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地域观与袭警案康慨

发表于-2008年07月26日 中午12:52评论-0条

地域观念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我国数千年奉行农耕文化,受到“重农抑商”思想及其政策的束缚,人员流动受到抑制,导致视野狭隘,见闻短浅,萌生了地域优越感,以自己地域优势对其他地域的人评头品足说三道四,产生了地域歧视。

具有强烈地域观思想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

譬如上海,自认为“正宗”的上海人非常鄙视江淮人,称他们为“江北人”。从语言到他们所从事的职业都非常篾视,“江北人”这个称呼在上海就成为一个篾称。

上海人鄙视“江北人”当然也有原因的,旧中国,在上海从事低贱职业的如拉黄包车、踏三轮车、做娘姨的,澡堂搓背的、钎脚的,收破烂的,卖梨膏糖的……几乎都是“江北人”包揽了。具有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的上海人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些“江北佬”。

早些年,河南人几乎被全国骂得“体无完肤”,出现了“河南现象”。网上和街谈巷议充斥着“河南人太坏了,千万别和他们打交道”,顺口溜:“全国人民十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要问总部在哪里?总部设在驻马店”。又说河南人为中国做了三件大事:一为长城贴瓷砖,二为月球装缆车,三为珠峰修电梯。三件小事:一给苍蝇戴手套,二给蚊子戴口罩,三给蟑螂戴避孕套。对河南人极尽讽刺之能事,一时间,河南人在全国各地几无立足之地。企业拒绝河南人应聘,明示:河南人我们不要。网上出现董存瑞牺牲前高喊:“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的段子。更有甚者,2005年,深圳龙岗区公安分局竟然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横幅,奖励举报河南籍诈骗赏金500元。河南人的自尊被无情地伤害,逢人不敢说河南话,不敢说自己是河南人。

为什么河南人会被视为“全国公敌”?源于河南不法厂商制造假茅台酒,并在酒里兑敌敌畏,致使数人丧命。追溯前事,“大跃进”时,河南紧跟中央、取悦中央,第一个抛出“亩产万斤粮”的假信息。因此之故,老帐新帐一起算,遂有“河南现象”出现。

造假之事,哪里没有?何独少数河南人的骗术和浮夸风就被夸大宣传?这要“归功”于媒体、舆论和娱乐界不负责任的渲染。《手机》里的严守一找了情妇,在家一味骗老婆,这种人哪地都有,但导演偏说严守一是河南人。

这种地域歧视其后果相当严重,假设全国十四分之一的河南人的饭碗被砸掉,一场社会动乱就在所难免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每个人都爱护自己的家乡,美言家乡,甚或偏袒家乡,不使家乡受玷污,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要理性对待,不能情绪化,更不能意气用事,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是同胞。《博客日报》有位网友把台湾人看作外人,不称台胞称“国胞”。其实他创造的新词“国胞”,已经承认台胞是中国人了。这种情绪化的对待台胞,对统一大业有害无利。

上海袭警案中的杨佳“娘家”是北京,在上海作案。我们看看京沪两地的言论也明显带有地域色彩。上海媒体和上海警方站在遇袭警察一边,保持统一的口径和姿态,认为上海警方办案公正严明,没有问题,强烈谴责制造血案的杨佳是个杀人狂。而北京媒体的态度就不同,站在保障凶犯正当权利一边对上海警方提出质疑。如《北京晚报》说,杨佳是先“礼”后凶,批评上海警方在调解上做得不够以至酿成血案。《新京报》认为闸北区政府聘请的法律顾问当杨佳的律师有违正义。《北京晨报》提出“异地侦查和审判”,北京媒体连续发出《袭警案辩护律师探访疑犯两次受阻》的报道,显然是不相信上海警方会公正执法。

北京言论为什么偏向一个极为普通的无业流浪汉?因为杨佳的“娘家”是北京,北京籍的杨佳在上海犯了凶杀案,丢了北京的面子,给北京抹了黑。潜意识中强烈地域观念的促使,一定要为北京争回一点面子。如果凶犯不是北京人,笔者相信,北京断然不会为一个凶嫌的权利如此关注,发出如此偏向凶犯的言论,还说不定会帮上海警方一臂之力呢。

北京和上海在行政等级上是势均力敌的两座城市,所以北京有能量和上海博弈。如果杨佳的“娘家”是偏远落后和上海不对等的小城市,而上海警方又确有暗箱操作、执法不公的现象,恐怕杨佳的“娘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北京言论其目的不会是真正替凶嫌的权利着想,但这样正歪打正着,上海因有北京的抗衡,不敢凭地域优势自专,或许会使杨佳得到公正的审判也说不定。(2008·7·26·)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地域观念和地域歧视,包括地域不平等现象给整个社会已经造成了很多麻烦和事实,但是很难改变,例子就不举了,文中已经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