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在听不见声音看不到图像的近千年前,你对一个人形象的认识凭的是什么?大家都会说是依靠史书记载,寻找其人的个性和追求。对于有文字留下的,就从其留下的文字作品去判断,而当史书记载不详,或当史书记载本身就是凭猜测时,一个人的文字作品就能揭示一个人的大约面貌,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人误想像了一千多年的才女。本文从李清照的作品来探求李清照的生活,从而颠覆其千余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还原一位真实的李清照。
第一, 才女非美女
说起李清照,一个出身名门、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后人根据其文字作品去揭示一个人的大约面貌,直至今天我们对一千多年的人物的像貌都是凭想像和猜测来理想化的并美化,她是一位美女。有才华又有貌的一个女人,这些让现代人都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切,不知让多少男人想入非非,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给予人感觉比较清秀妩媚,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
而事实并不是大家所想象,从文史里查阅,没有一个人记载她的容颜如何。李清照生于齐鲁一带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注定她是才女非美女,在胚子里就不是一位苗条淑女,因为她的面相和现在山东人的体貌特征相差没有多远,骨骼粗大,脸型大,五官平淡,肌肤也不白皙。并非是世人所猜测那样,是一清丽绝俗的女子。大家可以去搜索现在山东的美女看看,谁不是高高大大的?但是,她长得不漂亮,并不代表她就不追求美,从“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可以看出。其实她也很爱美,渴望把自己美丽动人。她也知道这样的发型给人感觉温柔妩媚,只是自己面容无法去改变,再狂妄的人,也只有无奈。
她父亲是李格非是当时很有名的文人,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教育部或文化部的一个正厅级司长职务。李清照的母亲王夫人也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礼。给她取名“清照”,就是希望她长大了能是一个外貌清秀,性格温柔的女子,给人感觉就恰似冷冷清清的月光纤细,普照在齐鲁大地上。但是长大的她不是这样,身材粗大,大胳膊大腿的,穿上再淡雅的裙子也没有高贵优雅的姿态。所以,她很渴望自己和江南娇柔的小娘子一样苗条,所以,她喜欢用“瘦”字。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女儿大了,不漂亮,也不会刺绣,更无女人温柔姿色可言,没人来迎娶,不能说不是一个忧郁。这也就造就了她追求个性的开放,她不仅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还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足够说明他没有一个大家闺秀的风范。但是,又受统治阶级封建礼教的熏陶,她依然渴望自己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小娘子,所以,在用词上,对这个“瘦”字也是别有用心,使用得恰到好处,瘦字传神地把人的心情同景物的凋零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在文字效果上令人拍案叫绝,也就因在这三首词中的“瘦”字用得好,被人诙谐地称为“李三瘦”。又被同年代词人批为不知羞耻,个性开放的豪放女。
第二 一生嗜酒,好色
李清照是个爱喝烈酒常醉到不省人事的酒鬼,少女时代如此,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优裕时如此,晚景飘零时亦如此,终生不改此衷。李清照一生享年七十二岁,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廿六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险韵诗成,扶头酒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等,不但证明李清照爱喝酒,而且还每喝必醉。一个敏感细腻的女人,在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的熏陶下,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依然无法掩饰内心对甜蜜爱情的向往,结婚20年,一生追求爱情,为梦狂妄,却并没有让她感觉到幸福。依旧没有摆脱闺怨情愁,牵不断,理还乱,一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有的文字,却似乎都离开不了一个愁字,酒可能也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成为她终生伴侣。
她爱喝酒,写到醉酒形态的处处皆是。有时候醉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有时候醉得不省人事。有《浣溪沙》《菩萨蛮》为证。“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如《如梦令》记载,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就是说前一晚上喝得实在是太多了点,睡了一夜这酒劲儿还没过去呢!所以这时候日上三竿了,丫环来卷帘了,李清照才突然会问,后花园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丫环说没什么变化,李清照说不对,有变化,应是"绿肥红瘦"。也就是下了一夜的雨,绿叶固然肥美了,但花瓣也一定被"雨打风吹去"了。这种问答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已经睡了一夜、睡到日上三竿的李清照这时候还是带着几分酒意的。也就是说她昨晚上实在是喝得太多了。
