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也说说作文的“巡视评改”黄自怀

发表于-2008年07月13日 晚上8:10评论-1条

今天,参加县进修校组织的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聆听了县人民小学刘老师的讲座《反思小学习作教学》。刘老师从“作文教学的现状”、“作文是什么”、“新课程习作教学的新理念”以及自身的“作文教学改革尝试”等方面就作文教学作了行云流水般的讲解,用“诗意的生活,心灵的飞翔”来诠释学生的写作;用“促使学生个性在语言王国里享受快乐的阳光”来比喻我们的写作教学,真的让人获益匪浅。特别是刘老师论述的“几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和“让小学语文教师从‘作文评改’的繁复劳动中解救出来”的精辟讲解,让同行们眼界大开,博得了阵阵掌声。

在讲到作文的评改时,刘老师介绍了三种方法:一是“学生的互评自改”,二是作文时“教师的巡视评改”,三是“作文的朗读评改”。在这些方法中,第一种和第三种绝对是行之有效的,且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于第二种“巡视评改”,笔者有点不敢苟同,在此与刘老师商榷。

首先,小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次心灵之泉的流泻过程。在灵感之泉正汩汩流淌的时候,如果老师突然去给他指出一个错字或一处语法错误,那他流淌着的心泉就会被拦截,已有的灵感也可能会消失。

其次,文章的初创本身就是一个毛坯,在成型后再经过精心的“切磋琢磨”,方能成为“宝器”。也就是说,作文是要反复修改的。古人有“文章是改出来的”之说,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不亦是在诗成以后反复琢磨的结果吗?

再次,学生作文时进入的境界,应该说相当于佛教中所讲的“禅境”,可以不管身旁的一切,让智慧与文采凝于笔尖,泻于纸上。作为学生,对老师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畏惧感的,他在行文过程中,发现有人(特别是老师)站在身后,莫名的紧张甚至恐惧感就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有好思路的。

刘老师说,学生作文时,教师不停地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错误,并及时指导评改,这好比从悬崖上拉回将要失足的人,总要比让他跌下悬崖再去抢救要强得多。这一比喻初听时还觉形象,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尽其然了。

首先,行文过程中的语法、词语、文字、标点等的错误,就好比行路中的磕磕绊绊,多少还取决于行路的基本功,但不管怎样,都还没到“悬崖勒马”的程度,更不是“跌下悬崖”了。

其次,作为平时作文,学生边构思边写作,倘若要求不出错是不可能的,否则,“文章不厌百回改”也就失去了意义。

记得笔者读书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时有人(包括老师)站在身边,更不要说有人指指点点——就是现在本人写作时,也不愿有人在旁边监视——但是,在完成初稿以后,就不再害怕别人看了,还应该虚心请教哩!近几年的考场规定中,都有甲、乙监考只能在前后监视,不能走到考室中间,笔者想,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杜绝教师作弊,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不打扰学生答题了。

所以,对写作时的“巡视评改”一说,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在今年上期,我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我在一次学生作文时,发现好几个同学都写错了常用词,于是就进行了集体纠正。结果,在日记中,好几位孩子都提出了作文时老师不要随便讲话的要求。

因此,笔者在想,不妨将这“巡视评改”变为“侍机辅导”,不要去干扰学生的写作,只是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有学生提出诸如难写的字或词时,给予逐个的解答。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同学,又对个别同学进行了点拨……

再者说,可以将“巡视评改”用在文章完成后,与“互评自改”融在一起,教师不时巡视,并适时点拨修改方法,力求作到“授人以渔”,可能效果要好些。

总之,刘老师的讲座是一块白璧,笔者所不苟同处连“微瑕”都算不上。以上赘言,仅一孔之见,谨在此与刘老师及同行们商榷。说得不在理处,还望敬爱的刘老师见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汪保生
☆ 编辑点评 ☆
汪保生点评:

在教学成果上,有很多的教师都有各自的创新教育方法,本文阐述了作者对小学作文教改的一点建议,值得推敲。

文章评论共[1]个
王茹-评论

黄老师,教师节快乐!你的电话号码变了吗?at:2008年09月08日 晚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