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意中发现,这六七年来一直跟我厮混在一起的要好的朋友们当中,一半初中没有毕业,一部分小学没来得及念完就混入“社会大学”。而他们的弟妹们,以及我们这里的许多孩子,都只是初中或者初中不到的学历,就没有再继续就读下去。我做为他们当中一员,仔细回想,似乎这里没人在意这些读不读书的事情,也没什么可痛惜的,习惯了就好。
由于学历所限,我的朋友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些朋友选择自己经营小本生意,一些人留守在家种田地,一些人干一些不法买卖,一些人到附近地区工厂上班,或者汇入异地打工浩大的农民工流,再有的就是一些无业游民。明显的,这都是些“没搞头”“没能耐”的中低收入阶层的群体。
坦然说,这个世界存在一千种鄙视我们的理由:穷困潦倒、不修边幅、乡土气息十足、文明礼貌和内涵素养欠缺、谈吐粗俗浅薄、憨厚愚蠢、皮肤粗糙黝黑、脏话连篇……这些展露在外的不良言行举止令今天的“文明人”所不齿。毫无疑问,他们认为我们必须与之展开一场旷日持久坚决斗争,并只接受胜利告终的结果。至于实现既定目标需要采用的手段和实施过程中可能碰上的困难都不在他们考虑范畴,他们只在乎结果。如果很不幸结交了这么一个粗鄙的朋友,这些“有素质、有教养的人”会做何感想呢?首先,他们无法容许队伍中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存在,进行大范围品种“优化和改造”势在必行。不该指望我们能够满足他们的意愿,更不该指望他们有足够耐心完成这一任务,他们臆想的潜移默化的奇迹也只限于少数人享有的专利。一旦他们发觉自身声誉受到损害,对“污浊”和“没教养”的人嗤之以鼻的做法是与其划清界限最佳途径。我们当中许多人一生到头也无法满足他们下达的指标,个中原由他们心中有数,所以我们注定要被“惩罚和抛弃”。
我的朋友多出自贫困家庭,祖辈多是目不识丁的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穷怕了苦怕了,对自己的子女不抱过高期望值,只求他们能过得容易些。求学的路早早就因为经济或者其它原因中断,闲散游荡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打发青少年时期的光阴,免不了沾染上一些陋习,十几岁就开始接触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赌博、嫖妓,你还能指望他们什么呢?在恶劣的生长环境里,“再好的种子也无法在沙砾中生长”。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应该怎么去做;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努力。在漆黑中,没有人来替他们引路,他们看不见前方,寸步难行,怎么会知道前方拐角处,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根据先天不足和后天条件判断,我的绝大多数朋友的生活局面以后也不可能获得根本性改观。除非有非常特殊的突发事件发生,迫使他们不得不彻底远离、抛弃原有生活模式,并被强行纳入一种恰好能医治他们身上痼疾的生活规律中。否则,一群没有文化和技能,长期浸泡在污浊、腐蚀和有毒的汁液中的人是没有出人投地的机会的,甚至连“自省”的情况也很少出现。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方向,努力和拼搏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谁都别想逃出自己的圈子去过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丑小鸭都有做白天鹅的美梦,想象着无毛天鹅姿态与神韵,它们为此而拨光身上难看的羽毛尽情模仿。它们挣扎着冲向天空,不一会儿就落了下来,在嘲笑声的刺痛下,又扑腾飞向更高处,直至精疲力竭,坠落到现实中,自欺欺人的表演方才肯作罢。最终明白了,丑小鸭也有自己的生活模式。
我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是否也跟他们一样?这是个很可怕又很好奇的疑问。在我眼中,我的朋友们都挻讨人喜爱,明事理,够义气,心地善良,又是粗糙的,棱角分明,直来直往。可是,这是否仅仅是存在于我眼中的假象?也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地,我开始千方百计想远离这种生活,并以很不自在目光审视我身边的朋友。
(2)
两个人长时间的相处能够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缩近彼此情感的直线距离。人跟人的距离可用标准尺度丈量;测量心跟心的距离,先得去打造一把温度计,用它测出心脏准确的位置。
但距离近远只是一种概念上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境界里,近可为远,远也为近;远观或许会看得更全面,靠近不意味接近到更深的内里。如果两个人当中隔着一道坚硬的壳,距离再近也无法靠近。
人都是特立独行的动物,受着谜一般的个性支配。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怕受伤害而不愿意轻易暴露自己,长时间蜗居在自己的壳里。偶尔受好奇驱使,伸出脑袋打探周围的世界,一旦察觉到危险迫近就毫不犹豫的退缩回壳里,并在心中窃喜:还是这个窄小的空间更安全。朋友便是蜗居在另一个壳中的这样一个你。
了解一个人的过程越是充满残酷,越容易接触真实——他再怎么尽力伸出脑袋,也只能露出那样一截。如果你够勇敢,直接搬起石头砸烂他的壳——了解一个人的过程就是把他从壳里剜出,杀死“他”的过程。
此时,你对身边的朋友有多少了解?你对朋友抱什么样的态度?
