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无影造西厢”(散文)金矿

发表于-2008年08月03日 早上8:34评论-0条

“无影造西厢”(散文)

金矿

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们应该不得不承认是戏剧经典,张生、崔莺莺、红娘这三个戏剧人物几乎是几百年来都家喻户晓的,戏剧本身就是艺术创作,这是我们都了解的,戏剧中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如此丰满,第一应该归功于原创作者的思维开阔,其二也取决于有些故事的底线就非常精彩,为作者成功的塑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偏偏关于《西厢记》在我们民间传说中都说是没有影子的事,我们家乡有个俗语“无影造西厢”就是说的这件事。

我认为也有可能,创作的故事不一定在生活中就有原型。我们就谈《西厢记》中的人物,先谈张生,就像现在的网名一样还真有普遍性,生是小生,封建时代对常规男子的称谓。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张姓是第一大姓,王实甫替这个男主人翁起名并不高明,也就是姓张的男子吧。而红娘这个人物名字也取得很俗,我们农村多称喜事为红事,为红事奔波的小娘子,也就是媒婆。农村中的红娘应该说是世代流传对媒婆的尊称。至于崔莺莺的名字可能是最好的,用叠字有一点现代。再谈“张生十八跳粉墙”和崔莺莺偷情,被红娘的皮条一拉,双方有意当然就成功了。故事情节既合理又生动。而后来幕表戏的拉扯就无边了,把简单的情节掺了很多的水份,照样连台演上个把月,就像现在到某地起坐直达火车一天就到,他故意绕个大圈子一路旅游看风景,十天半月才到达目的地。这个戏还有另一种唱法就是让彩旦红娘当主角,更是一种风景,我们荀派传人宋长荣老师可说是把红娘演得出神入化,被称为是“活红娘”。

本来农村中“无影造西厢”的说法是带有贬义色彩,意思是批评乱造谣言。我在这里不禁联想到文艺创作。实际上这种塑造人物形象也就是创作前的构思,这是一种文学手段。既然是创作就可以把现实中好多人的优点塑造到作品中的一个好人身上,也可以把好多人的缺点集中到作品中的一个反角身上,还可以把社会中的新闻故事综合到一篇作品去体现,这样人物形象就会更丰满。文学创作还有一种荒诞的蒙太奇创作手法,进行浪漫主义的延伸想象,借助于神仙、鬼怪、动物、植物进行人格化地调度。叫没话也能找出话来,创作的思维空间就扩大了,这样故事也就更曲折,我想这也许可以称之为“无影造西厢”。

文学思维确实是要浪漫的,就像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些不都是一些很完美而又丰满的浪漫主义吗?这里面的人物根本不需要找现实中的人和事去同他对号入座。只要能够有大量的读者和观众,看了后能感动人、感染人,给人以教化的力量就是好作品。

搞文学创作,有时候最大的障碍就是思维放不开,特别是搞新闻报道的人转行搞文学就有点不太适应,报道失真是大忌,搞报道人是离不开真人真事的,而文学创作则不同,它关键要讲究的读者和观众反映,如何去感动人心。即使是传记性的题材,也要进行素材的取舍,对那些不感动人的部分予以割舍。我学习散文创作,有时候也会陷进真人真事的死胡同,作品写得枯燥无味。因为生活中的事例和故事素材有好多都是平淡如水,一旦写进文学作品就得使用文学的手段去调度。不但要把经典的生活故事特殊个性的人物写进作品,同时还要艺术化调度情感反差、性格反差、情节跌宕、脉络分明、层次递进等等艺术手段。文学能长久地留存社会,就在于文学化艺术化形象化,能够把无影的西厢造出来就能感染多少代人的心,形成了艺术感染力量。

当然现实主义者是反对这种“无影造西厢”的,他们讲求的既得效果与既得利益。他们认为“无影造西厢”是空中楼阁不现实。这也许是隔行如隔山吧,其实真正一个作家能够达到无影造西厢的境界就不错了,算是已经进入创作的自由王国了,就像那建筑设计一样不出新还要你设计干什么。创作永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就是要无影造出人们或者说一般人思维外的西厢造型,让人们接受新的艺术接受新的思维,这样才能受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纵观目前文学界,特别是这些年新冒出的网络文学,有好多隐患令人担忧,就是好多文学创作的作品太粗制滥造。出版界居然允许有钱就可以出书,一些低俗的作品也能上万乃至几十万的印刷,好多责任编辑不把关,错字病句连天。出作品就可以成为签约作家,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作协会员。我听过一个企业家想当作家出名的新闻,他有的是钱,成堆的书没有一个读者看就全部进了废品收购站。好多大文学网站不需要责任编辑审稿就上了版面,也算是公开发表。我还听到当前有个别著名作家也失去了人品,一些差的作品集作者塞给他两千块钱,他也能昧着良心说上一大堆好话写个序,或者写个书评。我说这些不良风气比我们老百姓批评的那种无影造西厢要坏得多。《西厢记》毕竟是戏剧经典,像这样的文风哪一天才能出经典呢?真有点不堪设想。

创作风气还是要严谨一点为好,能够“无影造西厢”就不错了,就怕有影也造不出西厢来。我说这些话是不受一些人欢迎的,可能是一种老牛拉破车的旧观念,这样会打击人家大规模创作生产的积极性,但愿我们的一些创作朋友不要往心里去,就算我是没话找话说,“无影造西厢”吧。

赐教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闸文化站

邮箱:jinkuang2008@163·com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湾清泉点评:

借物说理,立足时代现象,带有明显说理色彩的一篇杂文。
富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引起读者深刻反省的激情和严肃思考的力量。
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