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哈汤放牛小子

发表于-2008年07月20日 晚上10:49评论-3条

“哈汤”,是我的老家辽南地区的一句土话,言某件事情办遭了或是某种货物过剩售卖不出去砸在手里了,是谓“哈汤”。

想起这句话,是因为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台湾云林县的女县长苏治芬到大陆来推销水果http://www·taihainet·com/news/intercoastal/ladtjl/2008-07-12/275243·shtml},有些愤青就大骂,说苏治芬是绿营的民进党,是支持台独的,又扬言要抵制云云。这些愤青们长没长脑子?人家一个县长,能出来推销水果,那不是为了民众的福祉吗?对照人家的县长,再看看咱们的县太爷,你还有脸骂人家吗?由此,才引起我想起本文开头的那句辽南土话---“哈汤”。

本人前几天回了一趟老家,在外多年,每次回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说又说不清楚,不说又不痛快,真是如鲠在喉,想要为民众鼓与呼吧,又人微言轻,还要考虑为故乡讳。所以,每次回来都难受好几天,要有点别的什么事把这种心情驱跑了,才渐渐的归于平常。

列位看官可能有所不知,我的家乡,是全东北著名的水果之乡,早在百多年前,国人大多还不知道苹果为何物的时候,就有日本人在那里搞试验,栽培各种水果,因为他们认为,那个地方无论从气候,土壤,经纬度等等都最适合栽培水果,那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苹果园,其它的水果如桃,李,杏,山楂,南国梨,樱桃都是优质品种。还建起了规模堪与新疆媲美的葡萄基地。到现在,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和省农校都还建在那个地方,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那个地方的水果栽培历史,也肯定了对水果生产发展贡献的地位。并且一直有着“苹果之乡”的美誉。

言归正传,还说“哈汤”。近几年来,家乡每年都出现“哈汤”现象,今年哈汤的是---杏。我这次回去,集市上的杏每市斤{我老家的人买卖仍然按市斤计算}才卖0·2元到0·3元,最大最好的也只能卖到0·4元。早市上,农民们早早的就在那里等候有人来看货,一看到有外人摸样的,马上把你围住,纷纷要求你看他的货如何好,价钱如何公道,看到他们那急切的眼神,听到他们那嘶哑的声音,更不说粗糙的手掌和寒酸的穿戴,让你不忍心不买一点,而价钱真是太便宜了,你若是没有车的本地人,他们还负责给你免费送到家。我就是那样的情况下买了不少,可是,当我把这两口袋杏弄回我的亲戚家时,人家还笑话我,没有人吃这东西,因为便宜,大家都吃够了,无奈,只好听从亲戚的建议,剥了杏肉扔掉,只留下杏的核,发动全家一起动手,累得腰酸背疼,剥了两袋子杏核,想起来那卖杏的农民说的,起个大早,全家上阵,采摘下来,用自行车载到城里,一百多斤,累的浑身是汗,才换回20多元或30来元,而家里的病人可能还要等着这几个钱买药,学生可能还要等着这几个钱买书本,听了后,不由你不心里发堵,鼻子发酸。

我的叔叔,姑姑,舅舅等都是农民,家里都有不少果树,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增产也不增收,不论怎么干,就是不能脱贫,更谈不上致富了。他们找不到其中的原因,也不知道有谁能帮上忙,不知道该埋怨谁,该抱怨什么。他们就没有台湾农民那么幸运----有一个好县长。我们这里,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年年发生,哈汤的事每年都有,因卖水果的钱不够偿还买化肥农药的钱而背负债务的比比皆是。我每次回到家,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也邀请大家谈一谈,探讨一下,怎么办?经过考察与座谈,我发现这里边的症结所在,即,政府在这其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出差经常去全国各地,感触最深的是山东,在那里,每个县都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而每一地方的每一种产品,又都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批发市场,如黄瓜市场,蒜薹市场,大蒜市场等等,反观我的家乡,号称苹果之乡,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水果批发市场,这么些年,县长换了一任又一任,没有在哪怕一个有影响的媒体做过水果的广告,没有招商引来什么水果深加工方面的企业,稍微上点规模的果汁厂,罐头厂,果酒厂,果脯厂等等,通通没有,水果生产的特点是上市集中,不易储存,像我买回家里的杏那样,只能忍痛剥肉扔掉,若能充分利用,岂不是很好的深加工的原材料?

