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房间里静静的写散文。
文学作品里,散文是一种精神,一种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的浪漫气质。正因为这种浪漫的气质,使得散文从来都没有被人丢弃。
很多人喜欢看小说,为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所着迷。为小说里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征服。同时,小说也是最容易成为著作的一种体裁。因此小说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散文就不同了,散文基本上不去塑造人物形象,散文也不以故事的情节为主体,散文没有百万字数的长篇,散文也不是市场上挣人钱的工具。
散文是什么?就目前这个时节来说,散文就是夏天里的一阵清风,自然而安逸夫人吹来。
读懂一篇散文,就要发掘散文的创作思想与目的,体会散文的创作手法与风格,聆听散文的艺术节奏,甚至去揣摩散文的字里行间究竟还藏着什么。
很少有人会为一篇散文搞的不吃不睡,很少有人为理解一篇散文的深意而读上百遍。更少有人会把散文抄写百遍熟读背诵,像活生生的艺术品那样去珍藏散文。陶瓷,古玩,珍奇都会有人珍藏,但谁会去珍藏散文呢。当你发现散文的真正价值时,你才会去把它当宝贝看待。古代诗人书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现在我也小赋一首:日读散文三百篇,不枉文坛常青路。
读散文是一种学习,写散文是一种创作。
喜欢写散文的人总是带着心的节奏去写字。写的东西在字里行间都跳跃着他的内心。一种情绪由始至终的发展,抑扬顿挫,最后静静的停止,让读者心旷神怡,读后依然陶醉在作者创造的意境中。很多读者说,在散文里最耀眼的就是那些美妙的语句。通常会忽然给人艺术的享受。是的,美妙的语句是散文的乐器,不停的为作者的思想伴奏。写散文的人是很多种的,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艺术的创造者,不管写出作品的好坏,都是在向着艺术靠拢的灵魂,都有着向心灵触摸的双手。
诗歌和散文在感觉上是最接近的,我认为任何一首诗都是可以扩展成散文的。诗歌浓缩了散文的豪放却渲染了散文的气质。于是,文学艺术在不同的形式下散发出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
散文是一阵清风,没有什么形态,但有的是它的灵魂。它可以把你心灵里的感觉蒸发,与自然交融,形成深远的共鸣,获得长久的体验。
散文吹来,这种气息搅拌着艺术,很值得去静静珍藏。
-全文完-
▷ 进入咏汩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