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喜欢向往美好,憧憬美好,追求美好,而在人们心目中世界上最美好的莫过于爱情!从我开始识字那天起,在各种各样的小人书、童话故事里就看到很多关于爱情的描述:善良美丽的公主和英俊潇洒的王子的曲折恋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绝唱……在儿时懵懂的心里开始祝福这美好,也期望所有的爱情都美好。唯美浪漫的文字里大多都只看见追求爱情的艰辛,然后众归所望在人们的期待中完美结局,却很少有文字描述这份完美的维续,也许是那一份平淡太不值得与文字沾边。而在我却心中一直为那份平淡深深感动着,说不清原因,但总为那份感觉甜蜜、温馨与自豪。
爸爸和妈妈都是50年代初出生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起大人们谈起他们儿时的艰辛与磨难,我知道那时生活并不富裕,又是什么“文化大革命”、“大炼钢铁”搞集体生活(我妈怀着我那年还在集体割牛草挣工分)。我想原本在他们贫穷又拼命为生计忙碌的时代也许很少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吧。爸爸和妈妈恩爱了几十年,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爱情,我并不是很清楚。在大姨的言谈中我了解到:妈妈那时在政府工作,为人处事,计划安排都是众里挑一的能人,当然追求她的人也不少;而爸爸则是很本分的贫农家庭出生,就连学堂门都没进过,只是爸爸的账目从来都算得很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认识很多字,这是在我心里对他最为佩服的地方。经常听大姨埋怨妈妈:“你那时要听我的话和某某某相好,就不会一辈子都那么穷那么苦!”我也时常听妈妈反驳:“我要是那时跟了哪一个都不会过得现在这么开心!”那句话的回答一直都是那么肯定。那时,年轻漂亮的妈妈是否爱矮小清瘦的爸爸我不知道,只是听他们说外公很认同爸爸,但就在他们刚认识的那年外公过世了,接着妈妈为外公守孝三年就和爸爸结了婚。婚礼很简单:两只用很精美的图纸装裱过的木箱,几套朴实的衣服;爸爸的订婚礼物就是一件浅杏色的卡其布做的上衣(那会儿最结实的布料,妈妈一直穿了十几年)。
在我童年的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过好生计爸爸妈妈都辛勤劳动,生活总不算拮据,只是爸爸因为从小单薄的双肩承担过重的负荷(8岁割草养牛,13岁下井挖煤,16岁学艺,那时最累却最赚钱——石匠,和奶奶一起撑起一家七个兄弟姐妹的简单生计)生病了。每一次住院都是几千元的医药费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家简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妈妈从没有埋怨,每一次总是东拼西凑的到处筹集爸爸的医药费,没日没夜的操劳,还得挤出时间去照料爸爸,照顾我们姐儿俩的生活。爸爸在医院里曾好几次下达病危通知,因为经济的拮据亲朋友好友也无数次劝妈妈放弃,可每一次妈妈都是那么坚持,很多时候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妈妈很孤立,因为欠下的债让许多亲戚都以各种藉口拒绝我们一家,我和妹妹就成了妈妈是最大的希望,每一次优异的成绩、乖巧的表现都是妈妈最欣慰的微笑。也总是在这样的时候妈妈更加努力的拼搏,生活再怎么艰难从不懈气,要照顾好家不能外出赚钱,就开始在家里搞养殖。记得我那时最讨厌就是每天放学回家要端着小板凳在院子的大门口写作业(那时家里的小猪仔都是放养,我每天必须在那里守着,免得那帮小生灵去糟蹋房前屋后的庄稼)。要么就是特别羡慕和我同龄的小朋友可以很轻松愉快的玩耍,而我要配合着妈妈帮她赶鸭子(几百只,千多只),放羊……
