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介子推与寒食节之源流考辨及时代意蕴汶水

发表于-2008年07月05日 下午4:29评论-0条

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到了,要想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早在春秋(公元前635年)时期,晋献公的第二夫人骊姬,欲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为太子。她是一个“貌比息妫,娇同妲己,智计千条,诡诈百出”的女子。为达到自己的罪恶目的,把太子申生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晋献公的另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因此带上几个侍从和好友介之推,离开晋国在外逃亡十九年之久。这期间,他们栉风沐雨,相依为命,吃尽了社会动乱的苦头。作为从小在宫廷长大的重耳来说,怎能经得住这样的颠沛流离。重耳想吃肉,没有钱买,介子推不惜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偷偷地煮了让他吃。后来,重耳终在岳父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做了国君,称晋文公。奚齐被群臣处死,骊姬的阴谋诡计彻底破产,最后也自杀了。

晋文公为报答跟随他逃亡的忠臣,逐一悬赏了他们。唯独把“割股奉君,不言食禄”的好友—介子推,忘却了。介子推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没有半点怨言,便背着老母出走绵上山里隐居去了。

由于介子推“割股奉君”,加上对老人的至诚孝敬,因此晋文公非常器重他。有一次早朝,他没有看到介子推,便问百官哪里去了,有人说他退隐绵山。文公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于是亲带人马进山请他谢罪。找了半天,不见他的踪影。有人提议放火烧山,或许能把他逼出来。万万没料到这一把大火,使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明亮的孝星,在中原西北部上空殒落了。介子推眼看大火扑到身边,便把老母抱进一棵中空的柳树里,自己紧紧搂住树干,用身躯护住母亲,以防烈火烧着她。这个刚烈的汉子,就这样忍着剧痛被无情的森林大火,活活地烧死了。

晋文公发现后,捶胸顿足,椎心泣血,后悔莫及。他把烧剩下的一块柳木,带回去做了一双木履,每逢上朝时穿在脚上,以示悔悟和纪念。后来,晋文公出厚资在介子推殉难的地方埋葬了他。并下令举国上下,以这天(冬至一百五天)为纪念介子推的日子。每逢这天,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不得烧火做饭,晚上不得点灯,人们只能饮冷水,吃冷食。以后便成了约定成俗的“寒食”节。有的农村家家在门口插柳枝,大概是因为介子推死于柳旁,所以人们祈祷他像春天的柳树一样,重返生机的缘故吧。

介子推同屈原一样,在人们的心目中占着相当崇高的地位,他被人们美化成绵山的神灵,永享人间香火。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把忠孝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介子推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尊重,彪炳千秋,其原因便可想而知了。

“割股奉君”高度地体现了他的“忠心”思想。不过,他这颗心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而不是忠于腐朽封建统治阶级的。他这种做法是想人民之想,是为了给重耳雪仇,使他成为一个维护人民利益的明君。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晋公病了,吃了很多药不见疗效,身体每况愈下。一天来了个巫医,说用活人身上的肉做药引,吃下便会痊愈。介子推怕伤及无辜百姓,便毅然决然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无私地献给了晋君。另一个传说是:晋公子在流亡时,几天未吃到食物,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介子推为复兴晋国着想,才这样做。不管怎么说,他的这种精神无不令人吃惊,令人钦敬。

介子推出走绵山隐居是孝道的体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忠与孝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有忠心的人才会有孝心。介子推离开母亲同晋公子逃亡在外,一别十九年。这期间,作为一个孝子,其拳念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回国后,他为了让老母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即使文公封他为官,也未免留得住他。介与其母出走,绝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因得不到一官半职而怀愤离去,这是其一。第二个原因:在外流亡中,他亲眼目睹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目睹到人们背井离乡,连年征战的苦痛。他不愿趋炎附势,同官府同流合污,去做对不住天下百姓的事。当森林大火无情地迫近他时,他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宁肯烧死,也不改变他的意志。这充分表现了他誓与封建统治阶级决裂的顽强精神。

