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粤大地四处游荡的那些日子,有太多值得纪念的时间。
那天,在k市警界的朋友说,如果你想看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你可以选择去看马降龙碉楼群,那里是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村落”所在地。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朋友热心地开来一辆警车,载着我向着一个自然村落——马降龙村进发。或许是因为载着一个远方访问者的缘故,急行的警车就像我的心情一样,在k市的乡间公路上急驶。时当午后,太阳的能量似乎收敛了许多,车窗外,能见度显得格外的好。k市以平原为主,边远的山地也多是一些低矮的丘陵。此刻我们所光顾的乡原正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沃野,有一种在家乡的江汉平原上驰骋的感觉,只是所见之景和江汉平原上常见的景象迥然不同。绿色的整畦的田园所发散的,是一种浓郁的热带气息,那些植物,尤其那些形态奇异的乔木和灌木,无不给人一种新鲜之感。当我怀着十分的好奇想要定定的审视它们时,它们却仿佛害羞般的从我的眼前迅速躲闪到车身的后面去了。时而有一个陌生的村落,从眼前展开又消失。这些村落的建筑大都是灰色调的、一簇一簇的,聚拢在一起。每一个村子大都有一个名号,被刻写在村前的牌坊上,诸如烟霞里、平仁里、文昌里等等。这些名目或者与姓氏有关,或者涵盖了某种人文的向往,寄予着一些美好的寓意和乡民对吉祥康乐生活的憧憬。
自小在乡村长大的我,对农村的事物是比较熟悉的。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农村到底还是和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不少的乡村给人的印象可能都有两点,其一贫穷,其二破旧。因为对农村心存这种程式化的观念,所以在前往马降龙的途中,我就在心中一直犯着这样的疑虑:马降龙村有这么美好吗?
汽车一劲在弯弯曲曲的乡道上急进。当我们爬上一个象是家乡东荆河大堤一样的土坡,前方一个绿树翠竹环抱的小村庄尽收眼底。朋友说,到了,前面就是马降龙村。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进村口,你绝对想像不到,这儿有一个天然的“门”,还设立了岗哨。唯一的柏油路从村外直通村内。外地人进村得买门票,票价40元。这是我在马降龙村门口遇到的第一件奇事。朋友在路边的值班室里跟负责的一通融,我们的车就开进去了,沿着倾斜25度的斜坡,直抵马降龙。越往里走,树越来越密,渐渐的可以看到一些两层或三层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那种环境的清幽与房前屋后的宽绰,使人想起古代隐士的居所,带着几许神秘与几许旷达。进村的道路先后分出好几条岔道,路边的树杆上间或挂着一个标志牌,为我们引导着前方的路径。走到一处半人工半天然的停车场,车停了。周围都是树,给人置身原始森林的恍惚感。直到此时,这片密林才为我们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这里是马降龙碉楼群。
沿着一条妙不可言的竹林小径,在几声清翠鸟语的伴送下,我缓缓向里面走进。这时,几座老旧别致的碉楼,如鹤立鸡群一般地闪现在我眼前。她们是几幢三层或四层高的别墅,呈方柱形的外形,欧式装饰风格的豪华楼顶,颇给人一种凛然不可犯的神圣感。这些碉堡式的楼宇由于年代久远,楼主人早已移居海外,因此显现出一种沧桑之态。有几栋久无人居,常年铁门紧锁;有几栋则由身居海外的屋主人授权,由当地政府代为管理,并设为文化景观对外开放。
