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年的五月初五,在繁忙的麦收之中,家家还要忙着包粽子,虽然每次都因喝凉水而坏肚遭罪,还是挡不住来年的又一次期盼,贫乏的生活以饱口福为最高追求。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改善,知道了有关端午的传说,原来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当年屈原遭流放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无可奈何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为使屈原尸体免遭鱼龙虾蟹之咬,。人们一面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面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也形成了独特的端午文化。
究竟因为什么屈原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在延续,屈原被公认为中国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千百年来,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和一批批民族精英和文化精英,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屈原的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性、道德精神、诗性智慧三个方面,在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政治思想、远大的政治抱负、法制思想、求索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吾不能变心而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坚持真理,不畏艰辛的人格精神,更是古今人们心中的一大楷模。
谈到屈原,不禁想起了我国另一位伟大人物---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创始人,记得当年批林批孔有一句话叫孔老二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孔子与屈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都与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环境格格不入,都不愿同流合污,但选择的抗争方式却不同,屈原悲愤地一跳成千古绝唱,孔子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投身教育,得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屈原的离骚与孔子的儒学在中华大地世代延传,可谓是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全文完-
▷ 进入金木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