生活一直都很艰苦,而爸爸在病愈后又会努力的赚钱,每次领着薪水回家的时候,他会全数一起给妈妈,连他自己抽的烟都得妈妈去给他买回来,慢慢的,习惯让爸连上街买东西都不会;妈妈知道爸爸的工作很辛苦,家里的事务地里的庄稼,就妈一个人包揽了,饭菜她会送到爸爸手上,衣物整齐的放到他枕边,习惯让爸爸饭都煮不熟,更不会炒菜;奶奶生病、做寿、衣食住行,有妈妈里里外外的操持,爸爸从不用担心。就这样妈妈任劳任怨的为我们那个贫穷而温馨的家默默的扮演着一个贤妻良母的形像,而各种各样的习惯也让爸爸永远也离不开妈妈。
偶尔妈妈会去走动一下亲戚,但从来都是吃过午饭就急急的赶回家,因为她担心,爸爸会在家里盼望她,我们姐儿俩也会很期待的等她,而这时我们父女三人在家里就像迷途的羔羊,翘首等待首领的带领。没有妈妈在家的日子,哪怕是半天都好像少了许多温馨,时间也变得特别漫长。下午,两点多的时候爸爸就会蹲在院子的大门那里,很自然的同经过门前的乡邻打招呼,却会不停的向妈妈回来的那条路张望,甚至会不时的问我们几点钟了,或者不停的似问非问的说着:“都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我和妹妹同样很期待妈妈回来,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因为妈妈会带回一些糖果,当然有妈妈在的日子才会觉得这个家更加温暖。只要妈妈一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就很欢快地的跑去迎接,爸爸还是会继续蹲在那里,但我会很确切的看见爸爸眼神里因妈妈的身影放着光彩。爸爸会很简单的询问关于亲戚的一些近况,然后我们一家又会很平淡的循环着平淡的生活。
为了宽裕家里的经济来源,爸爸时常要外出打工,而每次临行的前几天,妈妈每天都会做些好吃的,似乎担心爸爸打工在外永远不能吃到家里那么香喷喷的饭菜一样,甚至希望能把她所有会做的好吃的一起做给爸爸享用。妈妈还会一边细心的准备行李,一边喋喋不休的叮咛爸爸在外面要多注意身体,不要太节约,太辛苦……然后会依依不舍的送爸出门,在心里满怀期待他的归来。没有爸爸在家的日子,我会感到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却常常觉得没有爸爸在的那种安全感的恐惧,妈妈除了辛勤的劳作就是更加思念爸爸,气候变化的时候她总会担心爸爸的风湿会不会疼痛,天冷的时候她会托人帮爸爸捎去熬夜赶织的毛衣,偶尔会托人带去些许家乡的特产,而只要有爸爸归家的消息,她就会在家里细心的准备:可口的饭菜,温暖的热水,整齐的衣物……希望爸爸到家就可以冲洗旅途的疲劳,填饱饥饿的肚子。妈妈还会不时的走出院子,就像爸爸等待她回来一样的在那里张望那条曲折的通向远方爸爸归来的那条路,甚至也和爸爸一样不停的看着时间转动,猜想着爸爸为什么晚回家的原因,或者担心有什么意外。每次的等待对于父母来说也许是漫长的,但我每次都能看到藏在他们眼中的那一丝甜蜜与幸福,原来爱就是这么平淡,那种守望与等待是那么幸福。
几十年过去了,爸爸和妈妈在那微显贫寒的屋檐下用他们最简朴的行动和语言诠释着爱情,让我在成长的经历里深深感受那份爱,那份责任,那个家的温馨。如今他们都上年纪了,也不会再忙碌的为生计奔波,更不会再分开了,而那份执着的守望还在坚持,每一次当我归家的时候,我总会远远的就看见两个清瘦单薄的身影在那里张望,而后妈妈会来帮我们拎沉重的行李和一些琐碎的礼物。
是的,那一种爱情的维续叫守望,那种感觉叫幸福,带给家人的是温馨与甜蜜。如今不知是遗传还是那种爱的传递,我也习惯了那份守望,在期待他的归来,尽管有时我会感觉特别苦涩,但我还是在期待……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8-8-18 8:35:1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月上秋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