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靖西已经很久了。然而关于靖西的一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总在我记忆深处萦绕,挥之不去。大概对于故乡,每个人都难以释怀。毕竟,故乡总会给人以温馨美好的印象,因为她是我们每个游子的根。故作此《靖西印象》,聊表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题记
宾山趣事
宾山位于靖西中学校园内,相传数百年前,有位四川高僧辗转来到广西靖西,见此山树木参天,遮天蔽日,是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在此终年坐禅面壁,最后得成正果,化羽飞天而去。宾山是一座玲珑小山,四季古树参天,清风习习,山上洞穴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山顶有座古塔,名“凌虚塔”。远远望去,有气冲云霄之势。凌虚塔前,是一个小亭子,可远眺靖西县城,其景尽收眼底。山腰处,有个石洞,上有幅对联:活活泼泼地,空空洞洞天。此洞贯通山之两侧,洞中怪石嶙峋,因洞口很大,洞内并不很黑暗。据说,此洞曾经是越战片《五虎特遣队》的外景拍摄之地。由于历史人文丰富,且玲珑奇巧,可谓避暑胜地,所以宾山,自古就成为了靖西一处不得不看的风景区。
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毕业,我都是在靖西中学读书的。因而对于宾山,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记得刚上初一时,第一次走上宾山,不禁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姿百态的怪石,爬满了青苔的有上百年的茂盛的古树,把我们包围在这座空洞而又幽静的小山中,仿佛与世隔绝。课余时间,我喜欢独自一人拾阶而上,找个舒适的地方,在那儿温习功课。有时甚至在山上闲然小憩,醒来之后,清风拂面,神清气爽。在山上,偶尔也会见到一些人打坐练功,吐故纳新;或者有观光赏胜者拍照留念。有一次,我还看到有人在山上运气用手劈砖,练硬气功。当然,有时也会见到情侣在不易察觉的地方缠绵,如痴如醉,物我两忘。有时被人撞见,他们便不好意思地急急分开,两个人均满脸通红一语不发,甚是尴尬。而撞上的人也甚是不好意思,因为搅了人家的春梦。这种情况下,大多是撞上的人迅速走开,而那对情侣多半会继续他们的郎情妾意,丝毫不会因此而扫兴。其实,宾山也真是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也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有多少有情人把这里视为爱情的摇篮,从这里开始,走进爱情的伊甸园。有月亮的晚上,我们都喜欢爬上山顶,欣赏靖西夜景,那点点灯火,朦胧在一片如薄纱般的雾气当中,让人神思飞扬,恍惚间,便再也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宾山脚下,是环绕宾山的小湖,湖中种满莲蓬,每到夏季,荷花盛开,真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让人留连忘返。
宾山,已经成为每一个从靖西中学毕业出来,到外地求学,甚至已经留学国外的芸芸学子永远的回忆,梦萦魂牵……
龙潭碧波
靖西大龙潭,在当地是一处闻名遐迩的风景。龙潭发源于山底的一股泉水。解放初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靖西人民团结一致,从各个乡镇抽调人力物力,展开大会战,最终建成了龙潭水库。如今的龙潭大坝,就是当年的杰作。龙潭位于靖西二中旁边,距县城不到两公里。附近有主山、金山、金泉、银山、五马归巢等景区,又与宾山遥遥相衬。龙潭河从龙潭顺流而下,蜿蜒到靖西南部,泽被千里。
