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说“和”柴立中

发表于-2008年08月17日 上午10:59评论-1条

在家里看2008年8月8号8点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当画面上出现那精彩绝伦、变化莫测的“和”字的时候,不禁为之叫绝,心中涌出的词是“奢侈”;当解说员说“和”字象征着“和平”的时候,不免为之汗颜,心中涌出的词是“数典忘祖”。

我不知道张艺谋导演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但要说“和”字,在中国文化里,绝不止“和平”一意。

在现代汉语里,“和”字有五种读音,几乎要算异读最多的了。“和”的意义,“谐和”是最基本的。《周易•乾》:“保合大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谐和”是指事物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所以又可以组成“调和”“和平”等词。

我们知道,事物是相互矛盾着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大根本矛盾: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即人与我的矛盾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是一般与特殊的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在聪明人看来,并非水火不容的,相反,“矛盾“的辨证意义,是“对立统一”的,这个“对立统一”恰是“和”字的本质含义。中国人就是用“和“字来解决一切矛盾纷争,把对立的东西统一起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晋人何晏解释说:“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六韬》),争名逐利是人类的本性。“和而不同”,既承认了个体的差别,又顾全了大局(顾全大局其实也是为了个体利益得到稳固、持续的发展,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是也),两大根本矛盾从而得到彻底的、可行的解决。道家更进一步,要“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五十六章。王弼注曰:“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敬爱他人之心竟至于“忘身”无我的地步。历来以为这是消极颓废的主张,其实与印度佛祖“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及西方基督的牺牲精神何异?不过,这种与天地合其德的“天地境界”(用冯友兰说),一般名利人做不来罢了。为一般人计,“和而不同”只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有心即可,无须费力才得,简单易行。正由于此,有子才称赞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和”的精神,让我们懂得给别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覆巢底下无完卵,破国之中无全身。君不见,贪官越多、受贿数额越来越大,正是国家富裕的征候。

我国号称“礼义之邦”,也是因为“和”。

荀子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论礼》)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朱熹解释说:“有所不行者,以其徒知和之为贵而一于和,不复以礼节之,则亦非复理之本然矣,所以流荡忘反,而亦不可行也。”(《四书章句集注》)一味的“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和事佬”,孔子骂他是“乡愿”,是“德之贼”,所以君子应该“和而不同”。要做到“和而不同”,就须“以礼节之”,不使“过”或“不及”,始终保持“中”的态势。比如人际交往,应该有来有往,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礼记•曲礼》)只讲付出的尼采疯了,有来有往,才能你好我好。所以《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视“和”为“不可须臾离”的“达道”,宜乎取名为“中国”。在这里,“和”也就是得“中”,适中、适度的意思。“中庸”“中和”也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有人以为“中庸”是折中,是二一添作五。这是一种误解。孔子早就觉察到人们的这种误解,他说:“道之不行,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真正“中庸”的意思,是要求人们做事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和”。五音不和不成其为曲调,五味不和不成其为佳肴。和五十六个民族为一个大中华,和204个国家成一届北京奥运会,和白、黄、黑、棕四色人种为全人类。当然,构成一个集合的元素,有的是必须的,如五音之于音乐;有的则未必,比如文莱不参加,北京奥运会照样举行。但正如上文所说,要想自己方便,最好融入集体,独木不成林,“和”木乃成风景。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人也越来越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的意义也愈显得重要了。“和”的意义,不仅仅是“和平”(不斗争、不打仗),更重要的是互利、双赢。你有石油,别人没有汽车,油价涨不了;你不参予环保,洪水发作,你也遭灾。“和”(合)全人类之力,可以抵抗自然;天人“和”(合)一,可以成就宇宙。

“家和万事兴”,“协和万邦”,“和衷共济”,是你,也是我的责任。

2008年8月17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语燕呢喃点评:

家和万事兴,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美好的情操!

凡人莫烦点评:

  引经据典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作者阅读面之广令人钦佩。但写文章如调小鲜,当适可而止,调味放得太多了,反而大大影响了美味,正所谓“过犹不及也”。

文章评论共[1]个
语燕呢喃-评论

问好作者,下次注意不要重复发稿!
  【柴立中 回复】:初稿不满意,修改时删除不了,奈何!辞不达意,献丑了。 [2008-8-17 23:13:33]
  【柴立中 回复】:抱歉!操作失误,让编辑这样发了。改稿在博客里看最好,地址:http://blog.sina.yanyu.love.yanyu.love/cqb441567 [2008-8-18 0:03:45]at:2008年08月17日 下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