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茶馓历史悠久,制作茶馓始于唐朝,盛于明清朝,出洋过海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1910年,在两江总督创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铜质奖章。之后,又连获二奖,1923年在江苏物品展览会上又获铜质奖章;1930年国际巴拿马赛会获三等奖,并得银质奖章一枚。难怪周恩来总理1958年12月请淮安县委(今楚州)帮助外交部总务司找两名厨师时,附加一个条件,一定要要会制作茶馓。就冲着这些,你说,有哪一样食品与它相比,能不逊色让三分?
茶馓,因人们在食用时爱与香茶同食而得名,是用上等白面加芝麻、细盐(或糖)配制,搓条,盘条,拉成纤细条,宛如白丝线,再放到麻油中炸制即成。它色泽嫩黄,细如金丝,香气浓郁,生津开味;味道香美,酥脆油润;它点火可燃,入水即化。因制作时在手臂上绕成把,细如线,油炸后金灿灿,故古代又称金线缠臂。它如栅状,制作时式样可随心所欲,梳子型、菊花型、扇子型、荷花型、宝塔型、葫芦型、扫帚型等等不拘一格。它既可以在喝茶、奶、豆浆、稀饭时就着当早餐,也可以随时随地食之作点心;它既是一种十分理想可口的方便食品,又是可以与其他蔬菜如丝瓜等搭配做成美味的菜肴。
《本草纲目》载,馓性甘味咸,湿,无毒,有“润肠,温中益气”之功用。由此可见,茶馓还是一种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的滋补食品。传说慈禧太后曾患过乳瘤,一直没有治愈,后请出生于淮安的御医韩达哉试治。韩问清病情后,随即开出一偏方,内中就有淮安茶馓四支。慈禧服后,出了一身汗,不久瘤就消了,病也好了。
淮安茶馓的制作看似简单,实有奥秘,如你想成为一个做得条细、条匀、色好、味美的茶馓高手,若得不到名师指点是很难的,古代做茶馓的名家都是世代相传,都定了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规。据说,邓颖超第一次看到淮安给周恩来和她送的土特产茶馓感到新奇,问名字,问制作工艺,问这问那问个不停,当听到有传媳妇不传闺女之说后,她风趣地对淮安去的人说:“我可以学了,我是淮安的媳妇呀!”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从此成为淮安人的美谈,淮安人的骄傲。
如果你有兴趣到淮安,在瞻仰伟人周恩来故居及纪念馆,观赏名胜景点之余,若禁不住诱惑要品尝那叫人心存念想口齿留香的茶馓时,千万不要忘了带上两盒,让你的家人及朋友分享。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