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作相,人们似乎并不陌生。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他行武出身,先后担任骑兵一营管带、27师骑兵团长、炮兵团长、步兵旅长、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谋长,吉林省督军兼省长、东北行辕政治委员等要职。又因他主动让贤,扶佐张学良承继大统,成为东北军最高行政长官,给他的人生履历表上更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张作相,字辅忱,1881年3月8日(农历二月初九)出生于东北奉天义县,今辽宁锦州义县南杂木村一个农民家里。父母都是老实的庄稼人。少年时期,他对婚丧嫁娶的礼仪颇更感兴趣,尤其热衷于礼仪中的吹喇叭一项。9岁那年,他拜一个姓郝的喇叭将为师,学起了吹喇叭的行当。后来,其母望子成龙,请人为其看相。先生说其子四柱八字五行全阴(辛巳年、辛卯月、辛丑天、辛卯时),堪称贵格,日后必有出息。于是,家人让他放弃吹喇叭,开始读书识字。在本村私塾就读三年后,辍学务农。闲暇时,他喜欢听老人讲故事,崇拜古代的英雄义士。平日行侠仗义,好打不平。十六岁时其堂兄被仇人杀害,为了给兄长报仇,他召集本村侠义弟兄,于夜晚将凶手杀死。遂离家出走后,曾栖身于双阳甸南山大庙内,不久,流落到奉天,靠打短工和干泥水匠为生。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聚众在一座无名山上,劫富济贫。张作相与张作霖原本互不相识,虽然二人名字都有一个“作”字,但既不是本家兄弟,更无血缘关系。二人相交有一段天缘。
一、结拜张作霖
1895年5月的一天,赵家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张作霖与赵占元的女儿赵春桂正举行婚礼。金寿山前来道喜,送上礼金100块现大洋。他是想壮大自己保险队势力,让张作霖坐第二把交椅。张作霖觉得对方来者不善,有意吞并自己的队伍,遂断然拒绝。金寿山碰了钉子,恼羞成怒,扬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901年2月18日,农历腊月三十,金寿山领着俄国兵偷袭张作霖的队伍。张作霖没有防备,仓猝迎敌,终因寡不敌众,携家眷落荒而逃。在无名山下,又遭到张作相手下人的袭击,落入陷马坑中。
张作霖一行被押到山上。一番问话过后,坐在厅堂虎皮椅上的张作相站起身,手持尖刀来到张作霖面前。张作霖把脖一挺,怒道:“要杀就杀,不必啰唆!”张作相拍了拍他肩头,哈哈大笑。遂用尖刀挑开绳索,为其松绑。因为张作霖的大名,张作相久有耳闻。他认为张作霖是条硬汉,够朋友。 当晚,用山上野味 ,摆下酒宴,给张作霖一行压惊。二人话语投机,相见恨晚。宴罢,同榻而眠,彻夜长谈。张作霖因祸得福,对张作相的礼遇感动得五体投地。于是提出与其结拜为兄弟。
无名山上有一座关帝庙,庙里有一个道士。庙宇不大,只有两间小房,却也是仿古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二人来到庙里,在关老爷手持青龙偃月刀彩色塑像前,双双跪倒,对天发誓,歃血为盟。按年龄分长幼,张作霖为兄,张作相为弟。随后,张作相将自己所部40余人交张作霖指挥,自己甘当二把手。
1907年,二人又与张景惠、吴俊升、孙烈臣、冯德邻、汤玉林、马龙潭再次结拜,在这8人中,张作相排行老么。
后来,张作霖得志之时,并未忘恩。张作相的官职屡屡得到提拔,受招时,充奉天巡防营帮带,后任陆军二十七师师长,镇威军第4军军长,直致后来升任吉林省督军兼省主[xi]。
二、义护倒戈兵
1925年11月初,郭松龄率领10万精兵在滦州倒戈反张。所向披靡,连战连捷。不久,进占绥中,直逼奉天。张作相与吴俊升率军迎战。在新民区流河一带,与郭松龄部展开激战。张作相常读《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尤其喜爱其中“谋攻”一篇,“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思想被深深映入其脑海中。在对郭军作战中,张作把谋攻策略和诸葛亮攻心为上的战术应用到实践中,每次战前,让手下士兵向郭松龄军中喊话。提出“都是自家兄弟,吃老张家饭,不打老张家人”的口号。从而动摇军心,使郭军不战自乱。其中许多军官和士兵跑到张作相这一边。最后,郭松龄兵败被击毙,残余兵将被俘。
