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无的散手”之杰作《〈老子〉正道与今世迷途》后,感触极深。深叹现今社会的风气如是,然积累了几十年的顽疾不是大夫的点症就能药到病除的。到底还得要在药方上斟酌。
回顾我国的近代史,让有识之士不堪回首,一切尽是耻辱、政治所需的而又不得不的(内战、文革)纷争中。内战可以定意为制度的争夺,文革定意为意识形态的殊途同枝的政治纷争。然而在乱世中的百姓为了人类基本的自我权利——生存,不约而同的为生存环境而改变,而这改变的就是迎合当时社会形势而抛弃道德,出卖朋友,或更甚者出卖亲人。为了一个信念伦理中的五常也抛弃掉。“新思想”把中国人的道德思想家孔子批成“孔老二”,俞家思想变成的弃旧的包袱。然而在包袱里装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华。
伟大的邓老在闲时默默的看着世界变化,积累着经验教训,为国为民的动力驱动下,使他目光尖锐、长远、而蓄势待发。终于扭转了中国坎坷的命运。然而中国的症结不是一朝一息能根治的,改变需要一代代人的配合,潜言默化的在国家的方针下渐渐改变。
眼下,我们国人沐浴在改革的成果下,眼里习惯了往钱看,利欲熏心,尔愚我乍的争名斗利,然而却不知道也不忌讳自己丧失的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道德。
现今社会欠缺的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为人准则——道德。窃私以为,道德的重拾,修正至理想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道德要人在苗时不断的灌输,不断的扶正才能形成,到了根正苗直时,补之则难。众观现实,缺失道德的事比比皆是,丑态百出,有愧于“礼仪之帮”的称号。如在一辆拥挤的路线较长的公共汽车上,往往会看到在标有六种弱者(老、幼、残、病、孕妇、抱婴者)的椅子上坐着六类之外的人,而站在椅子旁边的却是需要关爱的弱者。这些人被自己扣上“弱者”的帽子却不知羞愧,在大众的眼前却不知道自己成了小丑。可悲!这些就是从小缺乏道德教育的一代了。
道德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金钱、利益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同样在大家熟悉的公交车上,会看到又一类人,他们坐在不属于他们的椅子上,他们往往表现出的是:打瞌睡、若无旁人地专心的看报纸又或全神灌注的看窗外熟悉的风景,却没有留意到身边站着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有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因素,就是这椅子不适合自己坐,它们只是提供给合符身份的人坐的。他们在空车时的小息只应是为了让给有需要的人。从心理角度来分析,他们在心里是有“道德”二字,也知道自己错位了。然而衡量得失后,发觉“利”更甚于“让”,于是用装看不见来掩饰,来弥补自己的不是,作为不“让”的可饶恕的借口。这些人知道“道德”而不从之,变之亦需一代。
道德的表现是从心底里真诚的发出。在车上我们也常看见一个年青人为六类弱者让座,然而却在他口里听不到真诚的话语,只是默默的起身让座。其实对于我来说,已经做得不错了。但那还不能让人满意,因为这样无声无息的礼让,让收益者感觉不到他的真心,反而会让那些弱者感到很尴尬,往往会用“只乘一两个站来”来推却,这也不符合佛家所倡导的“一心向善”。另外,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受《中庸》的影响,无功不受禄,特别是在文革后几十年,这中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该有的权利不去争取,而意外的收获却觉得是分外的恩赐,不敢接受。这类人只要再见识多一点就会明白道理而改之。
现在国家提倡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国民相互礼让,放下尔愚我乍的利益争夺。重拾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精髓——道德,共建和谐,在和谐中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国家强了,钱有了,民富了,国民的素质也要提升了,这才配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大国。由此可见,当今英明的领导人的治国方针是:以俞治国,修补受文革打击后残喘一息的俞家文化,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并令其发扬光大,世代流传。想到这里。我这个不问世事的在繁华都市中成长的“山林僬夫”也对今时的国家领导人致以崇高的敬佩。
愿:祖国长治久安,长久的昌盛,永远的和谐。
本文已被编辑[咖啡茶1234]于2008-7-4 8:46:5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柳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