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这是一个缺少公信的社会,于是我们产生疑问,学会质疑,知道去问真假,不相信任何人,因为我们担心上当受骗,害怕被人忽悠。可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却希望能够有一天不去质疑,安心过日子,周围的人都是可信的,那样生活才显得轻松,日子才过得踏实。
有人促销,价格便宜,很有诱惑力,上前一问,那人甚是热情,心里嘀咕:咋这热情?肯定有鬼。忙问:“质量如何?”答曰:“质量一流,年内三包。”问:“真的假的?”答:“以头起誓,绝非虚假。”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凝思苦想:要?不要?要的话质量不行就是浪费,年内三包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携巨款搬家?那时可是竹篮大水一场空。最后还是咬牙一句,便宜没好货,扭头走人。
情感作家张小娴笔下曾有一个故事,就是德国准备免费在中国接10命儿童去德国旅游,可是国人硬是不信,最终只有两个人填写资料,人想,德国这么大事情也不在报纸上大肆宣扬,肯定是骗人的。最终只有两个填写资料的,等到他们上了去火德国的飞机时,国内媒体开始报道,不少人后悔莫及,捶胸顿足,悔恨当初。
再看到满社会广告,条件诱人,进入之后才发现受到欺骗,什么也不是。还有不少新闻关于有人假借老乡欺骗人的;有跟你搭讪给你烟抽迷倒你的;有假装踩你脚忙说对不起盗走你钱包手机的……
面对着两面的消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质疑还是相信?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却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如此复杂,解决问题不容易,解决一个大问题更是棘手。我们一方面不断地质疑着这个社会,另一方面却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不再质疑,社会变得更加和睦。
其实,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是从“不质疑”到“质疑”的发展。乡下民风民俗浓浓,下乡你依旧感受到那交往之间的纯洁,就是少了几个心眼,可是却正是乡下人少了那么几个心眼,却让他们活得其乐融融,日生而作,日落而息。哪怕赚不到多少钱,穿不上好衣服,还要辛勤劳作,但是他们却从不会去抱怨。他们抱怨的只有母鸡又少下蛋了,孩子的个子还没有长高,王婆家媳妇有跟你跑了。
出入乡下,乡下人总会耐心给你指点,甚至放下手中活儿,直接给你带路,可是你要意思意思,人家立马走人,说闲着活动下筋骨怎么能够要钱呢?借宿,吃饭,乡下人肯定欣然接受,好生照顾,绝不受一分一毫。这就是“不质疑”的下乡,也是中国旧社会道德理论和道德意识极强的缩影。
可是,改革开放以来,人的衣食住行,甚至吃喝拉撒的条件都变得更好,可是人心贪婪,好了还想更好,于是人学会不择手段,学会忘恩负义。自然,人为了避免自己也深受其害,不得不增强“抵抗力”,如此一来,“质疑”社会来临。
刚到城市那会,不知道路问人家路,瞌瞌睡睡地指着一个方向,迷茫半天只好硬着头皮走,一人立马热情来拉我,主动帮我提包,害我以为终于遇见好人,那人把我包放到后箱锁了,叫我呆在车里等他,等了大半天,终于见他满载而归,又带回几个学生模样搭车的人。那次打的花费55。后来熟悉学校环境,知道路程,再次打的才26,不知道先前的他转了多大几个圈子。如今感叹,人在社会,身不由己,不能不质疑。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据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宣言”的一部分。此话堪称经典,当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的时候,我们的人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逐渐取代了社会的优良传统,“质疑”也已经全盘取代“不质疑”。
最近几年来,难怪那么多人回归乡下,居然也掀起一股“乡下热”,当人累了,他们最终要选择的还是一处安息地,而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所以,最终我们的走向,还是相信他人,回归本源,回归“不质疑”时代。
-全文完-
▷ 进入湘西南箫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