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传统的还要不要中泉人

发表于-2008年07月22日 上午11:11评论-0条

应当说,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网络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然而,反观个别报刊,却是官气、洋气、痦气、霸气,哪样都不缺,唯独缺少文气、雅气,报纸上的文学副刊亦越来越少,一些文章,好像与我们的老祖宗好不容易创造的汉语有仇似的,有话不好好说,或吹捧,或渲染,或骂骂咧咧,从中赚得众多粉丝。

说实话,传统五千年的历史,真正绵延不绝的,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也最让世人敬仰的,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西方有一部圣经,但仅仅是宗教道德教条;其他地方,文字历史都不太久远,更不用期待什么有影响的古代作品了。而我中华民族,从两千五六百年前的《诗经》,到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再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千年以上的文学,都是叹为观止的。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构成了文明古国的核心。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把传统文明五千年延绵不绝的终极原因,归结为汉字的神奇魅力。

只可惜我们很少在做、亦很少意识到、或去做传承、弘扬传统的事情。对于中华文化中好不容易才有的积淀,我们如敝履一般的抛弃。不要说对古代作品,就是对近在眼前的鲁迅也是不伦不类,而教科书说话不成句子,或让后现代作品取而代之。有些报纸,很少为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留点方寸之地,领潮流、赶时髦还来不及呢,哪有那么多版面和闲功夫。慢慢地,传统文化于我们越来越生疏、越来越遥远了。尽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仍然占据着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只有等到有人把端午节拿去申了遗,有人声称印刷术是他们发明的,甚至有人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已经发生位移的时候,我们才急眼,才跳起脚来开骂。我们的底气并不足,因为,我们拥有的传统文化的真功夫已经不多了。

庆幸的是,在网络文化日益泛滥的今天,长春市的中小学生们,开始对中国传统国学喜爱有加,纷纷走入各类国学讲堂,认真钻研中国传统国学。由吉林社科联、孔子学会、图书馆等机构主办的各类正规国学讲堂有几十个,除了专门免费向中小学生讲授外,还有部分国学讲堂是为孩子家长共同开设的。目前,长春市的很多中小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背诵并解释《论语》等国学经典语句。有人建议在一些媒体、报刊上登一些与传统、古圣贤有关的文章,内容涉及文化名城、生肖文化、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民居、姓氏、民俗礼仪,历史、诗词典故、说文解字、人物掌故、民风民俗、趣闻传说,以及风水星相、八卦算命等等,还可涉猎金戈铁马、风花雪月、名人逸事、史海钩沉,在轻松中领略我传统文化的风采。

中华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优秀的民族依靠自己的传统文化来传承和推进。适逢百年奥运盛事在我华夏举办,又值抗震救灾演绎我13亿中华凝聚力时刻,强力推进传统文化的宣传,这既是一种必然,也是客观需要。传统文化的衣钵,他人是抢不去的,只是我们千万不可自废武功,否则,衣钵被人抢了倒在其次,首先让人看着笑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中泉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