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故乡的蝉深山的小树

发表于-2008年07月26日 下午3:20评论-9条

骄阳如火,异乡的蝉总是在炽烈的鸣叫着,浅薄的喧嚣着酷暑的肆虐,不知休止的聒噪着隔壁客居的心。简陋公寓的南面紧挨着公园,里面生长着许多蓊郁苍翠的树木,自然是它们的乐园,我便沾光享受着这种殊遇。蝉是颇有毅力和恒心的昆虫,再加上家族庞大,所以此起彼伏的蝉鸣是从早到晚也不会停歇,少数顽强者更是一直坚持深夜的。它们似乎想要吵醒着无边的黑夜,向人们炫耀自己来之不易却很快就将逝去的青春和生命。

喜欢夜读,书看的倦了,便立于窗前,看着黑魆魆的公园。夜色弥漫,愈加深酽,似要湮没白日曾经的轻浮。然而在这黑暗中,依然有蝉在浅吟低唱,只是忽远忽近,忽大忽小,比白天多了几分缥缈和诗意。蓦的,内心深处的情愫好似被这迷人的夜曲撩拨而驿动起来,翩跹舞动着飘向遥远的地方:故乡的蝉此时定然也在脉脉的鸣叫,充满深情和期盼,那是儿时玩伴对漂泊异乡多年游子的呼唤。转眼间,离开家乡已经七年,前方更是离故乡愈发遥远的路;多彩的童年似早已在终日的拼搏和麻木中远去,陌生的无法再识。然而,在这个蝉鸣悠远的夜晚,一切却都鲜活的回到了眼前,恍惚而真切,历久而弥亲。

在二十多年前,农村的童年生活是极少见到书籍和玩具而颇富有虫虫草草的。夏天的时候,大人们忙着农活,无暇顾及已能自我照顾的小孩子们,在费尽口舌的反复叮咛后就下地了,我们就可以三五成群的自由行动。有些是喜欢上房揭瓦,蹿树摸鸟的,甚至有时还会“远征”别村;我和本家的几个同龄孩子都比较老实听话,我们最喜欢的事就是结伴到村子东北的那片树林中去挖“解溜儿”——一种拙笨可爱的昆虫幼虫,无毒无害,也不会咬人,最多用大爪子抓两下,也不会使人破皮出血。

“解溜儿”是方言,就是蝉。在故乡,其实是细分为三种:个头最大的称为“大解溜儿”,幼虫的颜色是黄褐色,形体肥硕(较另两种而言),在夏季时候,无论城镇还是乡村的餐桌都会时常觅得它们的影踪。成虫则是通体黑漆发亮,叫声嘹亮粗犷,只是有些单调且刺耳。形体略小些的称为“嘟溜儿”,应该就是通常所说的名副其实的“知了”。幼虫形体狭长,颜色乳白,头和胸部两侧(以后蜕化成翼的地方)略显绿色;成虫则是墨绿色,鸣声是优美而富有节奏感的“嘟溜儿、嘟溜儿……”。最小的称为“小精精儿”,在家乡的方言中,“小”往往说成“精点儿”或“精小”,这种个头最小的蝉或许因此而得名。幼虫是淡褐色,成虫则是暗褐为主,有些因多了些彩色的点或条纹而生动,可是它的叫声却是微弱单调而略显尖锐的“吱吱”声,委实让人有些失望。

挖“解溜儿”也是需要技巧,也要掌握天时、地利的。天大旱的时候是不利于挖“解溜儿”,因为土太硬,要付出更多的劳作艰辛且收获往往不多;大雨之后,虽可以使更多的“解溜儿”冲锋到浅层,但泥泞的地面也是不利于行动的。最佳时机是雨后四五天,土地松软,“解溜儿”也多,事半功倍。

我们结伴到了树林后就分开行动。我总是拿着短柄的铁铲,在林中四处寻觅地上的小洞,一旦发现便精神一振,劲头十足。小洞的主人自然是早已羽化成蝉,正在吸风饮露,纵情歌唱,可是在幼小的心灵中却是坚信周围一定会住着它尚未出土的兄弟姐妹。于是就用力的铲去小洞周围的地皮来寻它的同胞。可是,“解溜儿”们似乎也与人一样,手足之间既有情深意笃,相邻聚居的,也有“道不同”而离散独处的(只是绝没有相煎互残的),所以有时收获颇丰,喜不自胜,有时却白费工夫,怅叹而退。有一次,在靠近一片小池塘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稍大些的洞,就认定是一位弃府升天的“大解溜儿”的洞,便在其周围展开攻势,果然在一旁不远处挖得另一个大小仿佛的洞。虽然看出洞很深,却兴奋异常一路的挖下去,经过一阵狂挖乱掘,却发现两洞原来是相通的,是丑陋可憎、只会“咕呱”乱叫的气蛤蟆的府邸。于是怒火中烧,用树枝石头将它驱赶而去,使其遭受“背井离乡”的痛苦。

