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长兄如父。”我想,自古以来,这句话的含义是,当父母亲不在或无能为力时,长兄在全家人面前的地位和威望就应视同父亲;而且,长兄在负担整个家庭的经济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也有着如同父亲的作用。我的长兄就是这样的人。他承袭了我家“仁爱笃厚”的家风,勤勤恳恳,竞竞业业地为家庭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在我们兄弟姐妹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解放前夕,长兄大学毕业,他是学工科的,按理与诗歌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因此不论是学文史的或是学理工的,男生中大多有两样业余爱好:写格律诗和唱京戏。长兄也不例外。他离休后,京戏不怎么唱了,因为那需要有场地、伴奏和搭档。而写格律诗却没有那样烦琐,一张纸,一支笔,随时随地都可以写。前些年,他们几个志趣相投的离退休干部自发地组织诗社,吟诗作赋,切磋交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地给平淡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
近日,我翻阅了长兄写的部分诗稿,其中大多为抒情诗,有的直抒胸臆,也有的借助景物和事件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总的看来,诗歌水平不算高,但却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让人觉得这些诗全都来自身旁的事物,信手拈来,构思成篇,既亲切,又自然,读后就好象在品尝家常风味的菜肴一样,既不做作,也不奢华,而且从中还可以体会出一种人世间的沧桑味道。
临镜有感
物换星移几度秋,
而今不比旧风流,
昔年丰姿今何在,
惟见刚髭配秃头。
日常生活中每每见到年轻女性喜欢照镜子,她们孤芳自赏,从镜中细细品味着花样年华。然而,一个刚髭配秃头的老翁,在镜子面前照来照去,心里又是何种滋味呢?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转眼又是白头翁”。作者在叹惜声中使人不禁感到,岁月不饶人,珍惜时光吧,人一生这样短暂,应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呢?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人一老并不是一无所为,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时侯也是有的。
老骥诗社
职大有诗社,衰翁七八人。
填词歌盛世,作赋述豪情。
字尽推敲苦,篇求立意新。
虽无惊世句,敝帚犹自珍。
七八个老者,聚集一堂,填词作赋,高谈阔论,虽比不上“兰亭修禊事”,流觞曲水,饮酒赋诗之高雅潇洒,倒也满怀豪情,自得其乐,“虽无惊世句,敝帚犹自珍。”
上老年大学学书法
岁月悠悠白发生,老来犹恋少时心。
收拾书包重上学,汉帖唐碑寄晚情。
“老有所学”,象小学生那样,“收拾书包重上学”,诙谐、幽默、风趣。一个个悠悠白发,却象刚入学的新生一样认真,老顽童的形象油然而生。
回长沙访故人
风流倜傥少年郎,而今相聚鬓如霜。
橘子洲头谈旧事,天心阁畔忆同窗。
风霜雨雪年年有,苦辣酸甜样样尝。
幸喜晚来天气好,云麓宫前看夕阳。
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老友相聚,真是感慨万千,当年“风流倜傥少年郎”,现在一个个已是鬓如霜。想当年风华正茂,大有作为之时,却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政冶运动的冲击和十年浩劫的灾难,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苦辣酸甜……谈不尽的旧事,说不完的同窗。幸好啊,在晚年的时候赶上了这太平盛世,劫后余生,心情舒畅,可以一起悠哉游哉地在“云麓宫前看夕阳”了!
游赤壁
南屏山上借东风,苦肉连环煞费心。
三国英豪今何在,唯留赤壁大江东。
睹物思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诗很有些“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味道。
白帝城怀古
丁辰之秋,登白帝城,望大江东去,浪击夔门,远树孤帆,云生巫峡,江山胜景犹存。千古美雄安在,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习作怀古一首,以记此行。
昨游三峡水,今登白帝城。浪击夔门壁,云掩十二峰。
托孤千古恨,空负老臣心。幸遗出师表,留与后人钦。
见景生情,寄物思古,对“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充满婉惜与钦佩。
千岛湖
千岛湖光秋意浓,寻幽揽胜泛舟行。
情人绿岛寻红果,水泊梁山议枭雄。
碧水微波风瑟瑟,欢声笑语乐盈盈。
老来不失童心趣,画舫归去夕阳红。
这首诗对千岛湖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欢声笑语的人物活动进行了精炼的描写,让人感到有如身临其境地“寻幽揽胜泛舟行”,此身却在画图中。最后一句“老来不失童心趣,画舫归去夕阳红。”表达了作者返老还童的愉悦心情,以画舫渐渐远离归去,而天边映出绚丽的夕阳红,勾绘出一幅美丽的晚景,天边的晚霞和人生的晚年两者情景交融在一起,诗意蕴幽远,余韵亦无穷,从而提升了主题思想。
遗憾的是,我不会写诗,不能步韵而唱和,只会品味和欣赏,从长兄的一首首诗作中,我又一次领略到了旧体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永久魅力。
本文已被编辑[梅雪微澜]于2008-7-29 19:31:0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wei020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