不过,幸好,她找了一个和她情投意合、和她一样爱喝酒的丈夫。生长一个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父母又都是当时知名人士,这样的家庭女子出嫁不是问题,可惜,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到了十八岁才走进婚姻殿堂,这个在当时不算早。
新婚不久,在一首《如梦令 》里,她说“浓睡不消残酒”,人醉得挺深沉的,另外也说明李清照喝得很多。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原因可以解释了。大家试想,一个常喝酒的人,说这个人酒量很小,那有点不符合事实。因为长期喝酒的人,酒量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大,不会是因为酒量很小,一喝就醉。除非这个人不爱喝酒。同时在这里也隐藏了一点,那就是她依然渴望着自己能得到丈夫一生的疼爱,做一个温柔的小妇女。
她好色,是说她追求完美,而且不是一般的追求。我们可以从她的诗词和2次婚姻里发现,她好色之心。她对词的意境都是在一篇朦胧美里,她的诗词都带有浓厚的江南柔情和忧愁,追求砌丽的藻饰,但是,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她居住在江南吗?“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看看这些词所营造的事物和景色,小阁,闲窗,深幽画堂,碧云,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呢?这些是她所居住地方的景色吗?她在追求那种柔弱娇艳香浓之美。
我们再来看看她的2次婚姻,一个如此追爱情,没有礼俗的女子,在还没知道对方家庭情况之下,彼此也没接触,只是在门外看了一眼,怎么就同意了赵明诚呢?因为赵明诚外表温文而雅,皮肤白皙,身材高大。所以她不顾一切,和他走在了一起。我们再看看她第2次婚姻,让她在丈夫尸骨未寒就匆匆转嫁,四十六岁的她就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小官。张汝舟是靠科举作弊取得公职,在军队是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人,是什么原因促使年届五十的一个女人如此急促要出嫁?即便是现在,要去给一个四十六岁的女人说亲,那女人多少还有点羞涩。试想,如果是一个沉稳的女人,她会有这些做法吗?感觉不光是寻找依靠,渴望爱情滋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张汝舟有一张漂亮小白脸。要不,就说明她还不善理财,把过去原本可以支撑生活的家底用没了。
第三,自我放荡,追求爱情
我们总是喜欢依据她的诗词,把李清照定格在清纯少女形像上,认为这么稚嫩的少女,其实不然。少女时代,李清照或许正是因为知晓自己容貌平淡,身材干瘦无女人妩媚之态。就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而是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且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亦无不浏览。封建时代有条件读书的女子,一般只能读些《女诫》、《烈女传》之类的书籍。如果不是如此,即便是退一万步来理解李格非夫妇的思想,生长在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比较通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迂腐之见,让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是,在千余年前的宋朝,一名老女人两次婚变还做牢,绝对是爆炸性新闻。竟然还大胆追求爱情,这个在古代可是少有,似乎也有点不适时意。这也就表现出她的性格倔强,也造就了她一生对理想爱情婚姻生活的一次次幻想,与期许也终究归于失败的原因之一。
或许,我们对她太过完美的想象,是因为她自小受家庭文化知识的熏陶,举止谈吐之间,多少有点洒脱之感。不过话又说回来,女人出名要早,对于自己很有帮助,这个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很实用的一句话。也正是因为她的才气,才吸引与她有相同志向的翩翩少年赵明诚,他的出现,是李清照明白了爱情是什么滋味,写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佳句。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一个女人能在自己一生中遇到自己喜欢,而且还欣赏自己,却又不庸俗的男人,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的确是幸福的,或许也就是如此,让她心甘情愿用一生将自己置于为爱而惨淡相思一生,无怨无悔。
在中国的封建传统观念中,甚至在目前一些偏远的落后地区,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就算夫妻感情再不好,就算遭受到家庭暴力,作妻子的都只能忍气吞声,怨天怨命。特别是在古代社会,有几个女子敢说:我要与丈夫离婚?但是她却在再嫁之后才仅仅一百多天,就用告状的手段要求离婚!宋代法律明确规定,妻子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即便提出离婚,也必须要由男方写出休书,离婚方能生效。如果只是女方单方面想离婚,那是绝无可能的。李清照聪明,她用了一个完全之测获得了成功,她举报了第二任丈夫在科举上作弊的详细经过,结果就像史书所述:张汝舟被治罪,清照也受连坐坐牢九天。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清照绝不是软弱可欺的人。但是这个决定又是石破天惊,令所有现在的人都瞠目结舌!
