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水车淮安野泉

发表于-2008年08月11日 早上8:43评论-1条

野泉

一位朋友最近兴致很高地与我谈他参加农家风情一日游的事。他说他拿着鞭子吆喝了牲畜,操起锨扬了场,最后说到了水车,说多少年不见了,与同伴一起爬上去蹬了一阵子,真来劲。

不知是因为自己出身农家,当过农民,干过车水的农活,还是因水车曾有助于我,对朋友所谈听得很入神,当朋友讲水车时,自己若身临其境,与他一起站在车轴上,扶着扶栏棒,脚踏着车拐小心翼翼地用力向后蹬,车轴中心的轴轮,带动楗子上的叶板,车声吱呀,水声哗哗,槽桶里清悠悠的河水流向渠中,流进稻田……

1968年秋,学校恢复了招生,家里接到了我的初中入学通知书后,可愁坏了母亲,哪来的钱?开学的前两天,哥哥约了两个好友,选了一条河,拦上一截,天黑抬上水车,忙乎一夜,捕了几十斤鱼卖给学校,我们弟兄俩算一个半份子,分了7块5角钱,正好交了学杂书费。我是走读生,吃住在家,加之国家对我们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助学金,直到读完高中,都没用再交钱。每想到此事,就想念早逝的哥哥,同时总会发出感慨:这可有水车的功劳呀!

我第一次接触水车并蹬上车轴踩水是1963年的秋天,那年我10岁。我家在离我们村庄很远的西大洼沟边开垦了2分多荒地,栽上了晚粳水稻农垦58。尽管地势很洼,但因沟里的水位降了,水稻生长后期仍无法灌水。为了能多收一些,每天放学回来,病在家里的母亲都要哄我,要我去给稻田戽水。从河里用面盆将水一下一下向稻田戽,是要费很大劲的。我听了长辈“稻怕秋干”之说,懂了些养老稻的道理,看稻田有薄薄的水层,过不了多久就耗了,总不满意,但又无能为力。有一天,我戽好水回家,见离我家稻田不远处的中籼稻收了,田头有一架水车,车的部件散了架在那。我萌生了用水车给稻田灌一次足水的念头。第二天放学,我像兔子似地跑到水车旁,搬运水车部件。因力气小,一件也搬不动。我拿出吃奶的力气将水车的部件一件一件推下水,一件一件趟着水运到田头,一件一件拉上岸,自作聪明地支架(安装)着,不知怎么的,尽管那些部件一件不少,可就是不听我使唤。我用手扒着车拐,车轴转动,链带在车轴上怎么也站不住,不是从左边落下,就是从右边滑了,我光着身子岸上水下忙个不停,就是不凑效。还好,天快黑时,哥哥下工来田头看看,见如此,心疼地责怪几句后,毫不费力的摆弄几下就出水了。我爬上去与哥哥一起蹬,可就是跟不上,踏两脚就掉下车拐,还好,没让车拐刮伤小腿。哥为了不耽误时间,让我扶着脚踏柱,他一个人蹬,直到稻田里的水足了,他才放慢速度,让我爬上去,边蹬边教我,让我踏了一会儿。

在单靠水车提水的年代,生产队劳力安排是将秧田管理人员与车水人员分开的,管理秧苗田要选择有经验的人,而上秧苗田水的人则多是照顾对象,其中还有盲人,他们不能做其他农活,被安排做车水的活。干车水活是要不停地踏着车拐蹬的,很累人。整天做车水活的人为了保护脚掌,都得准备一双木拖鞋。

给麦茬田上头交水是水车提水最紧张的时候,要安排两班劳力上下班日夜不停。生产队为了提高工效,开始由一个队干部监工,他带着时钟,用计时的办法,按照时间督促着换班。但是,由于社员们生活的艰苦和日夜辛劳,免不了会磨洋工,有人又提出用“线框子”。“线框子”是用木条或竹条做成的,长方形,中间有一横档将长方形框子一分为二,在横档分开的每个小框子中间位置上各穿着一根绕线的圆棒子。圆棒子与筷子差不多粗细,一头尖,两根圆棒子有尖部分不同向安装。一根圆棒子上绕很多线,露在上面的线头从横档中间的缝隙穿过,拴在另一根圆棒子上。人们使用时,将拴着线头的那个圆棒子插在水车的车轴一端偏中心位置上。提水时水车车轴转动,插在车轴上的那根圆棒子也随着转,圆棒子转动使线朝上绕,带动另一根圆棒子转动放线。当线全部绕到插在车轴上的那根圆棒上时,一班的工作就结束了,车上人叫喊着换班,另一班人第一件事就是拔下“线框子”,将放完线的那个圆棒子插到车轴上。这样周而复始,不需人监督,线随着车轴的转动一圈一圈朝圆棒上绕,不论踩得快或慢都不会让线的长度改变。如果将“线框子”与时钟结合搞竞赛,那效率会更高的。

用人力水车提水灌溉,到今天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但是在那个年代,水车却是给水稻等农作物灌溉或排涝的主要农具,一直到七十年代平整土地之前,各个生产队也少不了要有几部,每到冬天生产队长就筹划着买老桑树,春耕备种时每部车都要修理一番,为机站供水不到的田块和水稻秧田提水使用。

读历史,知道水车是三国时马钧发明的。我国除了人力水车外,还有风力水车,畜力水车,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用了1700多年,使用水车,提高了生产力,造福了人类。

新的战胜旧的,先进的取代落后的,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水车虽好,但是他的历史使命却不得不在机器和电动机的普及,新的提水设施水泵和灌(排)站等推广应用而进博物馆。有“中国第一村”之誉的华西,在“旧貌一角”里保存了一部人力水车,很多参观的人都要爬上去蹬几脚,那是一种乐趣,那就同空闲时从书内拿出一片干枯且褪了色的枫叶,虽然没有从树上刚采下时鲜艳,更没有了那时的气息,但如果你捧在手里看看,想想,与情人在夕阳下采摘的那种感觉,那种情境肯定会出现在眼前,肯定会让你再度感受,让你遐想万千。

本文已被编辑[熙正慈清]于2008-8-11 9:53:3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熙正慈清点评:

朋友的文章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水车和水车的年代。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1]个
淮安野泉-评论

谢谢点评,编辑辛苦了。at:2008年08月11日 下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