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保障一份淡薄的心境已属不易。但凡有人能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做出一些令人佩服的事情,我更是佩服之至。
在我的思想里,没有人不奢望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尤其是男人,在当代的社会里,几乎是用金钱来衡量着他们自身的价值。有钱人自然而然就拥有了穷人千方百计故作的洒脱和豪气,甘于贫困,不求名利,淡薄明智,大概都是出自人一种无可名状的自卑心理不得已而为之吧!由此人的虚伪本质可窥见一斑。
闲来无事,总喜欢和同事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聊到尽兴之时,可以天马行空无所不谈,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声长叹来感慨浮华人生中人之堕落。某女,稍有几分姿色,儿女双全,老公有份稳定的工作,高大帅气,她闲来做个小营生用以贴补家用,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在农村是让人艳羡的。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开始在街上饭店酒馆里做上了女招待,从最初的陪吃陪喝发展到后来的陪睡,一发不可收拾地堕落成了令人不齿的“三陪”。当大家不解的目光注视着她并私下议论纷纷时,她依然穿着入时的时装招摇过市,看着她春风得意的样子,我似乎理解了她的堕落。她需要的正是这份虚荣,一种自内而外用金钱武装起来的底气让她感觉到了莫大的快慰。我想男人女人无不如此,他们的眼光无不盯着别人头上耀眼的光环,私下幻想有朝一日拥有它时的神气,只不过有人能及时辅诸行动,更多的人望之兴叹而已。我经常听到那个女人用羡慕的口气描述谁家的富有,谁家日进斗金,也许她就是那些辅诸行动争取不属于自己东西的那类人吧!她的行为对所有人来说无所谓对错,只是不合礼法和妇道而已,要说错,错在社会现实金钱太实用了,它可以给人带来一切精神和物质所需所求;错在人攀附权贵的虚荣心理作怪,让他们不能平淡地安于现状。
把这一切简单地归于社会情势所趋本无可非议,但我总觉得在他们的思想中缺少一种东西,大概就是我所推崇的淡薄的心态吧!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在读书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经常说只和自己比,今天学会了什么,了解了什么都是他为之兴奋的事情。成年后的他自然没进入高级学府深造,从最底层的街头小商贩做起,今天收入了多少净赚了多少,成为他奋斗的动力。再后来他有了三轮车,摩托车,夏利车,虽然都是二手车,但他满足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历程,不变地履行着自己的座右铭:只和自己比。直到后来他开着自己的破车接回了属于自己的漂亮的新娘,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谁又能说他的幸福比不上名车毫宅里的风光呢?“只和自己比”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大智慧,没有了和人做对比的烦恼,轻松了许多,自然可以一种快乐的心态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为自己卑微的理想而努力,也胜于日日被权势之争纠缠不休。
俗话说的好:“人比人,气死人。”现实社会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比比皆是,沾着七大姑八大姨的光鲜出人头地已属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的提携可以缩短他们十年八年的奋斗史,以至让他们站在同时代人的前列,傲视别人踯躅前行。莫不见,当代有多少为了攀龙附凤搭上自己婚姻的不幸男女,宁可忍受不幸婚姻的痛苦折磨,也不愿舍弃它带来的富贵荣华。究其原因即是他们享受了高高在上俯视的优越,已经不习惯于贫困的卑微人生,宁愿用精神的枷锁换取物质的享受。这些人的命运由来,即是没有象我故事中那个男孩“只和自己比”的达观豁达的精神境界,所以他们的悲剧命运是注定不能获释的。
面对周围人的浅薄言语,我知道了人欲横流的渊源,处在充斥书香的宁静校园中,他们抛却了读书人的志向,一味追腥逐臭地对名利趋之若骛,要让他们做到“只和自己比”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就听到一女同事经常向人炫耀老公的家世,尽管公爹的威名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她似乎还正沉浸其中乐此不疲,那种炫耀的姿态神情让人不觉厌恶了她的无知和浅薄。“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在她这里也许没有任何警示,但我却从中好象看到了一个没落贵族的垂死挣扎的现身演绎。老公显赫家世只是她这只“井底之蛙”编织出来的一个神话而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小乡镇的领导带来的荣耀就让她迷失了自己为人谦虚的本分,不是悲哀是什么?
古人信奉老子的“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事”,我认为和我“只和自己比”的观点不谋而合。范仲淹也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给后人提供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事之道。淡然地看待一切世俗之事,把物欲情欲贪欲淡定在淡薄的心性中,难道不是人世一遭的幸运吗?
人也许都有被世俗名利牵引和诱惑的时刻,但请你看看千万年不变的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人生一成不变的生老病死,还有人情世态什么是看不淡,化不开的呢?人生的最终的归宿无非一陌黄土而已,是非恩怨随着唢呐声声了却红尘,所以快乐活着是人生最高的生活境界,我佩服故事中男孩执着乐观而简单的生活理念:“只和自己比”,并为之努力着,淡薄人生。
“只和自己比”,所以我能够用心读书,静心写作,潜心于做学问。用心记录痴心文学者的生命足迹,留下瓣瓣心香怡人悦己!
-全文完-
▷ 进入紫陌飞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