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不作为与强作为深山的小树

发表于-2008年07月29日 晚上9:40评论-0条

——足协与中国足球之死

几年前,中国足球联赛升级为超级联赛,似乎中国的足球即将迎来蓬勃的春天。然而升级后的足球联赛却是越来越难看,乏善可陈;国家男足在世界上排名也是每况愈下,毫无反弹迹象;今年,男足终于狗熊一般的倒在了自家门口,暴毙在世预赛的路上,前五场比赛无一胜绩,小组赛即首遭淘汰。粗糙的脚法,拙劣的配合,孤魂野鬼般的游走,一盘散沙的斗志……一幕幕,都似无情的刺破了亿万球迷多少年来脆弱却执著自欺的心,由热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由呐喊到怒斥,再到无言。国家男足的精魂已经死去,凄惨而窝囊。本已伤痛到不想说什么,可是心里总还是牵挂着这个败家的东西,看到它的躯壳还在苦力的支撑着,所以写下这些文字作为一个总结,希望国足能在涅磐中重生。

国足今年的出征失利并非一人之过,也不是一日之过,而是多种现实因素和历史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探其究竟,教练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的失误是导致失利的直接原因;球员自身“精神力”的缺失和能力的匮乏是失利重要原因;而足协多年以来的不作为和强作为是中国足球(尤其是男足)日益没落,并凄然死去的根源。

对于这次屈辱的失利,主教练自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赛前对手情报的及时、全面、准确获取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这是知彼;然后根据自己球员的个人特点,实际能力等采取采取科学实效的训练手段予以强化提高,并在实际训练中落实与对手相对的战略战术,最终内化而演变成球队最适合的风格,这是知己。暂且撇弃这两点不提,在中国队与卡塔尔和伊拉克的关键比赛中,主教练的排兵布阵和临场应变指挥是有问题的。关于具体的问题所在,很多大方之家都早做过精彩点评且时过境迁,不再赘述。

一个优秀的足球教练是可以凭其聪明才智,扬长避短,甚至以弱胜强的。在欧洲杯四分之一比赛中,神奇教练希丁克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完全遏制住了荷兰队强大的进攻力,反以水银泻地般的进攻狂潮湮没了原本华丽的进攻,最终取得了理所当然的胜利。神奇教练的神奇之处并不是倚靠运气,而在于能知己知彼,因敌而阵,及时调整,故能常胜。若是不能合理的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每个球员的特点,又不能针对球场上的实际变化,适时调整阵容,以取得最大的效能,焉能不处处受制于人,被动挨打,遭致失败?

看国家男足的比赛最大的感触就是揪心和郁闷。殷切期盼男足能进球取胜,可是往往却被压着打,险机不绝。即使先进球暂时领先,黑色三分钟,黑色九分钟……也会像幽灵一般随时都可能不期而至,所以揪心是自始至终陪伴着球迷度过比赛的每一秒钟;郁闷则是看球后最寻常的感受:场面难看,绝少流畅而清爽的进攻,而且遇强就弱,遇弱亦弱,关键时候必掉链子,盼一场胜利难过攀越蜀道。]

有人把中国足球的堕落都归结为球员的不思进取,在场上没有斗志。一个个赛前铿锵豪言,热血沸腾的小伙子,缘何在场上就变成了狗屎一堆堆?我们不应怀疑男足队员的激情和爱国之情,况且还有巨额奖金的刺激,他们也是尽力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与韩国男足的对比剖析中找到答案。

客观的讲,中国国足与韩国男足在技术、意识、体力乃至战术等方面都是比较接近,甚至是不分伯仲的。然而中国男足和韩国男足相比,不仅在彼此的战绩上是处于绝对的下风,而且在国际的大赛的成绩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金正南、车范根、李章洙、许丁茂等知名教练对中韩足球都是非常的熟悉,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尽管具体说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立论却都如出一辙——中国球员不具备韩国球员的那种“精神力”。车范根曾委婉的指出,这种“精神力”是球员的意志、品质、文化、道德、技术、纪律等方方面面的总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经过长时期砥砺修为才养成的“精神力”是内在而持久的精神品质,与比赛时一时盲目的亢奋有根本不同的。所以就看到中国的球员在场上似乎很尽力的亢奋着,然而时间一长就会动作变形,失误增多,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完全的被动,失败自然很正常。