(3)
交友范围并没有明确界限,不应该把任何可能接触到的人排除在你的交友名单之外,他们都有权力成为你的朋友。有些人,你大可对他们暴露出的卑贱、愚蠢嗤之以鼻,但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一无是处的人。聪明人从不拒绝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留在身边,就像饥饿的人不会扔掉一块味道很差但能填饱肚子的黑面包,也不会在富足的情况下珍惜这样一块糟糕的黑面包。当时那样的情况下,由于跟他们建立朋友关系注重的是短期收益,给予他们朋友的待遇和身份认证只是过渡性的,对这些人要懂得善加利用,抓紧时间啃上几口填饱肚子,该扔就扔,而不是将一块廉价的东西当做珍宝。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阿拉伯谚语。
真心实意去交朋友只是满足了你个人的做人原则,不一定能交到有益于你的朋友。你永远猜不透交到的朋友是否以后会对你有用,因而,选择交友对象应该遵循这么两点: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愿意伸出援手;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他愿意有条件的帮助你。
许多看似牢不可破的情谊虚有其表,全靠庞大的利益网络支撑,一点出错都会令友情陷于“瘫痪”。那些懂得持久经营互利互惠的人拥有着一份最牢固的情谊。而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并不能照字面平直去理解。平淡为什么能成为交往的最大本钱?因为太多的人根本没有本钱去交往。倘若没有太多的利益给予对方,最好的方法不正是不向对方索取么?
可是,增进友谊的更现实的办法却是向对方索取。向对方索取到越多东西,对方愿意付出得越多,说明他重视你们之间的情谊(表明在你身上有他缺乏的、急需得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投资是不求回报的,感情也不例外,当一个人在你身上注入大量物质和心血,他就越来越难以离开你,他必定期盼有朝一日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维持你们之间的不变的情谊是他收获回报的基础,就像股市,被套牢之后再想抽身出来是很困难的,跌得再惨也得等待;像赌博,投本越大,输得越多,越是欲罢不能。所以,让对方付出是交到朋友的好办法。聪明之人为了加固一段感情,会用各种理由向对方索取,直到对方身无一物,只能依赖你生活。
交友不慎会贻害终身。一旦发现对方身上存在可能会危害于你的恶劣因子,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曾经为你做过什么和以后可能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好处,正确的做法是立刻中止跟他的所有的往来,与之划清界限。
不要跟强势深交,他们本身足够应对一切,并不需要你的依附。你在他们身边是可有可无之人,他们对你毫无敬畏,随时都可能不加思索就把你出卖。
少交类形近似、雷同的朋友,要耗费数倍时间和精力,却从他们身上只能尝到有限、重复的东西。
一些平庸之人,因为生活环境的关系而成为你的朋友,这是上天随机的择选,也许在以前很长一段时期里,他们是你称职的朋友,但并不表示现在或者以后他们仍然适合做你的朋友。如果他们已经对你起不了多大用处,甚至会拖你后腿,你却因为情面上的过意不去,而把他们继续留在身边,这种委屈自己的做法,必会对将来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在自己身边不应该为这些平庸者留下位置,他们能带给你的东西非常有限。
有些朋友像一口金矿,能为你提供庞大的财富。等到即将开采殆尽,明智的抉择就是另找出路,而不是等到山穷水尽时再行动。需要注意的是,人人都会居安思危,生怕遭受类似的待遇,一定不要暴露你因势力导的意图,尽可能表明你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迫不得已无奈之举,并对不得不离他而去表现出歉意。如果形势所需,可以将责任赖到对方身上,但尽量不要这么干,因为弄不好会适得其反。总之,在我们审时度势之后,不得不抛弃一些朋友,一旦做出决定,就应当尽快与之脱离干系,纠缠不休不仅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对你的声誉造成损害,不利于你以后的行动。这就要求你在平常与朋友接触中,别低估了你朋友审视和评估你的动机的能耐,别玩一些自作聪明的伎俩,贪小失大坏了自己的招牌。
慷慨与仁慈是俘获朋友的捷径,也是维持朋友关键。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援助,当它们积聚到一定量,自然而然就会分娩出“朋友”。反之,朋友夭折则是因为援助中止。在朋友危难之际伸出援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为此可能会令你蒙受重大的损失,前提是你的朋友有一定程度的偿还能力或者强烈的偿还意愿。
交朋友应该适可而止,因广泛交际而拥有数量众多的朋友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朋友的数量跟需要投入的精力和物力成正比关系,怎么维护你们之间感情稳定是很伤脑筋的问题,你很可能因为交友众多而身心透支。而他们当中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有些人不过都想来分享你这杯美羹,而不是他们爱戴你的缘故。
交到质量上乘的朋友证明不了你也质量上乘,如果你不够上乘,说明你在他们眼中有不足的地方,但你也有吸引他们的地方,或许正是那些不足令你显得迷人,而这既然能成为他们留恋你的原因,就能成为把你清理出去的理由。
如果有幸结交这么一位善良、诚实、正直、勇敢和优雅的朋友,将不存在离开和背叛。两个情操高尚之人,持着共同使命和信仰携手并肩才能走到最后。
-全文完-
▷ 进入半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