从初中到高中,在靖西中学读书时,我们学校的生活设备还是非常简陋的,没有冲凉房,初中时,甚至还没有自来水用。所以,那时根本没有什么洗凉的概念,就是游泳。经常是三两个人一起到龙潭河或者龙潭去游泳,更多的是去龙潭。不管是春夏秋冬,去游泳永远是最快乐的一件事。那时候,总喜欢赤条条地跳到水里,特别是热天,泡在冰凉的潭水里,可真是舒坦之极。之后,再用廉价的香皂擦一下身子,又跳进水里面东游西荡一番,就算是洗凉了。若是碰到岸边有个竹筏什么的,我们还可以一起划着竹筏兴致勃勃地畅游龙潭一番,真是悠哉。有时候,去到潭边,太阳照着水面,碧波荡漾,潭中常有人荡着竹筏打鱼,并且通常都是满载而归。到了秋冬时节,龙潭的水位就会下降,露出了一片片岛屿。初春时,就长满了嫩嫩的青草。春节,许多人携亲带友到潭边踏青,或游泳,或放风筝,或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派热闹景象。而那些喜欢钓鱼的人,则是一根或几根鱼杆,静静地垂钓守候,颇有“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韵味。而龙潭,则静静地躺在青山大地的怀抱中,惬意地看着欢快的人群,用她那宽广的胸怀包容着所有踏青的人们。那青山绿水,碧波筏影,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景致,真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龙潭,是古靖西八景之一,“龙潭垂饮马投钱”的传说由来已久,但现在大概也只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罢。
龙潭,以她的涓涓水流,滋润着靖西这片沃土;以她温暖的双臂,拥抱着这片久远土地上的万物,她已经成为靖西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一个象征,源远流长。
鹅泉胜景
鹅泉位于靖西县城南部约10公里处,为靖西古八景之一,素有“鹅泉跃鲤三层浪”之美誉。据说清朝年间,嘉庆帝因其景致奇美,曾赐以“灵泉晚照”四字。传说古时候有一妇女杨媪,无儿无女,一日在地里捡得两个鹅蛋,遂带回家,以自己的体温孵出了两只小鹅,并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儿女精心饲养。这两只鹅乃是神鹅,长大后,有一年久旱无雨。为了报恩,化作一股清泉。于是有了鹅泉,四季不涸,滋润着当地广袤的良田。从此附近村民不愁灌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关于鹅泉,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甚至有外国人士也来观光游览,并题诗留念。著名画家关山月也曾来过,赞叹鹅泉之水天下第一。有日本水质研究专家曾对鹅泉的水做过化验,认为其乃天然之水,是世界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水源之一。虽然是靖西人,但鹅泉我也仅去过三四次而已。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还在读小学时,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年了,应该是八十年代初期吧,老师带我们去秋游。走近鹅泉,处处山清水秀,茂林修竹倒映在水中,几个老翁自得其乐地在泉中小岛上垂钓。真是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如世外桃源般。泉中有不知名的水鸟时飞时停,点缀着碧绿的泉水,宛如仙境,令人陶醉。鹅泉的中心,有座小岛,上面有座庙,就是杨媪庙,是为纪念杨媪而建的。据说,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是祭祀杨媪的日子。人们都会一起来到这里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但凡去到鹅泉的人,大多会都到庙里点香许愿,据说还蛮灵验的,只是我并没有试过。就在那次秋游,我今生第一次,大概也是唯一次目睹了“跃鲤三层浪”的奇妙景观。当时,有村民往水里投放食物,许多人也都依样画葫芦,我们也把准备好的食物投进水中。终于,有几条鱼跳出了水面,顿时水花四溅。我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紧接着,更多的鱼也跳了,而且我们的呼声越大,它们就越兴奋,跳得越高。那鱼儿,大大小小,好像要比个高低,拼命地跃出水面,各显身手,似鲤鱼跃龙门。浪花映着阳光,发出点点耀眼的光泽,那场面真是天下少有,可谓世间绝景。
如今,鹅泉已经开发成为靖西一个远近闻名的景区,附近还开发了“叫喊岩”等风景区,还有各种民俗表演,泉边有当地风味的饭馆,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鹅泉鱼的美味,各种设施更加完备,让人看了吃了回味无穷,吸引了更多的游人前往参观游览。
只是,那“鹅泉跃鲤三层浪”的景致,如今安在?或许,在经过多年的开发保护后,当年的“鲤跃”情景还会重现……但愿如此罢?行笔至此,不禁赋七律《鹅泉》一首:曲径幽林草暗香,波光潋滟筏影长。最喜鲤鱼翻浪戏,落花随水向何方?
