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普定一中擦肩而过
黄洋
我在白岩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都希望我考师范,以便考取后早点工作,早点减轻家庭负担。虽然预考时我考得313分的成绩。但是,我是从窝子村“戴帽”中学毕业后,才转到白岩中学插班初二的。虽然到白岩后我很努力,但底子差,成绩并不理想。加上不自量力,预选考试排在前几名,就有点骄傲情绪。这时候,一位关心我的老师对我说,我这成绩,虽然在白岩还算不错,但到了普定就排不上号。说是普定一、二中的初中生,成绩中下的可能都比我好。听了这话,我想,考取师范希望怕是泡影了。
那时我最大的希望是考师范的同时能兼报高中!一是想考不取师范后有个退路;二呢,我们村仅有一个普定一中毕业的高中生,虽然没逃脱回家务农的命运,但很受人尊重。在当时村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三呢,我熟悉一中,知道普定一中古木参天,环境优雅。背靠如来似的胸襟博大的嫡台山,左有一峰独秀的东华山,前面可俯瞰普定古县城全境。右边山下,除了郊区村寨外,便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还有一条宽阔的路从右边的山下通往校门前。那时,我们听到城里的同龄人爱讲这样几句话:“一中风景好,二中好割草,城中好洗澡”。居于两者之间的一中,往东不到一里路的山下,便是身临天望溪的城关中学;西南一公里左右便是那些于1959年的普定二中。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久居大山的我,很是羡慕。因此,很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然而,1982年的中考,规定在师范与高中之间,只能报考其一,二者不可兼报。
我的心因为忧虑而沉重、空落。考语文的时候,40分的作文题《勤能补倔》,因为知识浅陋,加上忧虑,居然不能理解其意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从而以297分的成绩名落孙山。因为那年师范的录取分数线是315分。要是能兼报的话,那年一中的录取分数才是250分,我是有希望上一中,实现我梦寐以求的向往的。然而,正因为那样的规定,我和普定一中就那样擦肩而过。
参加工作后,比我低一届,又是在读三年制师专的女友吴英,1989年春,他们英语班到普定一中实习。她常与她的女同学前来看望。我们也借机相会。她说她毕业后要争取来普定一中。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中高朗、幽静,环境宜人。在这地方工作、生活,心里会感到安然、踏实。二是…··她说着打了个顿,不再说下去,而是望着我笑。我说我想知道她要讲的二是什么,她生气地瞪了我一眼。可那眼里却满含深情的笑。我说了我与一中无缘的故事后,又说了我如何希望弥补这一遗憾的想法。她听后狠狠地捏了我一下,说我真坏。可是,因为我一个不怀好意的“老乡”从中作鬼,这一段感情在懵懂的冲动中跌入地壳深处,无影无踪。这让我常为此而叹息。因为后来,弥补遗憾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
初恋远去之后,看到一中每年都有新分配来的女生。我曾想,如果能找全一中的老师终身为伴,或多或少也能弥补一下与一中擦肩而过的遗憾。然而,分到一中来的女生,要么早就名花有主,要么心高气傲,瞧不起我这个中专生,要么思想与性格难以贴近。因此,遗憾永存。
好在一中有不少相识的老师,我还时有机会与他们一起,在寒暑假中,散步校园。听鸟鸣,闻花香,赏苍翠,享幽静。俯瞰县城,远眺田野、群山。攀东华,赏落日。上嫡台山顶,环顾四野,村庄、田野、林木、远山。
如今的一中,古楼维修一新,设计时髦的新楼,在当年的万寿寺下,拔地而起。通往万寿寺的那长长的石阶,已变成绕行校园的可通车辆的整洁路面。新楼前的球场,有着体育场的宽阔感。只不过不像体育场那样规则吧了。学校老师为了区别,将新球场叫做“大球场”;将老建国中学教学楼侧的球场叫“小球场”。老教学楼背后,队除了五十周年校庆纪念亭外,又新建了两个长长的葡萄曲廊,并配有明亮的路灯,是学生早晚休闲、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如今的普定一中,在成高考绩斐然的喜人气氛中,正在向全省示范高中的目标努力。
看到一中的发展,我这一生虽然与一中擦肩而过,但作为普定人,心里却感到万分的欣慰。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