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把自己想作那高飞的风筝:飞得再高,也飞不出蓝天的怀抱;飞得再远,也飞不出那牵挂的眼神。
残阳如血,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瑟瑟秋风中,独自行走于寂寞的古道,看见的是枯藤老树昏鸦,游子心中牵挂的是远处的小桥流水人家。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这条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永远是中华文化最隽永的一部分——牵挂。
纵使时空会有阻隔,纵使时间会淡化过去,但牵挂永远是一首动人的歌。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叫人热泪盈眶。牵挂是慈母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牵挂是夫妻之间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牵挂是友人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牵挂也是爱人之间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牵挂如同从心间流出的淙淙泉水,漫过四肢百骸……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乡愁永远是中国文化中最深沉的部分,牵挂迁就是它永恒的调子。
我喜欢吟咏余光中的《乡愁》:“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张小小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喜欢这首诗不只因为它韵律优美,更因为它凝聚着作者那载不动的思念,断不了的牵挂。
常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功成名就身边却一直珍藏着故乡的一黄土。而当他再一次踏上那片曾经奋斗的热土时,不禁老泪横流。也许在游子心中,故乡永远是那永恒的精神家园,魂牵梦绕的永远是那故乡的山山水水,难舍的永远是那份乡土情结。
牵挂是那响彻夜空的歌谣,使疲惫的人感到了温暖;牵挂是那高挂夜空的北斗,使迷失的心找到了方向。
如果没有牵挂,夕阳余晖中,乡愁还会揪得人心痛么?
如果没有牵挂,猎猎西风中,心中还会升腾起感动么?
那一线风筝,因为有了蓝天的庇护所以飞得更加轻松,因为有了那关爱的眼神所以飞得无比牵挂。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8-8-28 0:05:3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邂逅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