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自由女性立风

发表于-2008年07月15日 晚上11:23评论-2条

就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来讲,《金色笔记》这本鸿篇巨制,读起来味同嚼蜡。对于习惯喝可乐,浓汤,吃快餐的大多数读者,白开水再也品不出滋味了。因此我看得非常慢,停停歇歇,好象在艰难地攀越一座山峰。

这54万字的小说由黑,红,黄,蓝四色笔记的内容,这样或那样的场景和空间拼成。小说没有连贯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可歌可泣的爱情神话。小说企图表述的是二十世纪中期的整个外部世界,那广阔跨国度的视野,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作者用细碎的笔触描摹人心内部的主观世界是如此的混乱和不安。

《金色笔记》的作者莱辛的创作野心足够宏大,一般的女性作家望尘莫及。仅凭这点,我就可以把她送进我的万神殿了。她超越了女人天生的羞耻心与谦逊,成为一个客观而纯粹的作家!她跟任何一位严谨的作家一样,手里不忘拿一个放大镜。作家不仅还原生活的真实,还把我们看不见的忽视的事物放大到阳光下暴晒。我对莱辛小说中独创性的布局没有什么兴趣,只是特别关注她笔下现代女性的剖析和省思。那冷静又富于激情的文笔,极富洞见的细节,莫不敏锐和深刻。

小说中的安娜,爱拉,也是“我”是一位自由女性。她感性,智慧和独立。她以自身的优秀和能力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她打破了世俗常规。她听见了自由之翅的拍打声,体验了飞翔的感觉。她煞有其事的探求人生的意义。她拥有自己的信仰,又批判自己的信仰。她想要摆脱男人,又渴求男人忠诚的爱情,象吸食鸦片一样沉溺于男人的性。她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迷惘挣扎,精神分裂,乃至崩溃,最后还是回到传统的现实。

这样的“自由女性”被莱辛匠心的放在四种笔记的前面,成为全书最为引人注目的核心,让一个荒谬的悲剧的人物支离破碎,又有所期待。这样的知性女人的形象,虽然有所偏颇,也具有普遍的和一般的意义。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才称得上是“自由女性”。离了婚的女人?知识女性?是能够驾驭男人的女人?还是终身不嫁的单身女人?这赋予某种意义上的女人,细细思量,哪一类又拥有真正的自由,对一切无所畏惧呢?“自由女性”这个概念就跟“自由”这个词的概念一样,看似充满积极的意义,引人追求,实则通向虚妄,经不起现实手指头的一戳。世界上,永远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谁可以让自己的行动听任放纵?谁的行为不是习惯的奴隶?谁的思想不是意识的仆役?我们可以说出的自由都是有比较的,局部的,浑浊的,被阉割掉的意义。我们在跨出一座牢狱的时候,也正在步入另一座牢狱。人生的枷锁无处不在,那么,我们所标榜的自由或自由女性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了。

这种歇斯底里令人绝望的思想让我很不耐烦。我理解的事实只会让我更加沮丧。我推开了《金色笔记》。我无精打采地坐了好一会儿,屋檐下的那窝麻雀,稚气又快活地飞上飞下。那些翅膀拍打的声音终于在黄昏来临之前停止了,与它伴随而来的咕噜声也消失了。我观看着这座被夜暮渐渐笼罩的城市,又充满了温情和慵懒的光晕。

2008-7-4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立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烈酒红袖点评:

自由总是相对的。
追求自由的同时,
也要牢记责任,时刻自律。

文章评论共[2]个
听风的雨-评论

人生的枷锁无处不在?有时候,这个枷锁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你说呢?at:2008年10月23日 凌晨2:00

立风-回复但有些枷锁却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宿命。 at:2008年10月24日 早上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