傍晚时候,尽管天还大亮,到树林里逮“解溜儿”的人就多了起来,因为不用浪费力气,只需动用眼力就可收获颇丰的时机来了。此时的“解溜儿”似乎知晓破土时机的迫近,便将封堵洞口的土掏的只留下薄薄的一层,且开一个小小的口,将眼睛紧紧的贴在小口上,来察看外面世界的明暗,以此来判断行动的时间。万事俱备,只等天黑后就勇敢的捅破这薄薄的土层,一往无前的爬上最近的树木,实现一生最伟大的梦想。然而,此时的它们周围却是危机重重,面临巨大的危险。对于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只要看到一个不规则的小小的孔,用一根细小的枯树枝便轻而易举的挑破了它精心设计的一切,尽管它会本能的掉进洞穴的深处以躲避灾祸,但一切都太迟了。

等到天色渐暗,再也看不清地面上不规则小口的时候,手电筒就在树林的各个地方亮了起来,人们就开始摸“解溜儿”(方言称谓,或许在以前,连手电筒都没有,要想在夜晚捕获“解溜儿”,就得像盲人一样挨棵树上上下下的摸)。这时“解溜儿”的大部队是早已勇敢的爬到树上了,即使是守株而待也是会有收获的。我则是要退出,妈妈正在树林边的路上焦急的呼唤,等我回家吃饭了。父母劳累了一天,没兴致摸“解溜儿”,也不放心我一个人去,因为那时我才五六岁,而且树林深处杂草很多很高,里面是有几口窄而深的井。对于一个痴迷而忘我去摸“解溜儿”的孩子,是极易失足遭遇危险的。况且晚上也是长虫(家乡方言,蛇)出来活动觅食的时候,而白天我们也是在树林深处的草中发现过它所蜕的皮,并内心惊悸万分的。

吃过晚饭后,我就兴高采烈的清理战利品,对“解溜儿”进行分类。“大解溜儿”雄武有力,挑两只最大的,等蜕变成虫后和其他伙伴比赛,也是美味,其他的留到第二天早上油炸;“小精精儿”既不英武潇洒,也不好吃,全部拿去喂鸡;“嘟溜儿”是我最喜欢的,它的洞是最深的,得到时费力很大,且数量不多,很少得到,所以甚为稀罕,它的成虫叫声婉转美妙,也深深诱惑吸引着我们,所以把它们全部和那两只最大的“大解溜儿”放在蚊帐不同的角落里,期待它们的蜕变羽化……

天色大亮,从梦中醒来就兴奋的爬起来。抬头四望蚊帐,它们蜕的壳是散在各处而静静的不动,已经蜕化成功的蝉们却在慵懒而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只是无法逃出早就布好的天罗地网。猛的抓过一只,稍微用力一捏,若能鸣叫更是意外之喜,与小伙伴们碰头时便是赢面子的大砝码。早饭后就急匆匆的与伙伴们会合,共享其中的乐趣:或用细而结实的线将蝉的胸部缚住,抓紧线端,然后放手,任其飞翔,体会得放“活风筝“之趣;或以重物系于其后,责其负重训练,劳动改造;或将其羽翼剪去大半,用小草做棍棒,鞭其与伙伴们的蝉比赛前行速度,其虽雄心不减,屡次振动残存的羽翼,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愤愤的爬行;或找出两只蝉,用一根线系起来,使其反向而行,较其气力大小……只是回家的时候往往会遭到父母的斥责,因为蝉在蜕变的时候往往会在蚊帐上留下些许发污的东西,很难清洗干净。可是,内心的欢愉却抵得十倍的训斥,心甘情愿且变本加厉。小小的蝉,自是给枯燥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时光在默然中飞快的溜走。七岁那年,村里开设了“育红班”(很有当年时代气息的名字,其实就是学前班),教室就是村委闲置的一间大屋,我和那几个小伙伴便是第一级的学生。虽有教室却无桌凳,在家人的帮助下,每人自带桌凳,形式各异,五花八门。条件虽然简陋,老师却是热心而多知的,学习的兴趣便是从那时熏陶而成,直到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我。

村委的院子很大,角落里生长着高高的杂草,有的还开着素雅的小花。也间或有蝉鸣或隐或明的从里面传出。课间的时候,女同学们就去采摘小花,我们便去寻觅那鸣着的蝉。蝉往往是闻声而逃,很少能捉到,却收获了一些紧紧抓住草茎或草叶,随风而舞的蝉蜕,也是当时很大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的入学考试是很有意思的,内容是当着老师的面从一数到一百。但仍有个别没有通过而继续回“育红班”学习的,便遭到同伴们猛烈的嘲笑,从此断难抬头。

小学时候,也颇懂得刻苦读书,所以成绩一直不错,当然这一切并不是靠牺牲了与“解溜儿”的密切关系才取得的,很多的乐趣依然与“解溜儿”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到的知识也更加丰富,心里的想法就多了,渐渐厌弃了小时那种费时费力挖“解溜儿”幼稚的行为,对翱翔于枝叶间的成虫“解溜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怎么样才能捉到它们呢?