我进一步向老乡探讨,为什么没有招商引资来企业呢?原来,不是没有来,而是来了站不住,大家都说这地方的官员太黑,有企业来,大家就去吃大户,今日摊派,明日罚款,三天两头检查,弄的企业疲于应付,成本畸高,没有办法经营,纷纷打道回府。

我又问了,没有本地企业利用这些原材料,难道,还没有外来的客商收购吗?我这一问,引来了一片哧笑,都说我怎么还问这样书生气十足的问题,登时,给我弄了个脸红脖子粗,好像我说的是“胡不食肉糜”一样可笑。原来,此地的交警在通往外界的链接高速公路的路口,设立了常年查车的卡点,高速公路离县城有十几里路,是一条笔直宽敞的郊区大道,在外来车辆下高速公路进入本地的这条本地最好的路上,限速40公里,{今年回去,看到限速标志改为50公里了,可能是反对的呼声太强烈的缘故也未可知}只是,有个很不醒目的限速标牌,而且,并没有提示拍照的警告标牌,交警们或者协警们偷偷躲在贴上厚膜的民间牌照的小面包车里,在路上来回巡视,用手提的摄像机拍照过往车辆,会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行驶120公里时速,冷不丁的下来,在非高速公路上行驶,无论从驾驶习惯和心理惯性上,都不能一下子适应40公里的时速,况且,路面很平,又宽,跑个50,60公里时速。或者70·80公里都不觉得快,很显然,你的这个习惯被当地的交警们知道了,正好,是送上门的财神爷,不罚你罚谁?我说,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隐蔽执法,而且,收支两条线,罚多少款,公安局交警队也得不到。又引来一阵嗤笑声,隐蔽执法,天高皇帝远,谁管得了啊?收支两条线?有知道内幕消息的说了,我县的体制是,罚款上缴财政不假,但是,过后又全额返还给交警队,由交警队支配。这下我明白了,怪不得交警们罚款的积极性那么高涨。就这样,外来的车辆被罚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来二去,就没有外地客商敢来本地收购农副产品了。说到这,使我想起了几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我的姨表弟种的西瓜“哈汤”了,给我来电话,说你那个地方大,吃得多,让我帮忙给找客商去收购,我对这一行不懂,又不能不跟着着急,所以,就去了我所在城市里最大的批发市场,打算找个商贩问一问,谁知我一开口,刚把情况说个开头,人家马上就摇头,连说,“去不了”,我问怎么回事?人家说,“那个地方不是人去的地方”,这可涉嫌地域侮辱了,我也不敢发火呀,厚着脸皮问人家,为什么?那人说“那个地方交警罚款太黑,走一次罚一次,挣的钱不够交罚款,谁敢去?”就这样,那件事没有为我的表弟办成。也不知后来他的西瓜怎么办了。这次回家乡也没有敢去见他。

我又问乡亲,农副产品哈汤,县里不管,难道乡里也不管吗?他们又说,乡长都是县里头头们的子女,派下了镀金的,混几年,就调回县里市里了,谁有心管农民的事,即使有心干事,也的干点脸上贴金的政绩工程,你没看那些乡长的家都在城里住吗?他们每天上下班都是开专车来回跑,这现象被乡下人称为“走读”。我说,这百多里地每天来来回回的跑呀,油这么贵,这不是烧钱吗?这油钱是不是个人承担?大家说,这我们就不知道了,反正有人承担。至于水果等农副产品,我们是指望不上哪个当官的给我们想办法的。

转了一个大圈,我也没有找到能把水果帮助乡亲们推销出去的办法,座谈无果而终。

此时,我正在家里用豆浆机磨杏仁,做杏仁露,默念,过几天,就该是桃子,葡萄,山楂,苹果了,我的家乡今年再也不要有什么哈汤了。但是,它们可能都难逃哈汤的厄运,祝福家乡的同时,心里却在思想,怎地才能找个苏治芬那样的县长呢?

2008年7月20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放牛小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政策出台不少,
对策也层出不穷。
为官一任,富民一方。
官员们如果真的为群众着想,
而不是为了出政绩好写总结,
把这些基本问题务实下来,
也许“哈汤”这个词会被忘记。

文章评论共[3]个
风过竹海-评论

当官不与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
   有些官员的作为,不如七品唐成,
      汗颜,汗颜。幸而某飞仕途之人at:2008年07月21日 中午12:09

枯枝牡丹-评论

心痛无言,惟愿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吏治清明,让如先生家乡般的现状得以改善,祝福并问好!at:2008年07月21日 中午12:14

山里女人-评论

猛一看,还以为让咱喝汤哩。(陕西农村方言是吃夜饭)其实,先生还是有所不知,这就是一窝蜂上的后患。你养猪挣了十万。明年不信你看,这一片地区的人,全部养猪。下来,就是猪肉不值钱。再下来就没人养了。 用陕西话说叫:贩猪哩,牛贵了;贩牛哩,猪贵了。赶不上脚步。 前些年,老家也大力支持农民致富栽种果树,有些人挣了钱。当种植面积扩大以后,也形成了滞销现象。路况太差,没客商来。说了不怕你笑话,老乡形容老家的道路:“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有多少坑坑,雨天能养鱼,晴天能卧驴。。。。。。好路二里半,中间趸个收费站。” 所以要改变这一现象,还得从政府官员的意识入手,你是人民的官,好赖结合当地的现有资源,不要盲目的跟风,让农民兄弟瞎忙活。全中国都种植苹果,卖给谁呀?也替兄弟想办法修路引客商。积点官德。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也常常去农村看朋友,知道一些现象。粗枝大叶观点,啰啰嗦嗦的,见笑了。at:2008年12月03日 晚上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