我重点参观游览了为首的一幢碉楼——骏庐。此系旅居加拿大的华侨关崇骏于民国25年(1936)回乡修建的别墅,以建者名字命名。楼高四层,欧式外型,全钢筋混凝结构,虽历经岁月打磨而坚固如昨。由大铁门进去,第一层是屋主人当年和夫人的居所,设有客厅、房间、厨房、家具室,甚至还有一个打牌用的娱乐间。这些屋子里的各种设施及生活生产用具一应俱全,都是民国时代农村生活中常见的日用杂品。二楼、三楼为晚辈的饮食起居之地,格局与陈设与一楼大同小异。最高层为香果供案台,设有祖先的牌位和理佛的神龛。值得留意的是,这俨如筒子炮楼式的民居,四周围以陡峭的高墙,窗户不大,门与窗均以厚厚的钢板做成,便是那上面的插销都是由钢片把守,窗户旁边还配有射击孔。据说这是为了防备强盗土匪的抢劫和攻击,说它固若金汤一点也不为过。当年,那些腰缠万贯的归侨人,不惜斥巨资而兴碉楼,率家人志得意满、稳稳当当的住进这中西合璧的筒子楼里,一则表示自己是荣耀归里,可以傲视全村,二则也是为拒匪患保安全,而作的煞费苦心的设计。这些早期出洋谋生的沿海拓荒者,他们往往掘得第一桶金后,就渴望回乡小住一阵子,于是带着美金洋票并洋派的设计师回来了,于是在这个一度风行出海的南方小城,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就成批孕育出了这种既可以炫富亦可以拒匪的碉楼建筑群落。这些早期的建设者们没有想到,只不过是作为私宅民居使用的碉楼,今天却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他们当年那不经意的动作,在今天竟然被历史那如橼巨笔浓墨重彩地记下,历史的转折回应就是这样奇妙。
我由仄仄的楼梯直上到屋顶天台,才真正近距离地看到了这欧陆风情的屋顶——这或许是碉楼的一个最为外显的特征。几乎每一座碉楼的主人都精心构筑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楼顶天台。天台周围的女墙是典型的欧式造型,不仅起护栏作用,更显出一种装饰美感。靠门面的女墙比周边要来得高耸一些,多形成一个“山”字形,边缘配有一些装饰性图案或微雕衬物,其中间一柱如针,直指苍天。个别超豪华型的碉楼,在天台上还另造一个凉亭,亭顶有的还是接近伊斯兰风格的圆顶,多元素的组合,确实能给人一种美的震撼。比较而言,骏庐的天台稍显朴素,但一样的可以踞高临下,可以放眼远眺,可以纳凉小憩。由此可见,天台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尽可能完美地体现楼主人傲视四野的优越感。
从骏庐上眺望,只见周围林树翠裹,葱茏无限,哪里有农村的影子,你只觉得是身处在某一个森林公园,一个林壑绵延的自然保护区,整个马降龙村就好似一颗巨大的翡翠,被谁安放在这片蓝色的天空下。不远处林隙中依稀可见的几座碉楼,还有那些藏匿在林中的青砖黑瓦的民居,仿佛在相互低语一般,它们所轻轻倾述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家乡的热爱,是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情。
离开骏庐,我又去参观了附近的林庐和昌庐。和骏庐的主人一样,这两座碉楼的主人早已远走墨西哥,如今,这些屋主人的后裔们在洋人的世界里应该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幸福地生活着吧?因为他们早已不要靠父辈们和老屋的荫护而生活了。
碉楼群的周围是一片茂林修竹,鸟声清越传响,光影如珠洒落。供游客和村民行走的水泥甬道向四面伸展,每一个方向都有曲径通幽的意境。凉亭石椅随处可见。数十米之遥就是一排整齐的民居。我在小径上往返流连,流连忘返。我的思想再次飘飞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中去了。这儿是一处多么理想的桃花园,村民们与这片土地、与这片森林、与这些碉楼和谐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海外的游子眷恋着神往的故土,家乡的村民建设着美好的家园。马降龙,清幽,恬适,明净,亮丽,端庄,典雅,堪称“中国最美的乡村”、“世界生态村”,在这里,人与自然,人与历史,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是天人合一之境。
离开马降龙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回望着这些见证了华侨历史的碉楼群,回望着这颗美丽的蓝水晶。车渐行渐远,我也屡屡回头,直到她缩成地平线上一个绿色的点。
-全文完-
▷ 进入城南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