那时是不知道“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也听说可以粘“解溜儿”,但是不知道用什么黏性特强的东西去粘,糨糊和胶水也试过,不知是质量差还是我技术不行,效果很不好。

怎么办呢?晚上拿手电筒的时候,灵机一动,有了主意。那时家里开小卖部,也卖手电筒,手电筒的包装袋是近乎透明,长而圆筒的塑料袋,直径比手电筒的头略大一些。用较粗硬的铁丝绾成与袋口大小相仿的小圈,然后将袋口用胶纸或细线固定于铁丝圈上,再把铁圈下边的长柄牢牢的捆缚于长竿的顶端,一个绝好的捕蝉工具就大功告成了。

正午时分,夏阳正毒。“解溜儿”们也肆无忌惮的嚷叫着,宣泄着,鸣声甚大,正是捕捉的大好时机。寻声而确定“解溜儿”的位置,小心翼翼的举起长杆,只照准它的位置将铁圈袋口轻轻一扣,紧按着不动,它就受惊欲逃,却跌落于袋底,徒劳挣扎。这时小心的把袋口沿树干下移,到得眼前,手到擒来。也有个别因我大意而逃脱的,但总的算来,几天下来收获颇丰。只是过了一些时日,或许是逃脱的“解溜儿”告密,大多数的“解溜儿”就变的异常警惕,只要我把长竿竖起,尚未接近,便都会惊悸逃窜,只留下一泡尿从天飘洒,落于失望怅惘的脸上,也算是对淘气的一种惩罚和羞辱。

年复一年,就这样和“解溜儿”结下不解之缘,快乐的度过这么多原本酷热难耐的夏日。欢娱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不经意间已经长大,要到离家近百里的县城读高中。远离了家,也疏远了这个儿时的玩物。只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疲惫的大脑会被那遥远的蝉鸣吸引,偶尔会心的浅笑一下,便又迅疾返航,遨游于无尽的书海中了。

……

年华似水,追忆何堪?斑斓的童年也和彩色的行囊一般,在长久的异乡奔波劳碌中褪色而日渐模糊。即便是那时最亲密的伙伴,如今也是各自分散,走着不同的道路,或坦荡,或崎岖。可是,今宵的蝉鸣却让所有本已远去而遗忘于冰冷角落的一切又重新呈现在眼前,鲜活而真切。“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呼唤将永远激荡在漂泊的心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深山的小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释藤点评:

    故乡的蝉鸣在记忆里深处向我们走来,那时快乐的点滴,那些美好的回忆,总是带着岁月遗留下的淡然遗憾,随风远去,但是年华似水,我们依然记得那些美好和温暖。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对故乡鸣蝉的清晰回忆,读来感觉到柔和温暖,仿佛那那时光景依稀在梦里出现,确实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欣赏了。建议精华!

文章评论共[9]个
释藤-评论

问好朋友,欣赏你细腻的笔触,把对故乡的爱和情感描绘的非常好!
  【深山的小树 回复】:谢谢朋友的鼓励,问好朋友! [2008-7-28 17:37:23]at:2008年07月26日 晚上9:46

menjh168-评论

写的太好了,看了以后就想起小时候的我,你 帮我 又找到了童年的 感觉!at:2008年07月26日 晚上11:30

杳无影形-评论

学习中……at:2008年07月27日 清晨6:30

天水一滴-评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童年的趣事。只是能够用自己的笔把它写出来,让别人也跟着一起回味、感慨、欣赏、满足的太少了。愿红袖能多发一些这样的美文,让大家共赏。问好作者!at:2008年07月27日 早上9:24

榆钱甜甜-评论

今宵的蝉鸣却让所有本已远去而遗忘于冰冷角落的一切又重新呈现在眼前,鲜活而真切。at:2008年07月27日 早上9:34

李杨-评论

作者又把我引到了童年那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摸“知了猴”,玩“木头传电”,对着树干练铁砂掌,上树摸瞎子……长叹一声:人不长大多好!at:2008年07月27日 早上9:48

GD啊智-评论

···真想跟溜儿学学歌唱。写得好at:2008年07月27日 上午10:27

闻文-评论

那些美好的回忆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这里管蝉的幼虫叫知了姥姥,晚饭后都拿了手电筒去树下照知了姥姥,现在知了的叫声已经很稀疏!at:2008年07月27日 晚上9:08

极度寒冷-评论

让一切生动活泛灵性。好文。学习并敬礼!
at:2008年07月28日 早上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