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苏俄的惜文传统及随想理闻

发表于-2008年08月06日 中午1:11评论-1条

——陋诗《磷火》回复笔友附和

提起索尔仁尼琴免于一死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前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出于政治利用的需要,也有人认为是苏俄的珍爱文学及其人才的传统延续。

我认为比较而言,还是后者有些道理。

大文豪普希金,在大作中盛赞侵俄并败北的拿破仑,同时还讥讽沙皇是“暴君”;因怀疑自己老婆和沙皇有一腿,竟要和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单挑决斗!但是沙皇还是给足了普希金的脸面,虽然有人怀疑普希金死于的决斗是由沙皇幕后主使。

苏联创始人列宁,发起革命时曾被沙皇流放过。比较而言待遇也是不错:读书、看报、写作等全不耽误,当然要继续造反还是受限,于是就有了我们教科书一气吃了六个“墨水瓶”的故事;当然这也从反面,印证了伙食待遇不错——“墨水瓶”可是面包牛奶所构成还能管够!

还有一件特殊事件,使我对此印象颇深。

1977年文革后期我正当兵时,去辽宁财经学院看望老乡好友。恰逢有位刚参加过社会主义国家探讨政治经济学术的学者,和我们私下“特殊敏感”聊起在苏联经历趣事:

访问学者们参加一个加盟共和国的欢送晚宴,可过了预定钟点还没开始,向主人询问才知还要等候一位贵宾。可又等了一会才发现,共和国的什么书记、首长、有关负责人等,只多不少啊!我方学者团根据经验,紧急预备重大对策:估计是在等苏联更大的首长到来,致谢答辞绝不能怠慢!

半个多小时后,有个衣冠不整的邋遢汉子姗姗来迟;共和国的一干官员喜笑颜开,毕恭毕敬请上首席;我方学者团虽然疑惑不解,但也随之积极谨慎应酬;开宴时介绍才知,贵宾就是个诗人,共和国特邀为国际外事赏光添彩的!随之细问才知,这个当地少数民族诗人,其作品也就在附近几个加盟共和国流行,还没到莫斯科何谈国际名流呢?

大家饥肠辘辘就盼着快开席,可这些个共和国官员们一反惯例,互相谦让着非要诗人开讲主持!这诗人也没客气,把椅子向后一拉站了上去,大大咧咧唾沫星子一番……,满堂经久不息热烈鼓掌——名诗大作!

然后就杯觥交错,共和国首长们都闭嘴了——搞的我方学者团不知所措……

老乡们听到这新鲜事也乐不可支,我敬上颗烟顺问亲历感想;烟雾中学者叹道:

“看得出来苏联人文化教养就是高!以后肯定有发展前途。”

我当时就觉得,怪不得俄罗斯有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文豪辈出,前苏联也有数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确实在文学上有着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啊。

时过境迁现在看来,也许苏俄是在文化上的后起之秀?和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比较,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或者是汉唐扩张的盛世文昌模样?

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以列宁为代表的阶级斗争,却没有沙皇那么宽容,反而直接革除了沙皇家庭的性命;除了肖洛霍夫是唯一既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又得到当局承认礼遇的例外,前苏联惨遭虐待的作家比比皆是!

于是就有了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及其牢狱和流亡的生涯……

抚今追昔,“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还有多少人类挣扎在这人间地狱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理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鲁速 | 荐/鲁速推荐:
☆ 编辑点评 ☆
鲁速点评: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对文化人的尊重,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我们中国历来尊重文化人,只是到了现在,由于人们的功利性太强,致使对于甘守清贫的文化人不那么重视了!

文章评论共[1]个
理闻-评论

文化依附于权势就是悲剧?! 多谢赏光还望不吝赐教……at:2008年08月06日 下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