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岱蔚
我是从小说《林海雪源》认识曲波的。他的小说写的真好。我一连看了好几遍。那时,我年岁还小,书还是借来的,还买不其书。因为那是经济困难时期。去年,为了找回当年的回忆,年前,我在一家旧书摊点,又买到了一本当年我看过的《林海雪源》。我如获至宝,一买到手,就包上书皮,装入箱中珍藏起来。
可就在这一年-----2002年,79岁的著名作家曲波同志与世长辞了。
巨星的殒落给中国文坛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在缅怀这位革命战士和著名作家的同时,更加珍爱这位世纪老人的不朽名作——《林海雪源》。
就在曲波同志去世两年后,根据其小说《林海雪源》改编的电视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台频频播出。人们在这部电视剧里,又看到了曲波同志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从而更加钦佩这位人民英雄。
1923年,曲波同志出生在山东省黄县一个贫苦家庭。因当时家里生活困难,生来就喜爱读书的曲波,只读了小学六年就辍学了。1939年,15岁的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chan*]党。在部队,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一有空闲,就读书写字。由于他刻苦好学,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先后担任连队文化教员,指导员等职务。
1943年,上级派他到胶东抗日军政大学进修。他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期间,他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习课程外,业余时间,写出了第一个剧本《麦收之后》。1944年回到部队后,组织上任命他为团政委。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用美国飞机、兵舰,把大量部队运往东北。同时网罗东北旧警察、官吏、惯匪,组成数十万所谓的先遣军同我军两条线作战。当时我军正处于敌强我弱两面作战的不利态势,为扭转被动局面,我军调整作战部署,抽调部分主力军,荡平匪患,以巩固取得的革命政权,支援解放战争。当时,曲波同志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在省委和军区确定的剿匪方案下发后,曲波同志带着35名精干队员,组成小分队,顶严寒、冒风雪、深入茫茫林海。对敌人进行机动灵活的清剿活动。在牡丹江一带,东起绥芬河、西至亚布洛尼、北到方正的这片茫茫林海中,小分队与顽匪展开了血与火的生死较量。在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与敌周旋,终于打败了敌人。威虎山一战,排长杨子荣智擒匪首座山雕,取得了剿匪战斗决定性胜利。剿匪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曲波同志随大部队南下,参加辽沈战役,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
在医院养伤期间,同志们都喜欢听曲波同志讲林海雪源中故事,尤其是杨子荣等英雄事迹,更令人百听不厌。在讲述过去的同时,战友们的英雄形象一次次浮现在曲波眼前。为了缅怀战友,让他们的事迹为更多人所熟知,曲波同志准备写一部4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书名定起《林海雪源荡匪记》。但曲波同志只有小学六年文化,虽平时勤奋好学,有一定文化功底,但要写洋洋万言长篇小说,在当时还是一件谈何容易的事。刚开始,他只写了三章,就遇到了文字表达和谋篇布局的双重困难。无奈之下,只好搁笔。1955年2月春节前的一个晚上,杨子荣、高波的崇高形象再一次在他脑海中浮现,好像一次次激励和鼓舞他要继续写作,他想:战友们不怕流血牺牲,我却怕吃苦流汗,不能突破文字关,这能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吗?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把书写出来,以告慰战友们的在天之灵。于是,就在这年春节过后,曲波同志每晚写三四个小时,遇到节假日就全天写作。寒来暑往,日夜笔耕,初稿终于1956年8月完成,前后历经一年半时间。
书稿完成后,曲波同志寄给了人民出版社。当时人民出版社编辑龙世辉阅读完原稿后,深深为书中的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所打动。并向出版社副社长楼适夷报告了情况,同时也同曲波同志取得了联系,对原稿在文字和艺术上的缺欠提出中肯的意见。
曲波同志从出版社拿回稿件,又花数月时间做了一次全面的修改。之后,曲波又在龙世辉的大力帮助下,对原稿再度润色。三个月后,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终于定稿。书名改为《林海雪源》。这部长篇主要由三个主要故事组成:一是少剑波率领小分队对土匪的行踪进行侦察,以一只来历不明白色胶鞋为线索,引发了生擒小炉匠,揪出一撮毛、拿下刁占一、奇袭奶头山,从而消灭了许大马棒为首的这股敌人;二是小分队通过宣传发动群众,组建了民兵武装,通过杨子荣上威虎山献连络图,里应外合,打败了座山雕这股土匪;三是小分队乘胜追击,转战牡丹江,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切断敌人退路,一举全歼了侯殿坤等股匪帮。至此,东北密林深处的土匪被彻底扫清。三个故事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既独立成章,又通篇连贯,环环相扣。出版前,《人民文学》首先刊载了该书的部分章节,收到了良好的反响。1959年9月,《林海雪源》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后来又多次再版。
就在广大读者惊叹小说《林海雪源》中杨子荣的大智大勇的时候,曲波同志
怎么也没想到,这位烈士的家属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杨子荣是曲波同志的同乡,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隅峡河村。他在家排行老二,名叫杨宗贵,字子
荣。1945年,杨子荣怕母亲和妻子阻拦,就独自一人跑出来参军,报名册上,他填的名字是杨子荣,而家乡人只知道他叫杨宗贵。1947年2月23日,是英雄杨子荣牺牲的日子,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然而,家乡人并不知道杨宗贵就是杨子荣。村里有人说见过杨宗贵,一身匪装,满嘴黑话。这样,村里人认定杨子荣不是解放军,军属待遇被取消,杨家几亩薄地,村里不再替耕,婆媳俩只好人工拉犁。几年后,妻子许万亮和母亲相继去逝。其余家属也受到株连,受到隔离审查,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当曲波得知这一消息时,他正被关进牛棚,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根本没有发言权。落实政策后,曲波同志立即给山东省委写信,向组织说明情况,恢复杨家烈属待遇。
周总理在看过《林海雪源》后,在百忙中热情接见了曲波,对《林海雪源》给予充分肯定。并嘱咐他要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周总理的鼓励下,除短篇小说外,曲波同志又写出三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山呼海啸》、《戎萼碑》、《桥隆飙》。其代表作《林海雪源》不仅被改编成京剧、话剧、曲艺、电影和电视剧,还被译成英、日、俄、阿拉伯等多种语言文字出版发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作者:李岱蔚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在《警坛风云》、《夕阳红》杂志、《香港行业文化参考报》、《老年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名人传记、散文、诗歌、诗词等。
邮编:136400
电话:0434-7222080
吉林省双辽市粮食局
-全文完-
▷ 进入司徒秀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