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放弃中国国籍声明》的回信宇の航

发表于-2008年08月26日 晚上8:22评论-0条

台鉴(中华文明批判者):

你好!

作为中国人的你,就要死去了。在死之前,我要匆忙地给你堆了个坟头,证明你曾经是个中国人,可以从体态,相貌分辨出来,可能哪天你就成了黄脸的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

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网络上相识也算是一种缘分,我们也在qq上聊过天,也算打过照面的朋友,不过前些天你更新了博客,写了的题目很打眼,就是《放弃中国国籍声明》,内容不长,我可以引用全段:

“本人现声明,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原因是中国人的身份让我耻辱,我承受不了只好逃避,我是被逼的。由于中国法治太差,我也不打算走法律程序。中国大小事情从此与我无关。如果中国政府驱我出境,我正是求之不得。我依然会写中国相关的文章,只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致力推动人类的进步。”

我没有像一楼回复的那样,说要给你立块碑;我也没有像二楼回复的那样,说你点偏激。我觉得那是你自嘲的写法,但是我也引用了李敖的一段话,“弗兰克林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国家,今天被我李敖改写,这是我国家我就让他自由。”当然李敖大师学富五车,自然会引用不少坚实的论据,而批判他的学者,也是理论专家,不是我这个愣头青可以任意笑傲的。我只是想感叹里面包含一种国家精神和民族血统感。

有位叫“孤洁雪”这样回复到,“不要因为一代腐化堕落的政府而放弃自己的国家和尊严!”她的观点和我是一样的,而你说的“我是对全部中华文明的失望!”你在回复我的“经济不能独立,人格就不能独立。”时候,又斩钉截铁的写到,“国那么多经济独立的人还不是病态人格,欧美人那么经济不独立的人,人格却都是健全的。”

而你没有明白我前一句的话,就是“我想你是生活的环境受伤了!”,因为在聊天中我知道,你和我都曾辗转流徒的失业路上,爱好文学或者喜欢搞批判,但是不被刊物承认,种种的较真不变通也无法支持那种的浪漫的理想情怀。其实网络是给你一个逃避现实的浪漫港湾,你一直没有面对现实里的残酷,所以变得特别的发牢骚(我也一样)。

你说“我是对全部中华文明的失望”,但你谈到的其实都已经被前人谈到过,你谈到“经济畸形化”、“文化腐朽化”、“道德堕落化”、“师医无良化”等等,但是这些不是中国文明,文明背后的劣根性,谈劣根性谁也没有鲁迅的深刻,不过是反复的重谈。中国千年的文明,即便是西欧也得承认,五千年的文化,就是我们身边,随便就可以拿出一堆例子来,这一点即便是西方人也要叹为观止。

当然“无情最是台城柳”,不用卖弄自己国家的历史典故,经历的时间的太长了,民族的融合太多了,被破坏,被洗劫的也多了,不用说“南朝一百八十寺”的因隋文帝的一道圣旨,即可变为桑田。单说近三百年,有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另一个叫法兰西,他们怎么样从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看过《道士塔》吗?那些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怎么样的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骗走文物古迹的。无论怎么样的掠夺,怎么样的展览,中国的就是中国人,真正的历史家不会欺骗历史。

中华文明和民族劣性是两个概念,你的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所受教育,在中国这个国度里是到底是实惠,还是伤害,我没办法回答。《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中国专制主义传统文化下的群体人格批判》,因为你的位置是在回看那段历史,才能做出比较客观的一些评价!《四书五经》我也只是一知半解,何况不同的版本不知道经过多少历史的变迁,孔子的人“仁”。仁就是爱人,亲亲,爱别人。理论毕竟的理论,实践起来就很难。

孔子说仁爱,有的时候真能被统治者利用,成为粉饰盛世的法宝;荀子讲逍遥,也可以被自私主意的利用而美化。我想更应邀读出有益的一面才是最好的,易老师总结就最好,“读孔:一颗爱心构建和谐;读孟: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读墨:一腔热血救助苦难;读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人生态度。”

另外,现如今不是封建社会了,靠着愚民的宗教就可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大声呼喊陈胜王,那个时代已经不能复制了,以后只是一个改良的时代,没有了王朝,只是国家,变换的不过是政府。现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中国其实有良知的人不少,只是有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不用比起清朝末年,单凭那个吃大锅饭时候,国家至少不无能了,武器差别不是那么的明显了。

文明,有狭义的有是广义的,不断更新的,对于处在历史的洪流中。而如今,我们也都无法评价他的到底是对还是错。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无法去客观的看待事物和各个方面。但是更要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好的吧!

西欧执政的民主格局,我没有去过也不了解,不知道是否真是存在《项链》或者《死灵魂》的种种问题,没有真实的生活过,得到只是书面材料。昨天看见老孔的博客又更新了一篇,引用董德刚教授的演讲稿,其中一段说:“资本主义所讲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都是好的东西,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是向有钱人倾斜的,谁有钱,谁有更多的钱,他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好的东西,而没有钱的人,或者钱少的人,就不能够充分地享受到这些基本价值。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要把这些基本价值普遍地惠及一切人,使全体人民都能够更充分地享受这些价值,这就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不知道你看到这段有什么感想。

你的放弃中国国籍和你曾经的所说所写,曾经喊着解救天下苍生这不是成了笑谈吗?形成了一种悖论。你放弃了国籍就能放弃了那种血缘关系吗?黄色的脸,黑色的眼,整个神貌是道地的中国人,写的名字竟然杰克逊,给我感觉总是不爽快。中国人的血缘和肤色乃至神态,几万几千年一直都是这样,有过光荣,有过耻辱,将来还会是会这个样子,做为中国人我看没有什么卑下的感觉。

中国的文化力量,凡是知道点中国历史的人都找得出各种个方式来回答,我想说的一首诗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可以出现在小学生的课本中,也可以出在硬笔书法的字帖中,在余秋雨的文中,它却出现在一个“从小受英语教育,是一位造诣和名声都很高的英语作家”之手,“她曾荣获过联合国主办的英语小说大奖”,余先生看她写的那些“毛笔字写得生硬、稚拙”。她不但写出来了,而且来亮堂堂地挂在墙上,“就像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揣摩了好久家乡口音只为了深情地叫一声‘娘!’这当然是对着她的母亲,但不期然地,也同时表现出了对母语的恭敬。”

在中央三台我看到去加拿大还是旧金山的一场同一首歌,并且时间是定在新春之前,歌曲还是几首老掉牙的歌曲《把根留住》、《故乡的云》、《鲁冰花》,那个时候下台的华侨,尤其了下了年龄的脸上有点儿异样,当到了《我的中国心》,当镜头在照他的时候,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了,这是为什么呢?

少小离家老大却未回,乡音未改鬓毛已衰,我想这是一场中国人的聚合,虽然许多人彼此不识,但在眼光接触的时候,都有一种乡情的感觉。因为这场舞台的笑声是属于中国人的,这些互不相识的人的掌声就变成了一个血缘紧密、温情脉脉的连接体。

老兄搞批判是对,亮剑就是要拔剑而刺,但是过去你是基于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现在似乎要放弃根系了,而摇摇欲坠,这样的批判,岂不是成了那种敌对关系。我不想你成为漂泊的蒲公英,希望你在温习一下曾经小学的课文《最后一课》。

语言不当之处,海涵!

08·8·22 宇の航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古刹昏鸦点评:

放弃中国国籍声明?——也许只是一种幼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