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选择
(湖南省平江四中 李海涛)
黄河,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当是一条无出其右的圣河。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当腾跃下青藏高原后,愈来愈威风凛凛,疏狂不羁;选择九曲十八弯,养育神州,成就辉煌。它的每一次选择都融汇了思索,赋予了智慧。因为智慧,方显伟大。
面对失意的人生,选择勇往直前是智慧的。
那个高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文人墨客带着一身的光辉著着芒鞋拄着竹杖缓缓而来,走过坎坷,走过辉煌,走过无尽的历史,那就是苏轼,那个豁达的背后充满被贬谪的痛苦与无奈的豪客。
遭诬陷,受酷刑,被贬谪……种种痛苦接踵而至。而他,居于穷乡僻壤,寄情山水,怀古抚今,抚琴弄墨,将胸中块垒化作铿锵诗句将其豪迈之风挥洒的让人钦佩,让人落泪。“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正是他愈挫愈勇的最好写照吗?
泰戈尔说:“没有地域般的磨炼就上不了天堂,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就弹不出世间的绝响。”或许,智慧地选择磨炼,选择流血,而让人生的剧情更精彩,才是真正的处生之道。
面对民族的苦难选择舍生取义是智慧的。
当那冰凉的利刃在脖梗上迅速划过时,没有胆怯,没有颤抖,只有昂扬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决心。刃,只能让躯体残缺,却不能摧毁不朽的灵魂。那尾脆弱的生命成了一付唤醒沉沦民族的清醒剂。
维新志士中最激进最杰出的谭嗣同为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舍小我就大我,虽功业未成,可惜于一时,然而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荡却惨烈于丹青,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这人格上的沛然正气,古今中外涵养如此的人又有几人呢?
面对永恒的真理选择坚定不移是智慧的。
“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有人这样坚持,“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也有人这么补充,“不,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声音洪亮,没有诚惶诚恐,更没有妥协,所有的眼光夹杂着权威与势力一起扑向角落里的那个人。
因为真理,得罪了教皇;因为真理,被推上了火刑柱;因为真理,如凤凰浴火焚起残躯没有过后悔,智慧地选择坚持真理,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宁可放弃生命也要追求真理的伟人。
黄河,依旧流淌在北方大野,依旧智慧地选择每一程路,每一道坎,依旧在雕塑着民族的性格。它以亘古不变的情怀和从容不迫的气概告诉人们:惟有智慧地选择,才能吐故纳新,俯仰人生。
本文已被编辑[指尖如水]于2008-8-10 9:40:2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邂逅红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