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一大早,老学友鹏生,开着车请我和助安去老武功吃武功的名吃豆花。在豆花摊前我们三个从武功的名吃说到武功的名胜古迹,当听说苏武墓整修一新,还专门新修了一条路直通杨临路的专用路时,二位游兴大发,立马决定前去一游。于是我们顺着老路来到龙门村旁新建的武功变电站旁边,果然看到一条新修的水泥大路连接着杨临路和苏武墓。在大门外新修建的广场上,工人们正在垫沙子铺花砖,不是还有机诫的响声传出。塔式的大门内是苏武持节放羊远望的塑像,紧接着就是一个大殿,殿堂里端坐的是苏武的塑像。坐像前有许多供奉的香火。大殿后是苏武的墓堆被整修一新,墓前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默默的参拜完,我们三人感慨地谈起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苏武身上,散发着一股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气息。面对冰天雪地,苏武忍受荒无人烟的寂寞和食物贫乏的饥寒,自己的未来都无法把握。但他决不放弃,啮雪咽旃,十几年随身带着汉廷的符节,此志不渝。
面对昔日好友李陵言其家庭之不幸,“老母终堂,生妻去帷”,软言劝降,依旧不改其本色。苏武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苏武不屈的性格,不是表面花俏的修饰,而是真真切切的行为。自古英雄多磨难,但磨难后才能真正了解英雄。
千年的时光,大漠仍然是风沙的世界,北海仍然荒凉,此地已然是异国的土地,我们无法以主人的姿态站在先人流过血和泪的土地上,我们无言,只能对以沉默。
我们无从身同感受北海盐湿的风寒,只是凭着传载了千年的记忆去追索那个骄傲而又不屈的年代,为祖先们的执着流下满是惭愧的泪水。
苏武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羁留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野幕夜孤眠”《苏武牧羊词》是这样吟诵着那个在千难万苦中仍不放弃信仰和忠诚的汉家孤子。南望故国十九个年头,苏武根本就没有打算能够活着归到汉地的,也不在乎是不是有人挂记着自己,所做的就是面对自己的信仰,手持的汉旌节可以磨断所有旌穗,心里的汉国威仪是不能受到半点侮辱的,虽然作了人家的俘虏,却是死也不能放弃汉家的铁骨。
十九年了,岁月如水,水势常变,老了故人,去了家亲,万物可变,百事可变,皇帝可以不同,妇女可以改嫁,然而汉家节义当于生死相随,与日月同辉,苏武心中的汉家精神不可弃。
十九年了,朝廷于千里之外也不曾想到在苦寒之地有着这样一位忍辱负节,百死不折的汉家英雄,如果按照当现今社会一些的议论,象范文程吴三桂之流都有着不得不投降的理由的话,苏武足有理由投降几千次了。这也许就是明季可以灭亡,而汉朔却发扬光大的根本所在吧。
然而,十九年的岁月不会白过,汉武帝时出使的苏武等到汉昭帝的使节来的时候,虽然是白发苍苍,四十岁的出使的使节终于在五十九岁那年慨然归汉。回到长安的日子,汉家的人民载道相迎,苏武那被北风寒冽过肃然的面孔上也忍不住老泪纵横,丝丝的白发记载的是对汉家的点滴的忠诚;蜕光了穗子的旌节,在十九年的岁月中,光光的旌杆上始终悬挂着是那颗赤诚无我的汉心。而流下更多的泪水的是那天长安的人们,那天的泪水将化作丹青永远记载下什么叫汉家的忠诚,给后代树立了个永远不能背叛汉家的理由;那天的泪水也将化作每个汉族人心里应有的那份对汉族的热爱。……
苏武可敬就是愚忠,用现在的话讲是一根筋。他被流放在贝加尔湖时期,李陵专程去看过他。其实李陵同苏武出身一样,处境一样,但结果却不一样。李陵的爷爷是汉朝著名的将领李广,苏武的父亲苏建是在卫青帐下的军官,两人都是军人家庭出身,背景一样。又同在汉朝为官,以前就非常要好。两人又同是由于匈奴的关系使仕途出现转折。苏武的家庭在出使后败落,李陵的家庭在投降匈奴后被汉武帝赶尽杀绝。而且还搭上个司马迁因为替他说话被汉武帝也用了酷刑。但是李陵投降后,单于将女儿嫁与他,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苏武是死扛着,怎样引诱就是不投降,其下场是看不到头的煎熬,用匈奴单于的话说是等公羊下仔才能放他回国。
现代人在总结人的成绩时归纳为境界,学习。苏武和李陵生活的经历一样,结果却大不相同。那么是什么造成一个流芳千古,一个遗臭万年呢?苏武的兄弟都因不愿受辱而自杀,古代说这是家风,现代可以解释为基因。但李广不愿受辱也自杀,而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看来这种解释并不全对。剩下来就是一个信念。信念同知识的高低没有关系。在苏武身上朴实无华的一条信念;不能让大汉受辱。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十九年的漫长岁月,不管是威胁,利诱还是岁月的艰苦,苏武都坚持下来。
古往今来,人活在世上,除了生存需求外,其实就是活着一个信念。但是有的人一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有人在信念与生存发生矛盾时,又转求生命的延续,最后成为生命虽存,但以只是皮囊而已。
大门外的工地声音还在响着,荒芜的园区仍不见游人,但这一切都在改变,在慢慢的改变。在我看来学习苏武就是净化自己民族气节的红色旅游,是咱武功的特色旅游,武功何乐而不为。转过身我们在大堂后看到华国锋的金色题字“千秋功罪“。不说了,让世人评说吧。
再见了!人们是不会忘记您老人家的!
-全文完-
▷ 进入武功农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