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碌碌无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与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有很多古圣贤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的宽阔境界。
他有美满家庭,高薪职业,为什么经常放下这些,向艰苦卓绝的大山挑战?这就是英国著名的登山专家马乐里。生前他被人追问为何热衷于攀登喜马拉雅山。他说:因为它在那里!它,有其哲学意味,不但指着喜马拉雅山,也指着山所代表的重重险阻,如山重压。八千呎高的世界屋脊,吸引了千万攀山客,很难想象,经历九死一生,登临绝顶之际,只为了插一面旗,拍张照片,逗留不到二十分钟的满足吗?很多人解读是为了名利,我倒认为,为了名利,不用花费如此大的代价。这个它,应该不是指名利。这个它,也可以纯粹是指着那座山,那可是整个地球上最接近天的地方。
从诸葛亮的宁静致远到老子的恬淡为上,到白居易的宽阔境界,再到马乐里的挑战,正应验了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得的那句名言:我找到了。是的,他们都找到了!这就是真理的探索过程。有些东西令人魂牵梦萦,碰着了就终生不会忘。你乐意为它舍财甚至舍命,比较起来,名利根本是粪土。芸芸俗世,都像汲汲于地上啄食的麻雀,怎会懂得鸿鹄在想什么。富贵荣华,高官厚禄算什么,一生如果没遇见过真理,活过百年又算得了什么?
-全文完-
▷ 进入中泉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