第四 性情粗鲁,不爱装扮
一个擅书画通音律工诗词精金石的绝世才女,我们可以从她自己在少女时代写的诗词里看出,她豪爽坚强,大胆追求爱情的性格,抛弃封建礼教的禁锢,是许多人都为之惊叹。她对爱情的执着,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她在爱情上的"毫无顾藉",处处可以看见。比如,在赵明诚第一次去她家时,她听说了以后,“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为一个未出嫁的少女来说,如果有媒人牵着贵宾前来,都应该急忙着梳装打扮自己,试画“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第一次见面,为我们眼睛所能接受到的外表赢得心爱之人的爱慕。对于李清照来说,不光没有这些,相反,竟然“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剗袜,不穿鞋。)如此之态,实在有点大胆。素面朝天,这是对自己面容的自信,但是还是令现代所有女人都瞠目结舌!
根据《诉衷情》记载:她喜欢一边喝酒行令,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去,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更加说明她不爱收拾打扮。根据史书记载,宋朝时代,女子流行穿那种暖色的裙子,但是从她所写的诗词里,却很难发癣有艳丽的衣服,这说明她爱淡雅的颜色,没有根据时代潮流走。为了离婚,在和张汝舟发生冲突时,张汝舟对她拳脚动作,可是大家去想象,如此一个不怕天不怕地的女人会不还手吗?我想不会!
第五 早期婚姻生活伉俪情深
赵明诚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或许就因为她的学识渊博,名望很高,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而且后来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对于他的事业没有错,他曾自谓:“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结婚后, 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录后序》) 。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淄州时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美满的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
故此对于李清照的品性和外貌,赵明诚不在乎她不樱桃小口,肤如凝脂的美女;没和她接触,也就不知道她性情如何,这对于追求事业的古代男人来说,都只是小事,没有太在意。新婚后的几年甜蜜,最让她回忆,“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这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常常寄给他的一首首离愁别绪,相思诗。如送别之作《一剪梅》,《醉花阴 重阳》借秋风黄花表现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婚后的几年,那是蜜一样的生活,他们拥有最繁华的记忆,越发让李清照在爱情里不能自己。有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依靠着过去“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的回忆温暖自己,驱赶寂寞的寒冷。早期婚姻生活伉俪情深也就让她沉醉了一生,《诉衷情 一剪梅》记载;丈夫在外地忙碌期间,她的相思浓厚,“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甚至当她要面临丈夫的变心,也只是保持默认。
第六 后期婚姻可怜,无家可归
可惜,好景不长,婚姻的新鲜感随着时间流失,把当初的那种神秘洗得没有颜色,整天面对一个鹅眉不画,颜面不娇,体态瘦弱,毫无浪漫情趣的女子,赵明诚内心的那种爱情火焰也逐渐在生活里磨灭了,柏拉图式的心悸在平淡的生活里找不到感觉。她的快乐幸福痛苦忧愤孤独寂寞成为过往,成为天光云影,成为隔世离空的怅惘,在孤独、清冷的家里,这时候的李清照就更离不开酒了。在封建时代,按照常规来说,对于一个结婚的妇道人家来说,丈家庭条件富裕,婚姻也是美满,嫁给了自己心爱之人,可以每天恩恩爱爱,不应该有“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的感叹,但是,后期作品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这就足够说明即便是出身与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拥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卓异的文学禀赋,骨子里依然浓缩了文人所有的迂腐,面临爱情的枯萎,甚至是后来被遗弃,依然坚强的忍受着丈夫的冷落,强带着笑颜,“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支撑家庭。