在如何对待被俘官兵问题上,张作相主张:原本都是自家兄弟,应该给出路,只办主犯,其余人等不予追究。让他们继续留在奉军中,戴罪立功。张作相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要紧的是不能再出现第二个郭松龄,应收复人心,加强团结,壮大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一正确主张却遭到奉军中多数将领的反对。在一次会议上,杨宇霆等人竭力主张全部杀掉,不留后患。张作相的意见声高和寡,反对者呼声占了上峰。眼看有那么多弟兄要上断头台,张作相急得直掉眼泪,站起身说:“要杀就杀我吧!”说着掏出勃朗宁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一时间,在场的人都被他的举动惊呆了。看到自己结拜弟兄如此动情,张作霖急忙抢步上前,好言把枪劝下。随后,张作相坐下,抹了一把眼泪,又进行了一番说服工作。讲了当年曹操兵败,手下人写信欲投靠袁绍。后来曹操反败为胜,从袁绍处搜到几箱子书信,并不观看,全部付之一炬。使部下为其广阔胸怀所打动,从而赢得人心,在后来征战中为其竭尽犬马之劳。最后,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张学良妥善处理此事,使被俘人员幸免于难。后来,其中有些人成为奉军中的主要将领,对其救命之恩深表谢意。张作相此举深得人心,被奉军中传为佳话。
一、三、让贤张学良
二、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一时间,奉系军中群龙无首。那时,张学良的部队皆部署在山海关一带,吉林和黑龙江并不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依张学良的威望,不足于成为其父的继承人。当时,张作相凭借资历、声望和人脉,都胜张学良一筹。张作相素有“辅帅”之称。
如果张学良真的与张作相,竞争,那么很可能以失败告终。张学良很理智,不但不争权,反而三顾茅庐,谦恭地请老前辈张作相出任东北保安司令。这是当时东北最高行政长官。
1928年6月21日,东北三省议会联合会召开了三省紧急会议。会上,权衡再三,最后通过决议,一致推举张作相为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并派人将公推书及大印送到他家中。
面对众人的信任和抬举,张作相深受感动,流下了热泪。但他头脑冷静,申明大义,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眼前的名利所迷惑。他知道,自己只读几年私塾,没什么大的学识。文化功底不足,难于应付各种交际场合。而老帅之子张学良是他看着长大的,绝不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读过洋学,知书达礼,文武双全,而且对自己一项很尊重。于是决定:辞职不受,让贤张学良。并声称要尽心辅佐少帅,保境安民,稳定东北大局。
为了使大权不落入旁人之手,1928年7月4日,在张作霖帅府大青楼老虎厅里,张作相主持召开会议,商讨继承人问题。会上,张作相首先对着大厅正中的张作霖遗像三鞠躬,然后当着张学良的面,向众将推举张学良接替其父职务。一番争论过后,虽然有人不赞成,但因为有张作相做后台,加上张学良年富力强,又是张作霖的长子,确实是个帅才,会议终于达成一致。为了既成事实,张作相当场让张学良发表就职演说。自此,在张作相的支持下,张学良真正成为东北军政的一号人物。
事后,很多人对此不表示不理解。张作相对人说:“不是我让贤,看我这名字就坐不了第一把交椅,是当老二的命,作相吗!只可做相,不能当王啊!”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军改弦易帜。张学良就任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司令,张作相任副司令。
四、保举马占山
九一八事变后,辽吉二省相继沦陷。因黑龙江省与苏联接壤,日本怕重蹈“三国干涉还辽”的尴尬局面,不敢贸然进犯。当时马占山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任警备司令兼第三旅旅长。张作相慧眼识英雄,认为马占山别看个子小,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于是向张学良建议,让马占山当黑龙江省政府主[xi]。当时东北军高级将领中许多人不同意,认为马占山区区一个旅长,资历尚浅,难以服众,不足以担此重任。这一职务还是让万福麟继续担任。但万福麟在北平就医,不能赴任就职。张作相写信给张学良,陈述马占山为人有四大优点:一是行侠仗义,忠于长官;二是胆大心细,智勇双全;三是心系百姓,敢挑重担。此外,马占山出身低微,蒙此提拔,必感恩上峰,尽职尽责。张作相同时提出以个人人格担保。
1931年10月1日,张学良同意了张作相的举荐,任命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xi],兼任该省军事总指挥。由于张作相的保举,使马占山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于是才有后来的
马占山江桥抗战,松江两岸燃起抗日烽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作相任东北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六军团总指挥。主张继续在关内抗战。由于多种原因,东北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1933年3月4日,热河省被日军攻占,张学良被迫下野,随后张作相引咎辞职。住在天津英租界剑桥道东端(今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4号)一幢三洋内。在家闲居期间,日本关东军高级将领板垣征四郎多次登门,以高官厚禄进行诱降。张作相以跟子孙留德为由,断然拒绝了他们。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遭到软禁,张作相为其恢复自由而多方奔走。