“寒食”这个传统节日,宏中肆外,在我国流传几千年之久。可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此看出介子推的忠孝思想在人们心目中多么根深蒂固,影响至深。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着人们的心灵,协调着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代际关系,这是勿庸置疑的。从“二十四孝图”、花木兰代父从军、岳飞抗金,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忠孝人物,可看出这点。在今天,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行动,蔚然成风。这与传统美德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人们无微不至地赡养老人,关心老人,为老人尽孝尽道。老人病了给他请医就诊,有的为了挽回母亲的生命,不惜把自己的肾脏献出来,可称起孝子贤孙。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

然而,在社会上受邪风恶气的影响,还有部分人目无尊长。有的对父母漠不关心,生活上不予照顾;有的家大业大,容下满堂子孙,却容不下一个老人;还有个别人打骂公婆。诸如此类的现象,实在令人目不忍睹,耳不堪闻。“乌鸦返哺、羔羊跪乳”,可叹这种人连禽畜都不如。

十年前,某村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不孝敬老人的丑闻。儿媳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公婆逐出家门。公婆无奈只好沿街串巷乞讨。这事触怒了群众,引起了民愤,有人把情况反映到市电视台。记者下来采访,说很典型,要把此事曝光。村主任怕影响村的名声,主动承担了责任。经干部几次登门做工作,终于把她教育过来。这个儿媳亲自把老人请回家,向他们道了歉。

不尊重老人的现象,在某些地区也时有发生。有一次我乘车去外地,车厢里坐着很多青年人,却没有一个让座。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只好抓着扶手站着。汽车行了大半天,有个青年站起来同我打招呼。我以为这人有礼貌,夸了他几句,他却红着脸说:“快到站了,我要下车。”弄得我啼笑皆非。不过这人还有点良心,站着的人那么多,他为什么不让别人坐。

从以上两个生活实例来看,近年来忽视了传统美德教育,致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孝不伦的怪现象,使不少老人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开展孝文化活动,在我国势在必行。

有人不禁要问,“忠孝”不是一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吗?为什么还要宣扬?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忠孝即有先进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我们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有什么不可以呢?只要不是忠于某人,不是顺其逆道,就是天经地义的,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顺其潮流,与时俱进。时代不同了,对忠孝二字应赋予它新的函义,新的生机,新的历史使命。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外来中国观光的老年游客很多。我们必须把传统美德树立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风气。让外国人亲身体会到,中国人待人接物的可亲、热情、温暖,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印象。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已趋向老龄化,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尊重,需要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建设空巢老人服务体系,孝文化在当今社会显得至关重要。

孝文化是爱国思想的精髓。有孝心的人才有忠心,才能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不孝敬老人的人,对别人谈不上什么忠诚,同这种人打交通,当心上当受骗。把国家重任委之此人,其祸匪浅。

孝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组成部分。只要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文明的国家。只有在这样的国家里,人民才会团结,国家建设才能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孝文化对安定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父母的最担心自己的子女走上邪路。一个孝敬的孩子,绝不会忘记父母的苦心教诲而走向犯罪的道路,使老人牵肠挂肚,使自己抱恨终生。

孝文化是造就好人好事的法宝,与学习雷锋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传统美德要从青少年做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接班人。有没有用传统美德把他们的思想武装起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文明、前途和命运。希望通过介休绵山这次孝文化活动,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把它纳入中、小学思想教育课程,奠定孝文化基础,永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孝文化,需要党的领导,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营造敬老,爱老的氛围。使社会上的老人在晚年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今年,在山西介休绵山隆重推出孝文化节,在社会上将引起很大反响。通过这次孝文化交流和探讨,将大大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之迈向一个新台阶。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乘着绵山孝文化节的东风,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汶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江心小舟点评:

鸦有返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忠孝自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问作者好!

帘外落花点评:

忠、孝。
做好一个人,做一个好人,得如此。
生我养我者父母,我不孝谁孝。
忠于国家,忠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