旖旎旧州
旧州,是靖西古县城城址。清朝时,名为归顺州。旧州位于靖西县城南十几公里处,以生产绣球、风光旖旎而著称。在这里,曾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购买驰名中外的绣球。这里的居民,依然还保留着旧式的建筑房屋,家家户户都卖绣球,所以称“绣球一条街”也不为过。
我曾多次到旧州,但都没有很认真的观察过这里的风景。大概是因只是为了买绣球才去的旧州,所以并没有细致地欣赏旧州的旖旎风光。不过,也仍然可以粗略地勾勒出个大概。走进旧州,便有一种重返田园,回归自然的感觉。旧州的街道,大多仍然保留着用一块块大长方形石头铺成的路。街道边的房屋,是典型的南方建筑,透出几分古色古香的味道。街道中心,有一个年代久远的戏台,斑驳的梁柱上写着岁月的痕迹,依稀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是何等的繁华。穿过街道后面,是一条宽敞清澈的河流,河中赫然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塔式建筑,那就是著名的张天宗祠,与周围的群山一起倒映水中,更有成群结队的雪白的鸭子在水面嬉戏打闹,相映成趣,偶尔有村民轻快地划着竹筏,在水面上留下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还真的点桂林山水的韵味。河的两岸是一片宽广的田野,五谷蔬菜,一片绿油油,远处是连绵的山脉,处处显得生机勃勃。河堤上,有悠然垂钓的,有洗衣服的,有荷锄的……一片自然和谐的景象。这就是旧州,一个充满着田园风光的旧州。
回到街道,你可以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前挂着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绣球。心灵手巧的旧州姑娘,正在专心致志地加工绣球。在旧州,大大小小的女孩子都可以做一手精致的绣球活。有时候,五六十岁的老太婆也舍不得放下这门手艺,因为对于她们来说,她们的一生,都已经倾注在绣球当中……旧州大门旁边,有一家特别出名的“绣球王”,里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绣球,任游客挑选购买。据说,这家可是这里最有名的绣球作坊,与许多国外客户签订了购销合同。看来,旧州人已经把绣球生意“全球化”,那可真不简单。
旧州,是靖西山水的缩影,是靖西县城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流街
在广西许多地方,都有赶风流街的传统,靖西也不例外。风流街对于许多青年男女来说,是非常向往的。因为那天,是他们谈情说爱的节日。而对于组织风流街的乡镇来说,那是发展贸易,开展民俗活动的节日,也是相当的隆重的。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流街是除了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了。从过完春节后,风流街就开始了。全县各个乡镇都有一个固定的圩日定为风流街。每到那天,全县各地的人就蜂拥而来,有做生意的,有走亲戚的,有凑热闹的……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准备好自己的行当了。靖西人赶风流街,一般从上午八、九点开始到下午五点钟左右,非常热闹。有的会做油炸、糕点来卖,有的就临时搭个理发铺,有的就专门替人家保管自行车,等等。而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则是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多是成群结队的,成为了风流街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每到风流街,街道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他们聚集在一起,互相攀谈,买零食吃,有些甚至是唱着山歌,通过对歌试探对方的感情。而一些老人们也不甘示弱,路边、街上到处可以听见他们高亢的歌声。风流街时,一般当地村委都会举办山歌比赛,不过大多都是老年人参加的。这些参加比赛的都很能唱,反应敏捷,思维相当活跃,连续几个小时都不在话下。记得有一年我们乡的风流街,举办了歌王大赛,结果竟然连续比了三天三夜,真是热闹非凡。
当然,风流街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比如争风吃醋,打架斗殴也时有发生,但这些并没有能够抹杀人们对于风流街的热情。如今,我听一些朋友说,近年来的风流街,已经不像以往那么热闹了,因为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不热衷于赶街了,而是上网、赌博……,反而更多的是老年人唱主角,依旧是摆摊子,唱山歌。
我不禁有点担心,多年以后,我们还会继续风流街的传统吗?但无论如何,我想,风流街必将作为一种记忆存封于我们的心底……
-全文完-
▷ 进入天弦之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