五、不赚灭种钱
1926年,由于军阀混战,奉天、黑龙江两省财政出现严重困难。1927年1月,两省相继成立了戒烟局,利用烟税来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下令开放烟禁,公开允许种植鸦片。
具体的办法是:政府允许各地开设禁烟药店,为禁烟药店发放许可证,每月收费六元。对吸烟者每证收费四元。有了此证,吸烟便不受任何限制。戒烟证成了吸毒者吸食鸦片的会法证件。
张作相当时是吉林省督军兼省主[xi]。当他得知张作霖和吴俊升相继放开烟禁后,立即写信规劝。除力陈放开烟禁的种种危害外,继续严历打击制毒贩毒活动。他深知吸食鸦片将会造成亡身败家的惨剧。他常对身边的同僚说:“我张作相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开烟禁,挣那份钱就会亡国灭种啊!”为此,他在全省先后成立了几家戒毒所。对毒瘾较大的人实行强制收容戒毒。同时,组织医药人员配制戒毒药丸,免费向市民发放。为了从精神上挽救这些人,他还在各地兴办道德会,教育广大群众崇尚道德。请道德会长老到收容所讲《道德经》,使这些人从灵魂深处得到真正拯救。
他管辖的吉林省对烟土走私处以重罚。他通过鼓励农民拓荒,增加种植面积,给商人投资办厂提供优惠条件等办法,来增加税收。他的这一措施使吉林省财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全省财政收入一度出现盈余。
六、造福众百姓
1924年9月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作相任吉林省督军兼政府主[xi]、东北三省保安副司令。在这7年时间里,他选贤任能,力除旧弊,常亲自深入民间调查,了解实情,努力减轻人民负担。而没有像其他军阀那样,克扣军饷,收刮民众,中饱私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他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吉海铁路。同时还修建了省城第一座自来水塔,让民众喝上干净水,从而减少了当时城市人口的发病率。他知道自己没什么文化,仅读过三年私塾,是个老粗,平时给处理军政大事带来许多不便。于是,招聘教师,兴办教育,创办了吉林省第一所高等院校——吉林大学。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为了使百姓能有个安定生活环境,他还禁赌禁毒,严历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建造了长春监狱。深受百姓爱戴,至今仍传为佳话。
张作相平易近人,仗义疏财,不仅身边侍从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他的慨慷慨解囊,就是遇见乞丐,他也欣然相助。一次,他去郑家屯视察公务,在街上偶遇花子头赵老亚(真名赵庆林)。他来到赵老亚住处,见房屋门窗破旧不堪,房山濒临倒塌。于是,自己拿出1000元,让其翻盖房屋。赵老亚捧着钱,激动得热泪纵横,半晌说不出话来。为表达对张作相的感谢,在张作相下榻处楼下,赵老亚领着数十名花子们齐齐跪成一排,高呼:“张大人是咱救命恩人——及时雨!”之后,张作相“及时雨”的称号就在民间传开了。他常说:“人活一世,草木一时,我要为子孙多积点德呀!”
张作相一生为人厚道,却又刚直耿介,大事不糊涂。抗日胜利后,总统蒋介石为收笼人心,任命张作相为国民政府顾问。而他却不予理采。只领工资,不顾不问,在家栽花种草,始终没有就职。后来,在众人劝说下,他又被派到东北,任国民党东北行辕政治委员。1948年10月15日,解放军攻克锦州,他与范汉杰等人被俘,鉴于他同西安事变张学良的关系,受到我党的宽大释放。又回到天津寓所。蒋介石父子见其能孚众望,在东北有一定影响力,曾要他一同到台湾去,他却甘愿留在大陆,不愿为蒋效力。张作相去逝后,周恩来总理深表惋惜,因为他还想邀老将军一道建设新中国。
张作相虽系绿林出身,但中国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在他头脑深深扎根,每到一处,他都尽其所能,与人为善,替人排忧解难。在名利面前,能看淡,肯让贤,顾大局,急流勇退。在外敌高官厚禄诱其出山的情况下,不为所动,尚存民族气节,这在当时军阀竞相争权夺利的混乱年代,实属难能可贵。以至于在其去世后,人们尚追忆他的当年功德。
1949年9月,张作相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天津,享年68岁。
-全文完-
▷ 进入司徒秀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