膝下始终无儿无女,这在宋代,几乎是致命的。纵然两人感情再深厚,赵明诚也难免要重新考虑婚姻生活。据说,除李清照之外,赵明诚还有纳妾。小妾是赵明诚办理公事完毕,在宴会喝花酒时遇见的一女子名“云”,这个女子年轻漂亮,擅长歌舞,性情温柔,起初赵明诚只是和她在外面聚会,不敢带回家。有一次,他深夜醉熏熏的回到家,李清照看见他满身酒味,抬头用疑问的眼神看着他,想听他的解释。没想到他看也不看她一眼,转身就走了,关门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李清照明白了,什么也不说,默默的走在自己房间里,对月发呆。她知道自己丈夫在外面有女子服侍,只是没想到会危机到自己家庭地位,面林婚姻危机,李清照只有无奈,保持沉默。与其让彼此整天冷漠,还不如成全,她默认了丈夫的行为。让丈夫把云带回了家,看着他们恩爱缠绵。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又可以看见她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她把爱情看得高与一切。她惟有借助喝酒解决忧愁,就这样,她更加喜欢上了酒,没事情的时候,酒就成为她了知己。再见赵明诚时,李清照感觉只有“子虚”和“乌有”为伴,落寞寂寥,昔日的亲密恩爱渐行渐远。但是生活还得继续,这和现在家庭妇女对待自己丈夫身边的流行的二奶,情人,没什么区别,个性开放,年近四十的李清照,也躲避了这样的事情发生,遭遇了最严重的一次婚姻危机。
虽然李清照与越明诚的早期婚姻生活伉俪情深,但是当赵明诚死亡之后,云卷走了家当,离开了。个性开放的她也忍受不住凄凉,匆匆再嫁与张汝舟,她看中张汝舟的工资有依靠,喜欢他好看的外表,希望自己后生能有个依靠,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疼爱自己。同时,但是婚后仅仅两三个月时间,李清照就和张汝舟闹翻了。她很快就发现,张汝舟喜欢的不是她这个人,对于她自己得意的才华也不在乎,与她结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得到她手中仅存的文物。对自己拳打脚踢,施以暴力,令自己虚弱的身体、精神难以忍受。李清照始终不愿意过着被人束缚的日子,李清照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与张汝舟离婚!离婚之后,她依然无家可归,身边也无儿女,只能再次寄居在弟弟家,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她虽然不爱打扮,但是她也不善理财。人不好看,却又一生嗜酒,好色,自我放荡,追求爱情,性情粗鲁,看来只有出生好,有点才华,然后嫁了一个体面丈夫,如果生活在现在,好象和我们没什么2样。现在我们国家人口那么多,象她这样的女人,太多了,如果她生活在现在啊,那就糟糕了,象她那样读书的女人太多了,写的东西比她更加优秀,她算不了什么,只是说她幸运,生活在哪个不允许女人读太多书的年代了。说不好啊,什么也不是,更无什么名气而言了。因为现在人都在严格要求自己,各个方面都在提高修养,美化自己。
如果要我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只看你用什么眼光去写去评价而已,命运给予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把美的给予你的同时,也会把丑陋带来,这样美丑才能生存。任何事物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有矛盾的2面,美丑也是相互依靠着彼此才能存在。如何去看待其发展,评价其价值,就是自己的态度问题。她啊,就只能是哪个时代的产物,真是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世,换来青史传千古啊!
但是,大家要知道,在当时哪个封建社会里,她可以说是自是花中第一流!哪个社会,女人敢提出离婚吗?她敢!谁能作到丈夫死亡还没100多天,就又结婚?她能!女人能喝酒吗?她喝!女人能追求爱吗?她要!这足够说明她就是叛逆思想者。她的叛逆思想给她带来今天的成绩,让大家都讨论她,但是我们也不能象是杨雨教授那样,就只根据一首诗词,就说明她还是赌博老手.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赌博的方法是听人所说,按后用文字记录下来而已.这样也不希奇,比如我就不喜欢打牌,但是对于赌博的方法和规则,我也可以听别人说之后,写成文字.大家看见文字,难道就断定我也喜欢赌博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后人传统把李清照画成纤腰细臂,明眸皓齿,娇滴滴,软绵绵,凄凄惨惨切切的形像,是不准确的。李清照应该是多才的、粗大、放荡、性情粗鲁的女人!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李清照!
不过,我觉得吧,其实她就是一个叛逆很成功的人,因为她赢得了今天的美名。就和现在流行的小说一样,因为叛逆,所以受欢迎,也是这个心理潜在的。同时也说明了现在人追求个性,渴望自我的一个心理,而且这种叛逆思想是在追求自我价值之上,所以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或许这个也就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一个弱点吧,每个家人和老师总是希望学生各个都优秀,听话,成绩优秀,她所有的诗词里没有提到脂粉,说明她不爱打扮,不追求时髦,朴素。我查看过历史资料,哪个世道流行的女装,她所有的诗词里没有提到。哪个时刻的女子追求的是物质,她追求的的思想和兴趣,进步之处,这个也说明她思想进步,追求男女平等!其实她追求爱情,就是狂妄自信过度,结果有了离婚的故事,典型的浪漫主义,想男女平等。她是一个身在上流社会的女子,心在野的人。今天我们说她,是因为她的文学地位,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诗词,只能说她创造的,吻合大家口吻,不能说就没有别的女人和她一样,可以说假如他是男人,很有可能会在政治上推动社会的进步,
-全文完-
▷ 进入贺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