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久以前有位网友,在看了我写的一些短文后,给我的评语是缺少“深度”。其实,当时他这样说是故意调侃我,笑我写的全是一些琐事随记,写情感深处的太少,对难以从短文中了解更深的我而有“怨气”。说真的,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和初入网络的我一样充满羞涩和小心翼翼。因为对网络的不了解和一些逆向的误导,总是禁言慎行地刻意维护着自己的“城池”,为自己的心灵涂上一层又一层的保护色。现在回想上网的经历,就象回头看自己青春时期的糗事一样----单纯、幼稚、可笑。我想,要是那位朋友还关注我日志的话,一定很是失望并大惊失色吧。因为连我都不敢回头望自己写的东西,单纯的色彩原来是件很容易流失的东西。“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
虽然朋友只是一句戏言,但“深度”一词还是在我内心深处留下印象。每每写一些无聊的东西时,都有出现“深度”一词的影像,但不晓得“深度”是为了什么?更不懂如何把握“深度”的内含。总是近似盲目地在网上写写画画,在没有边框的版面上随意而漫无边际地涂抹着自己的心灵曲线,率性而为,任由曲线杂草一样曲展滋长。有“深度”的文章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在我心里一直都很抽象的。
“深度”问题应该就是一个理解力的问题。由一个点看到一片风景是有“深度”;由大好风光联想到一粒微尘的景致是有“深度”;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大胆坦承也是一种“深度”。有时觉得,“深度”不过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只要真诚表达出个人的想法,把自己的意见与思想融入笔下,表述出一个问题的实质就算是有“深度”了。说白了“深度”不过是一种自信,有“深度”就是有自信。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灵,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有一个清澈的文化底蕴。这大概和文人墨客们常说的“学写文章就是学做人”的道理同出一辙。换个角度理解,自己的“深度”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做“有深度的人”应该是一个愿望,一个榜样,是一个前行的号角,鞭策有思想的人不用肤浅的智慧来遮掩自己的愚钝,不在迷茫中丧失自己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判断。而是在磕磕绊绊的日子里,学会凭感觉走路,努力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疏。”
在人生的每一个里程中看“深度”的循序渐进,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我们很难做一个清静的人,每天不得不假装镇定在看似清静的世界中为世俗烦恼。不管我们在哪里,不管我们如何逃避,都是难以心如止水的,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是无法割舍红尘,都是要真真切切地活着的。
做“有深度的人”就要有毅力,首先承受自我心灵上的煎熬,摆正一个良好的心态。其实,承认自己的脆弱,不是没深度,而是为了迎接更深的挑战。因为认识事物都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认清自我也是如此。
记得小时候,刚刚对美有意识的时候,妈妈一说我长得象爸爸,就哭鼻子。那时候就觉得妈妈是天下最漂亮的,要是不象妈妈就是长得不美丽,就会没人喜欢了。长大了,懂得了一个女人的美丽不是光看外表的,要有善良的心、聪颖的头脑、高尚的情操和柔韧的个性。说白了,就是要有“内秀”的素质,有“深度”,有品位。虽然自己一直很平凡,但成年人了,不会再为长相外表掉眼泪,这样一个“明白”是经过青春岁月,酸甜苦辣的洗礼真正领悟的。人的样貌与生俱来,是天注定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一条什么样的人生路,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要跟随观念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不断纠正的。目标只有一个,但通向目标的路却有无数条。
“有深度”不是变复杂。
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中心思想一目了然才会吸引人。那么做人要简单,要懂得适可而止。偶而单纯,偶而稚气一些才不会困顿,才不至于满心疲惫,成为一个上下求索、无的放矢的漂泊者。乐观生活,淡然处事,真诚做人,简简单单地“深度”自然也就有了。
-全文完-
▷ 进入海那岸无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