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雯儿二三事山村小篾匠

发表于-2008年08月19日 中午2:49评论-1条

雯儿妈妈离开雯儿早,雯儿在一岁时就没有了妈妈。而我也因为生活的原因,一年难得几次回家,她一直跟奶奶长大。所以相对她的同龄来说,她在别人眼中要“可怜”一点。但这个世界有些事是公平的,比如,阳光、雨露还有快乐。老天爷会把快乐像细雨一样匀称地降落在每个人身上,这也是老天爷的可爱之处。虽然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但从有限相处的日子还能记起孩子一些天真可爱的事来。

雯儿翻糖

雯儿特别像我,我感觉是像她妈妈多一点。但每有人来我家或在路上碰到,总是会大吃一惊的说:这孩子跟你一个模子刻下来的。听到这话,我又忍不住高兴起来,暗想:像我才是我的孩子,不像我还能叫我爸爸吗?像我的雯儿也自然继承我的优良传统——矮小。雯儿在四五岁的时候,比起她的同龄要矮一点。

她奶奶房里有一老式的足有半人高的卧柜。说起这卧柜也颇有历史,我清楚记得是外婆临终前交给我妈妈的遗业。所以“看相”跟时代早以不合,但妈妈仍然舍不得把它扔掉,放到其它地方,又怕我们“异议”,所以一直就摆放在她房里,基本是闲置的,里面放的也只是城里的舅舅跟姨姨来看妈妈时带来的一些吃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营养品之外,还有一些是糖果之类的零食,这自然逃不过雯儿那双灵光的眼睛。

雯儿出生在九十年代初。在那个年代,城里的孩子早己沉浸在麦当劳肯德基序列。但相对农村孩子来说,糖的“诱惑力”仍然在首位,雯儿也逃不过这种定律。有大人在家,就缠着大人要,如果大人不在,她也想起了小主意。由于身高不够,她从其它地方搬来矮凳垫在脚下,站在上面,然后打开柜盖,柜盖是合页形式,很容易打开。但柜太深,她只得努力抵着脚,爬在柜沿上,把身体向柜里探去,一般这样就会得手。

但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用力过猛,在猛一抵脚之际,一个倒栽葱插入柜里,上面的柜盖一合而上。一个小时候,她奶奶从外面回来,发现不见她,便到处找了起来。惊动了全家人,同样也惊动那些热心的院子人。几乎把屋前屋后的角落找个遍也没有发现她的影子。她叔叔脱了衣服把家附近那个水塘摸了个遍、依然没有找到。当时乡里也有孩子这样地莫名其妙地失踪,说是被人贩子拐走,但一般拐带的都是男孩子,从没听说过有女孩子被拐走的先例。但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情况下,也只有这种解释最为合理了。

就在绝望之际,忽然,从她奶奶的房里传来类似手脚蹬踢木板的声音,其中似乎也夹杂着隐约孩子的哭声。大伙随声找去,原来声音是木柜里传出的,打开一看,雯儿睡在里面,满头大汗的。原来她刚翻下去时,由于惊吓而放声大哭,但哭累之后,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刚才也是在梦中发出本能的哭声和蹬踢。

从那以后,雯儿经过木柜旁边都会绕路走,并且眼神会有一种畏意。没过多久,在众人强烈的“抗议”之下,被她爷爷一怒之下用斧头三下五除二打木柜解了体,不舍的奶奶也只得含着泪当作柴火烧了。而雯儿这个笑话,直到现在还被她“心有不甘”的奶奶当作来糗她的把柄。

雯儿吃肉

“早饭半日过,夜饭莫困着。”这话是调侃农村一些做事慢的女人。但农村人过日子是跟天和地的嘴里抠食,女人身上的职责除了生儿育女,捞茶煮食,养猪唤狗之外,还得一有时间就得去地里,跟自己抵足而眠的男人在空旷的田野里、挥汗如雨地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农村人家的饭就没有城里人那样准时准点了。

特别是双抢,农村人更忙。要把到手的早稻收回来,还得把晚稻秧抛出去,虽然说出来只有两句话,但其中包括打禾,晒谷,整田,抛秧等多道工序,又得赶季节。那半个月时间用“忙得屁股出烟子”都不为过。

记得一年回家,雯儿大概也就五六岁左右,刚好是双抢的时候。一家人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忙完有时间吃饭。当时,农村虽然都拉上电灯,但由于线路过小,功率达不到,挂上壁上的灯泡只能看到一圈红色的丝,能见度可想而知,晚上吃饭时,跟摸着吃差不多。家乡把这种灯称为“洋火子”(家乡对荧火虫的称呼)。虽然不怎么亮,但对于对生活要求极为低的农村人来说也算不上什么,特别是对于经历饥饿的父母来说,能吃上一顿饱饭,便是天大的荣幸。

