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自从文字产生以后,每个时代都会留下一些印记的。商周之际的甲骨文,就形象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情况。以后历代更是汗牛充栋地用文字记录当代的人或事,或艺术成就。所以,有人对当代是否还有文学提出质疑,这是完全没必要的。当代肯定有文学,哪怕仅仅是浮躁的文字,那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学。
话虽这样说,我对当代文学是不看好的。尽管现在依托印刷技术的发展,伴随出版途径的繁杂多样,出版的文学书籍如雨后春笋,可惜那些“笋子”尽管包装得很美,但值得看的实在寥寥无几。当代文学看起来不止是百花齐放,简直是千数万树梨花开,但这表面的繁荣倒更加显现当代文学的落寞。这境况,好比一个人在人群中的寂寞,比一个人独处时的寂寞更加不堪!
在这一片萧瑟之中,人们的眼光无的放矢,被无聊的花边新闻牵引着,被无聊的做秀牵引着。
这时候,幸亏出了个韩寒。他不是文学大师,但却承担起文学风景线的作用。有意无意中,他在文学领域演示出一场一场的闹剧,总算让人们有了看点。凭这点,韩寒就功不可没。他,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让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充实起来。他,让那些被国家圈养起来的大师们黯然失色:他们尽管饱食终日,顶着的头衔比厨师的帽子还高,但终究也没闹出什么动静来。感觉他们如庙里的泥菩萨,享受着供奉,却没有为善男信女们了却心愿。
韩寒则不然,没入作协,没有工资,没有福利,靠业余的写作来当车手。难能可贵的是:生猛的很,敢于向权威挑战。先是拿活人开涮,对五十几岁的白烨一通讥讽,一个“屁”就把他老人家崩了八里远,还满地找牙。(见韩寒《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你说搞笑不搞笑?
现在又拿死人开刀:抨击老舍、巴金、冰心文学前辈没有文采。这下可是厕所里扔炸蛋--引起公粪。毕竟作古的这几位作家被政府敕封多年,被人们供奉多年,猛然间被一个毛头孩子给从供桌上掀下,人们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供桌上少了三个偶像啊,磕一百个头习惯了,猛然间变成了磕九十七个头了,显然运动不到位嘛,而且还有心愿要靠他们来了结啊。于是,异口同声地讨伐韩寒,要他归还偶像,所谓神归正位。偏偏韩寒不领情,不仅不肯恭敬地给予扶正,还踏上踩几脚!(见韩寒《没头脑还不高兴》)于是一轮攻伐战隆重开始,至今仍无结果。
所谓唇亡齿寒。韩寒对权威的大不敬,引起了尚存人世的文学大师们一阵恐慌。被韩寒挑战的大师们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啊!于是,他们以“杜马”的形式松散结盟,一致讨伐韩寒,恨不能致韩寒于死地而后快。事实上的效果呢?他们给韩寒增加了知名度,客观上为韩寒的生长提供了养分,韩寒不仅没死,活得更风光了。文学书籍一本一本出得欢,版税数以万元地领着。人家业余地码着文字,正规地搂着花花绿绿的钞票。人家的正业是赛车手,走上了以文养车的康庄大道。那些眼红的文学大师们,只能干瞪眼,没辙。也许他们会在他们的偶像灵位牌前许个大大的心愿:“韩寒赛车明日就翻,且死得好惨!”
实事求是地说,对韩寒说的那三位文学大师的绝世巨作,我也没看过。究竟是否如韩寒说的那样没有文采,还是如传说中的那样文采斐然,我不得而知。但我感觉不一定精彩,起码没有悼词中所说的那样伟大。因为阅读的人群不很广泛,就算能流传下来,和政府的大力扶持还是分不开的。我现在没兴趣看,以后也没有要看的欲望。是否会不朽呢?还是留给后人来做定论吧。我还是看《三国演义》的好。
2006年11月14日,韩寒步徐静蕾的后尘,在新浪开了博客。有几分写作的天分,更有惊人的壮举,于是在新浪立即成为徐静蕾之后的第二个牛人!目前博客访问:179604484次。平均每篇博文的点击率都在二十万人次左右,被评论万余条。相比我在新浪苦心经营二年多博客,访问量只有二千余人次,真是汗颜得跳36层楼都是量刑过轻。
看韩寒博客实在是件有趣的事情。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热闹。韩寒每有博文出笼,他的那些粉丝们仿佛昼夜不眠,就等着他的博文出世呢。见有新博文,立即留言,争抢“沙发”。抢到者仿佛彩票中奖般的亢奋,激动得大呼小叫。没抢到“沙发”者,也以为能在第一页留名而自豪!他们的兴趣不在于文章,全在于是否能在醒目的位置留个名。韩寒是个大名人,人家都没兴奋的变形呢,你跟着签个名怎么就兴奋的这样呢?人家看的是韩寒,与你是毫无关系的嘛!你指望能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可惜人家韩寒不养鸡,宠物狗也只养一条啊!
韩寒的为人,我不反对,也不崇拜;对于他的文章,我觉得就是一次性的杯子,用过了就丢了,没有收藏价值。
我之所以感谢韩寒,是因为他真的很有喜剧天赋。是文坛的赵本山,经常为我们逗闷子,还免费,怎么不应该感谢一下呢?
-全文完-
▷ 进入老残游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