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读了林秋菊的《不朽之门》,感觉对现代诗的理解更迷糊了。我跟林秋菊还是比较友好的,可以说是网上的忘年之交吧。记得她发了一首诗叫《现象》,读了几遍,只是一头雾水,便没在诗下留言,只发短讯给她,说我真的看不懂,有机会要当面的请教。我是真的想弄清现在那些我看不懂的诗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思维方式,林秋菊朋友爽然地答应了。为此,我很感谢,也很期待。也许,她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动机里,也有一些是为了提高像我这样不懂现代汉诗的朋友,为读懂现代汉诗为提高欣赏现代汉诗的欣赏水平而做的吧。为此,我十分感谢林秋菊为此所做的工作。
曾在某个qq群碰到一个叫“门之”的人,不知是不是就是“半掩之门”。我和这个叫门之的人也说过几句调侃的话,而且,当时我也确实不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半掩之门(恕我在没弄清真相之前就假定门之就是半掩之门,我是在读了林秋菊的另一篇文章《烟雨人物之半掩之门》才做此大胆推测的),错过了向他请教的天赐良机,现在想来,痛惜不已。
在那个qq群里,门之的为人十分的平和和低调的,我对他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十分之佳。只是后来我喜欢在空闲时间里搞笑,有些女生提出抗议,我自动退出了那个qq群。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了那个q群,没有见到门之,但旧病重发,又一次搞笑被群主一脚踢出来了。我也火了,宣布跟那个群主绝交。自此,我想我可能是再没有机会遇到门之的了。
既然秋菊朋友对半掩之门的评价如此之高,而看了秋菊的文章,还是不甚了之,在半掩之门的组诗的后面,又有我崇拜的风在先老师的点评,说:作者的诗,又上了一人新的台阶。在绝望之余,我生出一份勇气来:求人不如求己!本人麻着壮着胆子,打开了半掩之门的组诗《交代》,仔仔细细地看了近一个小时,前面几组还真是没弄出个名堂来,很是沮丧……嗨!最后一组看出点名堂了!
又反复的读了几遍,自己觉得这一下应该是读懂了吧。可是,还是缺乏自信,现在,把它写出来,以便方家指导,也好给方家一个“孺子可教”的好印象。
原诗
【现状】冬至过后,海水更凉。
桅杆上的鸽子纷纷坠落,铺满海面。
水手的爱人轻信一只水鸟的谎言:灯塔上挂着上帝的遗体
看守灯塔的老人已经回到他的村庄,回到他的土地
他抚摸着破犁铧说:“低矮的玉米杆,泥土才是你的归宿。”
星星在天空依然光彩夺目。
水手放弃对自己骨头的打捞。
他的额头荒芜,胳膊扭曲,他不知道剩余的力气
是用来祈祷,用来哀悼,还是用来拨掉回乡路上的杂草。
解读(括号内的是本人的理解)
【现状】(现在的生存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但更主要的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我想。)
冬至过后,海水更凉。(生存的环境越来越严酷。也可以理解世情浇薄,人心益下。)
桅杆上的鸽子纷纷坠落,铺满海面。(希望越来越渺茫。鸽子代表和平,在此诗里可能是意指希望吧。)
水手的爱人轻信一只水鸟的谎言:灯塔上挂着上帝的遗体(在谎言尘嚣而上的时候,真理被嘲笑和侮辱……)
看守灯塔的老人已经回到他的村庄,回到他的土地(没有人再来指引你了,你在漆黑的大海上自己去摸索吧,自生自灭吧……这主要是指在精神探索的层面上吧……)
他抚摸着破犁铧说:“低矮的玉米杆,泥土才是你的归宿。”(这句不太甚了,是否是指“人来自尘土,最终归于尘土”呢?反正人总有一死的……)
星星在天空依然光彩夺目。(真理并不因为你没发现它就不存在,它依照在那里闪闪的发亮。)
水手放弃对自己骨头的打捞。(人们放弃了自己对自己的拯救。应主要是指灵魂的拯救吧。)
他的额头荒芜,胳膊扭曲,他不知道剩余的力气(蹉跎岁月,人之将老而衰。)
是用来祈祷,用来哀悼,还是用来拨掉回乡路上的杂草。(不知是再去拯救自己,还是哀悼,还是等待死亡。)
上面的括号里的话是帮助读者很好的理解这首诗而加上的。现在,我相信各位对此诗的理解应该不会存在什么困难了吧。
此诗是作者在诉说自己内心的迷惘,在这个谎言满天飞、良知被践踏、真理被嘲笑、先知圣贤明哲保身隐退山林的时代(看守灯塔的老人已经回到他的村庄),作者内心十分的痛苦和矛盾:他为人类今后的命运担忧(海水更凉),他为人们的愚昧无知而痛心(轻信一只水鸟的谎言,灯塔上挂着上帝的遗体),这种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那是一种深沉的痛及骨髓之痛,有如屈原,在众人皆醉惟他独醒的时候,在天地之间一片漆黑在大白天也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打着灯笼走路的时候,他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水手放弃对自己骨头的打捞),可是,真理永远是真理,不会因人们的否认而不存在(星星在天空依然光彩夺目),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额头荒芜,胳膊扭曲,他不知道剩余的力气),作者不知是随波逐流还是勇敢地去追求真理(是用来祈祷,用来哀悼,还是用来拨掉回乡路上的杂草)。
此诗的立意是深刻的、是灵魂深处的呐喊。
以上解读,不知正确否。当然,每人的解读各有不同,我只是做个粗略的解释,也许此诗的内涵更深更广。
读懂了此诗,感到如释重负。经过艰辛的劳动,终于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了。在弄懂之后,反倒对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忽略了。
于是,我想问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一直迷惑困扰我,请各位大方之家为我解疑析难,本人不胜感谢!
1、诗一定要含蓄,文词涩晦,半藏半掩,才美才叫诗吗?直白的真情的一泻千里的就不能称做诗了吗?我们知道,在现实的生活中,有遮遮掩掩的时装秀,也有纯luo体的人体艺术,怎不能因为你喜欢时装艺术,否定luo体艺术是艺术吧。也许,直白的流露会更好更不会蒙蔽群众更不会故弄玄虚并从中挟带私货呢?诗歌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老祖宗的《诗经》也是从人们群众中来的嘛,现代汉诗为什么一定要写得人们群众看不懂才叫诗呢?
2、诗歌组为什么只培育前一种我称之为“谜语诗”(也许我的这种叫法不够厚道),而直白的热情的大众看得懂的诗没有推出呢?是不是在诗歌组里,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只有谜语样的诗才够精品诗呢?
3、为什么这样的诗得不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只能是在你们很小的圈子里欣赏?诗歌到底是要贵族化还是要平民化?
4、我很愚钝,如果一首诗要读这么久才能读得懂,对这类诗的畏惧感油然而生。
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就草草地写到这里吧。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星期六。
-全文完-
▷ 进入宁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