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音乐的思辨——潜移默化的传承一剑知秋

发表于-2008年08月03日 下午6:24评论-1条

今天看电视,同学突然问我“嘿,你说,人也奇怪,居然能从音乐里听出是喜是悲。”

有些东西越想越奇怪,这个问题就是如此,为什么?

是人的本能还是传承的潜移默化?

如果是本能,那也不说什么了,但我不相信人们本能的从音乐里能听出喜悲。

个人认为,也许是历史潜移默化的传承。

当然,这也是猜测,写出来晒晒,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解释请告诉我。

伯牙善琴,子期知音。

伯牙奏琴曲高山,子期闻声叹曰“巍巍乎若高山。”

伯牙鼓琴流水,子期叹只约“荡荡乎若流水。”

子期故,伯牙封琴不曲。

空竹文琴逢佳境,高山流水遇知音。——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自然说明,有些人生下来善听而知音。

那个时代,子期绝对属于稀少式人物,试问天下知音者又有几人?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知音者越来越多,当然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音,但无可否认,能从音乐里明显听出喜悲者大有人在。这何解?这些人与钟子期有着同样天赋异禀,能听音乐而知兴衰?我不这样认为。

也许这就是历史潜移默化的传承。推理如下。

其一、伯牙与子期时代,音乐尚属稀缺之物,唯有王公贵族有机会享受。当时音乐数量极少,器材极简,质量上也不算何等高超。之所以古曲“高山流水”成为一个丰碑式音乐,无非是当时音乐稀缺以及那个知音故事罢了,就纯音乐来看,“高山流水”也就相当于当今一首普通歌曲罢了。

其二、音乐少造成懂音乐者更少。现在大家都知道一个常理:舒缓的音乐造成人的身心放松,急促激进的旋律使得人们精神高度集中甚至紧张。(这一解也可能是历史传承问题。)若无限推理之原始,那是人们是否会用这种对旋律的理解?也许不会。

其三、钟子期概率性的天赋异禀。通晓音乐如此自然,除钟子期也许不会有第二人,但不要认为那过于神秘,也许就是概率性推理的一个结果。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苏菲的世界》《纸牌的秘密》提到的一个很深刻的哲理“人生就如一场盛大的摸彩游戏,只有中奖的那张才会浮现在人们面前。”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了。人类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一件极小概率的事件乘以如此庞大的基数将会变得非常可能。基于如此庞大的基数,出现一个天生对音乐感知超乎常人的钟子期当然不足为奇(况且钟子期知音也许是被后世的传承中无限放大了呢)。

其四、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逢知音为众人知晓,传为千古佳话。

其五、通过子期人们了解到——原来舒缓对应平和,急促象征紧张。后来,不是规律的规律成了规律。

其六、人们将学来的乐感当作本能的领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代代传承。每一代都把这些传承来的文化当作人类的本能。但两者的不可等同性被人们忽略。

最后、出现了现在的这种情况。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从音乐中听出来喜怒哀乐,但我们无从知晓这本领是哪来的,我们不经思考而随便将之归功于人类的本能(本能多好啊,因为它就来自于自然,不需要思考,多节省脑细胞)。

现在我们知道,红灯停绿灯行;我们知道,绿色象征安宁,白色象征洁净;我们知道,舒缓的音乐代表祥和,激烈的音乐引起人的心潮澎湃。这些都是说明我们现在知道的常识,那么放在我们小时候呢?小时候在无人教导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我们知道这些常识吗?

当然,子期不过是一个符号式人物罢了。

最终结论:同学突然问我“嘿,你说,人也奇怪,居然能从音乐里听出是喜是悲。”

以上也是我的猜测,语言组织不清,希望大家见谅。如果朋友们觉得有更美解不妨留言通知我。

宇宙是多么奇妙的东西,万事万物原来有着如此多的谜团,乱七八糟的游思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2008-7-27寅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剑知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理论感觉论述不够,能深入也许更好!

文章评论共[1]个
汐慕-评论

没人评论我自来顶。。。。。。主人主人,我是你的马甲!at:2008年08月05日 中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