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斜斜地飘着,远处烟霭蒙蒙的巷子,母亲模样的女人一手撑着一把深色的伞,一手牵着小男孩,她们从我的视线出现而后渐渐隐入疏疏落落的风雨中。一阵风吹过,巷口旁的梧桐树叶像受到惊吓似的,抖落着成片的雨滴,叶子绿得逼人恍惚一怔仲便融缩了一个季节的热烈。我倚在窗台看着这一切,远处随风静静得飘来一首熟悉的歌曲,是郁冬怅惘地看着昨日的天空,很忧郁哼着《露天的电影院》,女人、孩子在歌声中仿佛停了一下脚步,风雨很快遮盖了这一切。在一根香烟的时间中,我无法揣测出这母子的去向,我便把自己深深地埋进记忆中。
风雨渐渐得大了,透过迷濛的雨雾,远山呈现出灰暗的轮廓,我知道这个时分已近黄昏了。顺着这个方向望去,穿过长长的一片海,在山路的蜿蜒中,一个笼罩在风雨中的小圆冢,是我目光寻找的归宿,它与先期到达的心灵在黄昏里安静的落下。是的,那里长眠着一个劳苦一生善良的老人,我至亲的外婆。这个黄昏的时刻,我安静地站在一个远远的地方,想着这一些。或许生与死在浩瀚的时空中,便如我们一生中左眼眨,右眼闭的距离吧,我知道我是有些洒脱,那个慈祥的老人在我的印象中从未有走远的感觉,一直支持着我对生命释然的解释。在那些独自静坐的时刻,她仿佛便在我身边轻轻地告诉我一些我已经忘记的少年旧事,连同她走进虚无,把躯体埋进厚厚的土地里的解脱。
黄昏中的雨点斜斜得飘过她的坟头,也许其中的一滴能穿透生死的空间,轻轻地落在我心灵与目光栖息的坟前老树的叶子上,告诉她这样风雨凄凄的黄昏有人在想她。那时或许会有一朵花在雨中静悄悄地绽开。
二十年前,或者更远些,我的记忆只能承受这么长的距离。也是一个黄昏,她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门前,老槐树筛下斑驳的阳光,水泥砌成的水缸前,直到现在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一年四季水缸边总泛着清凉的水意,或许它这样的存在是让我的记忆更清晰、更悠远些吧。老人摇着蒲扇,我刻录下这个片段,是因为多年后我想起外婆时,蒲扇在她手中慢慢摇动的姿态更接近一种人生的流逝。我知道我在看一本小人书,经过回忆沉淀后它的书名是固定的《说岳全传》,很多年我看书的执著接近那一种姿势。扇子的风轻轻浮过我的头发,累了,便闭着眼把脸靠在冰冷的水缸壁上,睁开眼,温暖的阳光已在身后,老人盛开着笑意的双眸,忽然间明白这便是童年了。仿佛有风吹过巷子的声音,同龄的孩子嘻戏的声音远远地飘来。最后的一抹阳光落在小人书色彩分明的封面上。“某乃宋之岳飞,版荡河山,谁敢与某决一死战。”外婆,我仿佛听到烽烟弥漫中一个叱姹风云的声音。阳光彻底的消逝,老蒲扇摇成一种记忆。
黄昏的记忆更接近一种纯粹水质的流动,无声无息的行进,当心因环境的因应而拓展时,记忆便展现出一种执著的穿透力,那些我们原以为已淡漠的往事,它惊人的再现力往往使我们措手不及。
空空的巷子,风雨还在继续,我始终没有在看到母亲模样的女人、小孩再从我的视野出现。记忆固执地把一个假设的目的地告诉我,她们或者看电影刚刚回家。因为她们回家的姿态使我想起从前。
那真的是离现在很遥远的从前。老家镇上街道的空地,电影银幕的两边分别固定在两旁的民宅上,电影放映机在轰隆隆得响。两把小板凳总是摆在银幕的反面,两个小孩安静地坐在嘈杂的人群中。安静在坐在老人的叮咛中。安静地坐在时光里。多年后,其中的一个小孩问他小妹,为什么少年时我们看的露天电影人像总是与现实相反。两个长大的小孩都沉默了。后来他们明白,有个老人告诉他们银幕的反面人少,不挤,看电影安全。泪水泛过两张不再年轻的脸上,也许一生中他们看过的无数场露天电影只为了记住老人的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黄昏的回忆天空,露天的电影还在上演,那随往事飘过的雨滴落在两个孩子的脸上,我们分别撑着记忆的一把伞,隔离了往事,却隔离不了如水而至的温情。风吹过银幕,晃动的人像,镜头里斜得更夸张的雨滴,在老屋附近高高的石阶顶,一个老人与一掌灯同我们一同等待着一场电影的散场。
雨不知何时歇了,偶尔还是有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雨后很宁静很温馨的一个空间,我安静地回到书桌前坐下,泡了一壶茶,突然明白这茶叶存在的意义,它通过热水的浸泡而激发出蕴涵的价值,使我们的身心舒畅愉悦。这正如我们对于过去一些人、事、环境与心绪的追忆,消逝的一切价值在与让活着的人有些温暖的感动,而后重新迈向长长的人生旅程,倘能如此,一切便有了生动活动的理由。因为我们活着。
-全文完-
▷ 进入我爱刘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