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境无穷山外山燕语信

发表于-2008年08月21日 下午6:12评论-2条

——再读《赵朴初韵文集》有感

赵朴初先生,安徽太湖人,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宗教领袖,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在诗词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其诗文的意境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太湖友人赠我的这套《赵朴初韵文集》,上下两册,是由赵朴初先生的夫人陈邦织女士主持、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的。该书用繁体字、竖排,深蓝色的封面,配以金黄色的标题,装帧得古朴典雅,精美绝伦,令人爱不释手。文集扉页上印有“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诗句,这是赵朴初先生1994年作的“海南题咏天涯海角口占”,让人看了真是感到美不胜收。《赵朴初韵文集》是继《滴水集》、《片石集》之后最完整的集子,收集了赵朴初先生诗、词、曲、汉俳、对联1985首,共10卷;另附《无尽意斋对联存稿》1卷。收入作品时间的跨度从1927年至1999年,长达73年。虽非全集,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悉数收录”。这套文集是“作者一生文学成就的接近全景的摄取和展示”,“记录作者本人漫长的世途和心路历程的生活画卷,也连接展现70年政治风云的历史长卷”。正如编者在说明中所述,赵朴初韵文创作,“是其心性、情怀之所寄”,“在艺术魅力外透现其人格魅力”,“具有浓厚的学养与敏捷的才思,往往兴到笔随,下笔成篇”。毛泽东同志曾盛赞“才子当推赵朴初”。

赵朴初先生是一位“与国运同休戚、与时代共呼吸”的作者,其“江山无尽供吟稿”、“万紫千红争烂漫,不弃凡花小草”的诗句,能从一个侧面映照出作者热爱生活、植根于人民大众的创作态度。先生用他的敏捷才思和生花妙笔,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更遣风雷驱鬼蜮”、“好儿女争把江山绣”的英雄人物和普通劳动者。

赵朴初先生的作品还表现他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祈求和歌咏。如1961年3月3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长诗《如果泰戈尔还在》,就是赵朴初先生根据其在纪念泰戈尔百岁诞辰会议上的即兴发言内容写成的,主要是为了反击印度科学文化部部长卡比尔对中国的突然发难和对中印友谊的践踏。赵朴初先生当时的发言为中国挽回了尊严。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廖承志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曾高兴地大声对赵朴初说:“菩萨,你的发言反映很好!”陈毅副总理看到这首诗,也给了“菩萨”很高的评价。类似的题材还有《某公三哭》等。这套文集中有相当数量的篇目是记述佛教活动的,包含了对“佛学哲理的阐发”、“宗教政策的表达”,反映出当代佛教发展的历史,也展示了赵朴初先生作为佛教界领袖的大家风范。

赵朴初先生“诗境无穷山外山,愿随志士共登攀”的诗句,体现了虚怀若谷、学无止境的精神境界。初读《赵朴初韵文集》,不禁思绪涌动,确有“小栓曾谒春风面,韵文难忘雅音旋”之感,曾夜半披衣写下了《月明风清水长流——读〈赵朴初韵文集〉有感》一文,并附古体小诗一首;又读《赵朴初韵文集》,令我在搁笔十年之后又萌发了创作的欲望,于是以再读先生文集为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再读《赵朴初韵文集》,回想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十多年来简单而平凡的历程,虽不能说是碌碌无为,也未留下太多的痕迹,先前对文学的痴迷以及从事创作的欲望,渐渐在平凡而频繁的公文写作中淡化了,以致于变成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出仕十年,尽管也曾在自己的小舞台上名噪一时,创立了一些所谓的“丰功伟绩”,想如今,“三十已过无所立,岁月蹉跎心茫然。”于是就不断地劝说自己,觉悟吧,该觉悟了,钱财身外物,浮名尽误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苦短,逝者如斯,抓紧时间多读点书,多看点报,多写点体会,多留下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古以来,“王侯将相如牛毛,千秋功过任评说”,或许是受了赵朴初先生佛教思想的影响,我想,自己应该在步入不惑之前,力争摆脱那个“惑”字。猛然感到,对“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个人”的理解比以前深刻了,于是赶紧把自己从电视机前、筵席上、牌场中搬迁到书房里,只有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梳理、乐于归纳,做到“持身如铁汉,慎语学金人”,才能使自己远离浮浅,逐渐变得深邃起来。

今读赵朴初先生的诗句,感触颇多。“五言七言起建安”,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朝古都在谯郡,建安风骨一脉出”,作为亳州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让建安风采永远普照药都大地;作为“凡花小草”,笔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公诸于众,旨在倡导有识之士“终生学习练内功,修身养性添涵养”,围绕市委、市政府“1468”的战略布局,乘全民创业的东风,同心协力,谱写富强亳州、文明亳州、和谐亳州的新篇章。

今读赵朴初先生的诗句,受益匪浅。“涡水绵绵贯西东,道法自然万物兴;四运无须挥鞭策,构建和谐文明城。”在全民创业的大好形势下,“志士”不能仅是“独善其身”,更要“兼顾天下”,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反求诸己;无挂碍,无恐怖,力行近仁。”愿以先生之自勉诗自勉而去惑,并与正在奋力登攀的“志士”共勉。我们总不能老是躺在古人留下的基业上一味地“迎风高唱建安曲”,是否应该深刻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点值得他们引以骄傲和自豪的东西呢?如果承前而不能继后,坐吃山空却没有任何创新,我们将会成为断送历史的罪人。欧阳修曾云:不怕先生怕后生。“我辈当努力,求真去浮名”!

今读赵朴初先生的诗句,联想甚丰。有感于“诗境无穷山外山,愿随志士共登攀”,涂鸦“绝顶上有天外天,众山之小何须览”。赵朴初先生说过:“诗重思想质领先,由来体式随时变”,笔者凭着自己对古文的偏爱和不懈的钻研,也学“暂借旧碗盛新泉”,近期写下一些文白夹杂、不伦不类的古体小诗,“忘鄙拙,且研讨”,以此求教于大方之家。(2006年1月16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燕语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2]个
熙正慈清-评论

期待朋友的首发!at:2008年08月21日 晚上10:47

高勒时代-评论

读过欣赏!at:2008年08月26日 凌晨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