也许这些都是高薪惹的祸。高薪给中国男足的明星大腕们提供了富贵温柔的生活,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使他们丑闻不断,却不见踢球技艺的的提高。正是这种只求享受,不敢吃苦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心髓中,所以在大赛前口口声声的要拼命,却只是一时的激昂,难以真正的化为切实而持久的动力。没有灵魂和“精神力”的球队是永远不会进步,永远不可能有出息的!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国足协的不作为和强作为。足协是中国足球的领导管理机构,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掌握着关于中国足球发展决策、执行的权力。足协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和贡献。联赛制度的确立和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足的发展,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也正是足协决策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强作为使中国足球陷入如今的困境,积重难返。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中国足球也不例外。

回首新时期以来中国男足的发展史,竟是一部中国足球的战败史(02韩日世界杯是个例外,下文会提到)。1978年,退出国际足联二十一年之久的中国队重出江湖,结果遭到韩国队的阻击,虽一球小负,却拉开了三十年“逢韩不胜”的尴尬序幕。此后中国队在关键时候屡掉链子,见谁都敢输。新加坡、泰国、香港、也门、巴林等鱼腩部队都曾让中国男足折戟沉沙,颜面无存。其他诸如阿联酋、卡塔尔、日本、伊朗等列强也都曾将中国男足斩落马下,让其怅恨空归。

2002韩日世界杯预选赛,在神奇教练米卢的率领下取得了空前的辉煌,顺利出线,昂首挺进决赛。尽管决赛阶段,国足一球未进,净吞九蛋,小组赛就惨遭淘汰,可是在当时,在无数球迷心中,中国男足的辉煌将从此开始,前方的道路是无比灿烂辉煌的。如今再回首,当流金岁月飞逝,国足却是江河日下。韩日世界杯中国首次进军决赛圈,也许只是国足幸运的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运气是最重要的,而并不是国足水平大幅度提高而脱胎换骨,羽化成仙。那次辉煌也不是中国男子足球的中兴,或许是回光返照罢了。

在这三十年的屡战屡败,屡败又屡战的国足征程中,败——战——再败……成了不变的轮回。虽每次失败后,足协都会煞有介事的进行总结,国足的成绩却没有提高,情况也没有改善,相反却在愈加的堕落。

中国足球有一个怪现象:每次失败后足协的总结都是大同小异,相似的模式,似曾相识的内容,近乎一样的语气。官样文章,套话空话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在自欺中麻木,中国足球也必然在蒙昧中死去。

更为要命的是在屡败后,面对着国人的愤怒,球迷的攻讦和舆论的压力,足协的负责人,或许还有体育总局的负责人,心态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尽快的摆脱压力,一方面会找替罪羊,把主教练炒掉,另一方面,便将眼光盯在国足最近将要参加一次大型比赛中,给国足下达一个具体的目标,并千方百计的进行“威逼利诱”,务必达标。制定目标本是一种鞭策,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中国却往往对新的主教练不放心,惟恐有所差池而重有陷于风尖浪口,就指手画脚,横加干涉。然而这种外行指导内行的做法却适得其反,严重影响球队的正常训练,有害无益。

后来足协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选帅的首要标准有两个:一是老实,二是要价廉。从赞助商指定的施拉普纳、霍顿,到花不超过35万美金聘请的阿里·汉、不超过30万美金杜伊、不超过20万美金福拉多,中国足协在花小钱中浪费着国家资源,也在耽误着中国足球。并且往往是签短期合同,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取得预定的成绩就自行下课。这种短视的急功近利的行为使中国国家对教练走马灯般的换了一个又一个,而国足不仅没有气色,反而愈加糟糕,几近病入膏肓。

中国足球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是实情,这是中国男足发展较慢的一个原因。但是中国足球最大的命门却是足协的决策者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其规律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或许足协决策者也没有意识主动去探究、弄清这些问题,所以自然无法把先进的足球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至于即便在男足发展了三十年的时间,女足也在昙花一现后迅速枯萎的今天,中国足球也没有一个科学完整,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这才应该是中国足协最现实、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活在混沌中,挣扎在糊涂里,又怎么能进步呢?足协在根本任务和思路上的不作为使中国足球在发展中迷失,而在具体工作中的强作为却使中国足球误入歧途,戕害着中国足球的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水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足球要想在涅磐中重生,必须要勇敢的直面现实,制订一个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计划,不要斤斤计较于一时的成败,把世界先进的足球理念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自己的道路。若是仍生活在自欺中,寄希望于赌博般的运气上,却只会在杀鸡取卵的强作为中将中国足球彻底葬送!而这一切,中国足协都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深山的小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庞徨 | 荐/庞徨推荐:
☆ 编辑点评 ☆
庞徨点评:

中国足球,中国人的爱,中国人的痛。何时才能振中国足球雄风,作者分析透彻,其中也不乏一些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