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和良知引发的精神拷问
——刘子华作品印象
孤陋寡闻的我听说刘子华其人其事还是岳阳楼博客的博友介绍后略知一二的,过了很久在一次博友聚会时有幸见到他本人,终识得庐山面目。不高的个子,白白净净,满脸挂着谦逊的微笑。在谈笑风声的酒桌上,他并不多言,偶尔一句个性鲜明,简单尖锐而直爽。明亮的双眼,让他外表的年轻与实际人到中年的年龄相去甚远。初次见面,在文坛威风凛凛的岳家军连草根都没混上的我,一般对名家都敬而远之,所以并没有过多的交往。
看到报告文学《洞庭雪莲》出版的消息,便有了对刘子华深深的折服。岳阳人杰地灵,更是文学的胜地,数有岳家军之称,自然文学界人才济济。可一直是老作家独领风骚,让许多的前辈们担忧而又痛惜岳阳文学界开始出现断层现象。刚入不惑的刘子华,以一年三部长篇作品的出版告慰了他们。人生成功没有太多的偶然性,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其必然,有其别人不可知的艰辛奋搏付出的心血。刘子华的成功,是他勤奋的必然结果。
1983年他高考落榜,回村当了民办教师;1987年4月,招聘到了华容县农房建材公司当秘书,其间开始了新闻创作,笔耕不辍。从民办教师、临时工、招聘干部、县委秘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委机关报社长总编,到今天岳阳市委宣传部任职。一路跋涉,各种社会角色的转换,不同生活层次的人生体验,对世事敏锐的捕捉,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和年轻时对文学的痴迷不懈的追求,为他现在的文学创作打下的扎实基础。成就了他今天笔下一个个立体丰盈、栩栩如生的人物。文学缘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有艺术形象的塑造,都必须从实际的生活中发掘和提炼。
我有幸得到刘子华赠送的两本长篇大作《危城》、《一任乡官》,认真拜读后发现,他笔下的主人公,绝对不是纯艺术到虚幻远离生活本质的高大形象。它展示的是各层面真实人性的真、善、美及假、恶、丑,将人处于理想与现实的争锋造成的内心交织的种种矛盾作了解剖性揭示。无论《危城》的王一波还是《一任乡官》的华阳,刘子华都避开了所有官场小说榜样化、标准化、正义化的模式。没有刻意将一个党的领导者,讴歌到摆在一个脱离生活的神化牌位,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用看似柔和不经意实际辛辣的笔触,描述了当代领导干部们在改革浪潮下,经济发展环境中,生存的艰难。个人私欲的极度膨胀,自身价值的完善体现,造成官场的勾心斗角和正邪的抗衡。刘子华全方位探索和展示了人多面性复杂的特性和弱点。乡一级、县一级无论什么级别的领导,首先他们是人,再是一个党的政策执行者。他们肯定有来自生活琐碎儿女情长的烦恼,来自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冲突的困惑,来自官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运帷的被动的疲惫,来自上下级无声无形却又时刻存在的沉重压力,来自对民众关怀的痛苦责任感,对官场的规则不得不屈服的彷徨。
刘子华的《危城》和《一任乡官》,在人物处理上把握得相当准确而到位,让人品后,发出不一样的感触。作为一个作家,都有其擅长所写。曾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过1000多篇报道的刘子华,真正擅长的表达方式是小说。他的小说的最大特点具有剧作家的风格,作重于情节性、社会性、可读性,小说很少出现大篇幅细致的内心描述和探讨,不象许多急于想表达的作家一样将自己要表露的观点强加给人物,强推给读者。而他是用最朴实而又平民化的对话方式,突出每个人物有血有肉的迥异性格。让读者在每句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去认知、去感悟、去回味。从而给所有人留下了回旋的无限空间,仿佛品着一杯香茶,给人无限的余味和回甘。
2007年是刘子华耕耘的一年。“天道酬勤”也是他人生的一大跨越。短短一年时间,《危城》、《一任乡官》、《洞庭雪莲》三部作品的出版。其间多年的累积和沉淀,五年的酝酿,夜夜挑灯自闭式的写作,让我们看到一部小说问世的漫长过程中,一个作家精神的拷问和精力的透支。
只有用辛勤的笔去化解内心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诠释那一个个在心中呼之欲出的人与事,才是每个作家除去这种寝食难安精神折磨的最佳方式,痛并快乐着。都说作家是真正的苦行僧,用一颗执着的心去追梦。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历经了身心的阵痛,心灵残酷的洗礼,精神自燃的升华,却永远戴着了沉重的枷锁。他们在慰藉和丰富了别人精神世界的同时,却又不断地折磨和痛苦着自己,一生无法解脱。这就是身为一个作家必备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个作家的良知赋予的使命和宿命。
每个人一旦走近文学便永远也无法割舍和挣脱那不羁的铁链。沉默而不张扬的刘子华,内心创作的冲动每时每刻在风起云涌般地逼迫着他。此刻,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红尘劫》已完成,心中堆积酝酿的这篇佳作,将以怎样鲜活的方式一幕幕呈现?这让我们充满了期待。
-全文完-
▷ 进入寂寞开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