那次,妹妹从部队回来探家正好撞到枪口上。但妈妈嘴里“忘本”的妹妹真有点忘本。她抱怨这灯泡光不足。她不吃肥肉,而每每捞到碗里都是肥肉。看到姑姑一脸委屈,一旁的雯儿却急忙把自己的碗里的精肉拨给她,最后竟发展一到晚上吃肉时,雯儿竟帮她姑姑去拿菜,这引起了她姑姑的极大的“兴趣”,并诚心地雯儿讨学诀窍,大有非学到手不可。没想到年纪不过六岁的雯儿,竟像老大人一样地说:你问什么,到时吃肉我帮你就是的。雯儿的“保守”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最后,在她姑姑一包旺仔饼干“引诱”下,说出了实话。她说:吃肉时,不用看,手筷子一夹就知道,最硬的是精肉,软的肯定是肥肉。当时大家气都笑岔了。想不到这六岁不到的孩子也有手感之说,真是出奇,不过从这我们也感觉雯儿身上有一种聪慧的潜质,并认为她长大后一定是一块读书的料。

雯儿上学

雯儿七岁之前没有上过学堂。虽然当时以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但在施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上幼儿园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雯儿是不能像城里或某些农村相对条件好的孩子,背着书包去幼儿园唱“我们祖国是花园,花园花朵真鲜艳”,更谈不上跟着幼师们跳“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舞蹈,肯定也不知道“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这些最简单的英文词汇。后来由于这点,让她上初中吃了不少亏,她上的初中是全市一所重点中学,而上这学校的孩子一般多为施资雄厚的城里小学,这些孩子还在小学时就学会了英语最初入门——音标。当时,全班只有她一人不会音标,不会音标学英语,等于老外学方框汉字没有拼音。我家离院子稍有点距离,所以在七岁以前,她基本上还保留着我儿时那种生活方式,跟院子同龄去玩的机会不多,大多时候,总是一个人蹲在树下用根棍子数蚂蚁或屋檐下玩着自己想象中的游戏。

七岁后,到了入学的年龄。望“女”成龙的我也自然想把她送进学校。那一年夏天我特意从广东赶了回来。没想到“玩野”的雯儿根本不知道学校为何物,当我说送她上学校时,她一脸茫然,不知所从,理解成我们不要她,当时竟“委屈”地哭了起来。那么,第二天我送她去的时候,自然会招来她“强烈”的抗议——软硬都不吃。把我挂在她背上的书包摔了下来,坐在地上撒起“赖”来,任我把学校描绘得“天花乱堕”,她就是不起来,最后在奶奶竹条“大刑”伺候之下,才勉强跟我走出家门,但刚到离家不远处一座小桥上,又反悔起来,任我怎么“威吓”就是不肯动。我也知道她不肯去学校的真正心结。因为前几年,她妈妈每次来看她,离开时也同样给她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她幼小的心灵经历过一次失去母爱的痛楚,她肯定不想成为没人要的孩子。当时,我没有强求了,相反还有点心酸起来。

雯儿的抗拒,她上学的事就只得暂停。但在这事后的三天,一家人正在为怎么让她去学校犯愁的时候,她竟怯生生地来到我面前,问起学校的事情来。原来,她虽然抗拒上学,但眼睛没有“闲”着,她看到院子的同龄早上背着书包有说有笑从我家屋前经过去学校,晚上又看着他们有说有笑地背着书包回来,有时,那些同龄看到雯儿,还会快乐跟她打招呼,她从中感到上学有可能真如我所讲的那样快乐,送她上学并不如她想象中那样地不要她。疑虑一消,雯儿去学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回想孩子上学,作为父亲有说出不的内疚。我送她上学并没有抱多大的奢求,只希望能学会一些基本知识后,在应对重复上一辈苦难的生活时能从容些。从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我很少打听她的学习状况。直到六年级会考完,弟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雯儿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一所市重点中学录取,而本地一所中学也想挖她,并以免三年学费的承诺。我想起上学的雯儿,并深深地吃了一惊。选择当然是上重点中学。去年雯儿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现在的雯儿已是一位大姑娘,说话做事也十分得体,作为父亲欣慰之心自不用说。每当看到她带着青春气息从我身前走过,或者在书桌上演算习题、看书,时而在沉脸凝思,时而满面释然时,我心里不由自主咯噔蹦出一个疑问,这还是我那个曾经长得黑矮,不肯去上学的雯儿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山村小篾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雯儿的故事,在作者笔下真实的书写了出来,
那些故事,在读者的印象中,记忆是相当真实的,
也是难忘的.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笔很细腻,拜读并学习了,问候朋友!
  【山村小篾匠 回复】:谢谢! [2008-8-19 22:01:30]at:2008年08月19日 下午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