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题目怪唬人的。咋一看,似乎有绑票之嫌。
其实不然。咱良民一个,奉公守法,眼下正在做好事,参加“我阳光、我能行”的教育志愿者活动呢!
5月3日至12日,我在南昌某特殊学校工作了十天。有幸了解到一个特殊群体的孩子们的某些情况。
那是在学校组织的“5。4”青年节联欢晚会上,一身材矮小的男孩,身穿一身黑衣,在光怪陆离的魔影下,随着阵阵疯狂的音乐跳起了街舞。只见他一会表演机器人攀岩,一会双手倒立走路,一会……现场尖叫声、口哨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我问坐在旁边的徐校长:“表演节目的学生叫什么名字?看上去年纪不大却挺老练的。”
徐校长一边看节目,一边介绍说:“他叫胡xx,福建人,因为打架、偷窃等问题送来我们学校的。他姐姐是个网络红人,曾经想把十一岁的弟弟送到监狱去,后来被我们学校接受了”。
第二天,我找来有关胡某某的全部资料,并在网上查看了死疼疼的主页。原来,这胡家姐弟在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做过一档节目。主持人曹颖和胡xx的画面音容犹存。
那么,胡xx来到这所学校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近了他的教官、老师和同学。
教官:“应该说胡同学入校后的表现还可以,学习训练都较认真。”
同学:“就是在同学中充老大的坏习惯还有,讹别的同学给他洗衣服,要是不洗或者是没洗干净,他准会变着发子整人的。
老师:“胡同学这孩子賊精賊精的,他在成人面前显示出的老练是其他同龄的孩子无法可比的;而在同学面前表现出的霸道、刁蛮也是让其他孩子生畏的。近期还发现他又多了份傲气。除了教官和班主任,其他老师叫他都爱理不理的。
我与胡xx的零距离接触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我发现他身上的某些特质和年龄极不相符。他眼神里透着一种狡诈和傲慢。他深谙以怎样的方式和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
我:“你近期的学习成绩怎样呀?”
胡:“我的成绩本来就没好过。”
我:“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胡:“做一名警察。”
我:“为啥偏爱当警察呢!”
胡:“警察威风、牛皮!”
我:“你怎样看待媒体对你的宣传?
胡:“随他们折腾,不就是出出名呗!”
……
听见了吗,这就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语出惊人吧!
我不知学校当时接纳胡同学的初衷如何,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胡xx已经觉得自己跟名人似的。连续几次媒体报道,他有些飘飘然了。尤其是5月上旬,校长和教官亲自陪护他进京赶制了一个专题节目,他觉着自己更是火了一把。
我真不知道这是喜还是忧!
正常状态下,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对自己获奖成名的学生也很少正面宣传,何况胡同学是一所特殊学校的“特困生“(指精神贫乏),用得着这么捧啊?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个中原委傻瓜也清楚哟!
本来,像这类学校的学生,都是处在强制性矫正及感化教育阶段的。当时,他们不就是因为网瘾、厌学、早恋、打架等恶习被父母一把眼泪,一把钞票地送到这种特殊学校的吗!这些为人父母者希望一年半载的强化教育,能让自己的孩子改掉那些恶习和毛病,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学校或媒体爆料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不良心理结构+人为的机遇→目空一切的行为,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们不能从矫治性预防方面教育感化这些劣根性强的孩子,而是从某种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我想,在一圈圈的光环下,头晕的不仅是胡xx,还有他周围更多的同学也很茫然。因为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某个同学真正的进步的喜悦,反而更加厌恶大人和老师的说教,抵制学校有效的矫正教育。这就背离了我们办学的初衷和宗旨。
客观地讲,胡xx在该校的进步是有的,问题在于他的这点进步会不会被媒体的糖弹击退了。试问,一个正在接受心理矫治的孩子能否正确对待媒体对自己的宣传,或者说他具有这种免疫力吗?答案是:我们都关注孩子们的前程吧!
所以,我认为再好的炒作也不如踏实的工作,家长的口碑才是学校最好的广告!
-全文完-
▷ 进入28mutian(二十八亩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