很多人谈到如何读书的问题,都说到要先读经典。然而,大多数刚刚开始读书的人,偏偏觉得经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不了几页,甚至因为不喜欢读要求读的名著以至于讨厌读任何书。
在我的读书经验里,先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读起,一直读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却非常有价值的方面的书,这种方式对于培养读书兴趣,比较有效。倘若一味地遵从那么多专家、作家的指导,从阅读经典开始,倘若一直不喜欢或老是感到艰涩,必然会丧失阅读的兴趣,从而导致再也不想去读书,这实在该是弥足悲哀的事情。倘若非要读名著,也完全可以从由原著改编的影视剧、缩写本或故事梗概,有读书欲求的人自然会去找寻原著来读;倘若没有读书愿望,恐怕给他个故事梗概他也看不下去。
我记得自己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便是从“鸳鸯蝴蝶派”读起,从金庸、古龙读起,从大仲马、阿瑟•柯南•道尔的小说读起……读得饶有趣味,然而时间久了却会产生一种厌倦。因为这类小说虽然流畅、通俗、刺激,可读性极强,然而篇与篇之间存在着一些模式化的东西,读得多了自然会丧失起初的新鲜感。这个时候,便有了拓展出去的欲望,以前不感兴趣或者感到艰涩的东西,这时读起来便会读出新的味道来。于是,读书的范围一再拓展,思考的角度一再新颖,探求的深度也再度加深。
读书的范围,思考的角度,应该遵循个人的兴趣一步一步深入,否则会适得其反。都知道人参好吃,可是贸然吃上棵千年老参,说不定会把自己补得鼻孔窜血一命呜呼。读书也是这样,谁都知道经典著作对于个人学问和成长是最好的底子。然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乃是经历过历史的淘洗,虽然光芒四射,大气磅礴,然而毕竟是历史上的作品,大多数的人关注的是当下,也只有当下更能刺激人们的兴趣与思考。韩寒打过一个比方,不无道理:我们知道球王贝利球踢得好,然而人们更愿意看的还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现场直播。从这个角度而言,引导学生读书,要从学生的兴奋点切入,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求知规律。
-全文完-
▷ 进入圆月弯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