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度发达,文化也蓬勃繁盛、百花齐艳的今天,文艺作品和农村依然有着隔膜。虽然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反映东北农村风情和农民风貌的热播电视剧,颇受欢迎,好评如潮,并且受此影响刺激了其他以农村为题材文艺作品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这类文艺作品还是太少,优秀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无论工业怎样发达的国家,农业总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中国来说,农村的和谐与发展是国家稳定,经济振兴的基石,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为何农村却一直徘徊在文艺作品的边缘而难以激发文艺人的兴趣,引起他们的重视呢?
首先,个别文艺人轻视、甚至憎恶农村和农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在这些人眼中,农村总是偏僻而落后的,农民是贫穷而土气的,而文艺应该是高尚而纯洁的,因此农民难入其法眼,农村题材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社会的“精英”们,眼睛总是往上看,对于那些在遥远的土地上如蝼蚁般默然忙碌,勉力支撑社会的农民们自然懒得投去一瞥,似乎连想一想都会降低自己的地位,玷污了自己的“圣洁”。我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可是阳春白雪绝不是无病呻吟,下里巴人也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久远的。
其次,对农村题材作品的市场信心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的现实原因。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讲求实惠,利益为先,浮躁虚荣的社会。无庸讳言,如今很多文艺作品在物欲的诱惑下已经庸俗化,甚至走向堕落。也有一些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人,恐怕大多也只是炒作以引人眼球的手段罢了。评价一个写手才华高低的标志就是他的收入多少,评价一部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便是票房收入……所以,有“钱途”的题材才是大多数文艺人主攻的方向。爱情、武侠、恐怖、无厘头,乃至凶杀、色情、古惑仔都是颇有诱惑力的。
而农村题材作品的市场对象应该是以生活在农村中的人为主,可是农民是“一个既无钱,又无闲,知识层次低的阶层”(这是某些文艺人眼中的农民,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实情),因此很多文艺人就顾虑重重,不愿意涉足。艺人李宝田曾抱怨自己出名太晚的原因是中国的老百姓太小气,舍不得掏钱看电影。他前期主要拍电影,结果少有人问津,因此免不了有些不平。这种心理恐怕在文艺人身上是普遍存在。
再次,农村题材作品创作的艰难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另一重要现实原因。农村题材的作品难写,写好更难。在任何一个普通的村子,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但都是一些东家狗,西家猫,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实记录则成流水帐,也不会有人喜爱;提炼不当,生硬拨高,则又脱离现实,受人诟病。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首先需要作者具备相应的生活积淀。由于现在的文艺人(尤其是名利双收的成功者)都是生活在繁华而舒适的都市,没有长期而深刻的农村生活的体验自然不可能完成优秀的农村文艺作品,而体验农村生活是艰苦难熬的,而且收效又是那样遥远而难测的,全然不如随手写一些杂感小文倚名发表,或胡诌几个凄恻缠绵的爱情故事,既赚眼泪又赚钱。
很多文艺人出名后就自我陶醉,追求享受,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头脑灵活者就趁名盛一时,抓紧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剪彩拍片做广告,赢名赚利;勤奋者也会“再接再厉”,争取尽快再多出几部集子,有名不用,过期作废。极少有人能抵挡名利诱惑,一如往常的去潜心研究,争取超越自我,完成更优秀的作品。耐不住寂寞,经不得苦难,是很难完成能跨越历史时空真正伟大不朽作品的。这种浮躁的功利思想是中国当代难以出现真正“大家”的重要原因,不知是个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剧!
现在文艺和农村的隔膜现状是令人担忧,可是奋力打破它却是迫切而极富意义,且完全可行的。
前文已经提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已有长足的发展,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但与城镇相比,依然是比较的落后,特别是中西部偏远的山区农村。文艺固然有消遣娱乐的功能,但其若是困于这一点,势必陷入萎靡沉沦的境地,难以长久蓬勃的发展;文艺更应作为一个精神推动器,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引发人们对社会生存状况的思考,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文艺人便完全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努力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以让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农村,促进农村更大的发展。
有些文艺人轻视农村,嫌恶农民,这是十足的偏见。其实,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文明程度相对较低是历史和现实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很多农村的贫困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与当地的恶劣的地理环境有关,要彻底的脱掉贫困的帽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总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取得的进步。人,出生伊始都是一样的。所谓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是后天环境造成的结果。中国是农业大国,即便那些轻视、甚至敌视农村的人,拿出他家户口本,往上捯几代,也会是农村人,忘本总是可耻的;况且既然与落后、愚昧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就更应该重视目前还相对落后贫困的地方,关心那里的人民,以消除落后和愚昧。毕竟我们都是一家人!
至于文艺人所忧虑的市场和收益问题,或许这恰恰正是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机遇所在。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关注的人少,作品自然就少,民众才觉得稀罕,而且对作品的要求也会相对较低。近些年出现的一些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颇受民众欢迎,取得了很多的成功,便是极好的证明。文艺人也赚得盆满钵溢,合不拢嘴。
当然,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是需要文艺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的艰辛。但是,天道酬勤,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
关于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明确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农村更快的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可以鼓舞人,激励人,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文艺作品不是道德说教,单纯的说教往往是令人厌烦而寡效的。但是文艺作品也不能撇弃道德问题,流于空谈,沦于虚无。对于美好的事物应该歌颂,导人奋发向上;对于丑恶的东西也要批判,使人远恶趋善。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农村发展作用是更加深远,更加重要的。
其次,要注意文艺作品一定要反映如今农村的实际生活,反映农民的真实面貌,真假善恶,明暗俊丑,百生百态,血肉鲜活,不可贬低,也切莫胡乱拔高。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机,也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的反省,以不断的进步发展。若是有人以农村为背景,创作出玄幻或恐怖内容的作品,只是一堆毫无益处垃圾;再如,爱情在农村题材文艺作品中也不应回避,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很现实的一部分,但是假如于此便陷入风花雪月的小资情调,缠绵悱恻而不可自拔,恐也给人不合时宜之感。
很多农村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尤其是在偏僻的山区,很多人重男轻女,很多人认为上学无用,在一些地方还有“冥婚”的风俗……等等。对于问题,在作品中也不要回避,应力求建设性的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愚和穷。要想摆脱贫穷,先要治愚。很多先祖留下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意识其实是早就不符合如今的实际情况,紧紧的束缚了思想,从而阻碍了发展。贫穷的改变,一方面客观的物质援助很重要,以奠定再发展的基础;但另一方面自身的改变,尤其是思想的解放,陈腐观念和陋俗的破除,精神的奋发却是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作品格调要高,既要直面腐朽落后的东西,更要勇敢的破除重建,以此来启迪人们的心智,自觉树立奋发向上的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贫穷,建设美好的家园。
以上是笔者关于文艺和农村的一些想法,希望文艺人能更多的走向农村,通过更多的文艺作品让人们加深对农村真实情况的了解,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农村,支持农村。我坚信,优秀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日渐其多,必能推动农村更快的发展,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共同繁荣。
本文已被编辑[浅草闲阳]于2008-7-27 8:48:5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深山的小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