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两天里,虽然看不到现代都市的气息,看不见高楼林立,只有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正如朋友所说,小小的苏州城里,布满了诗情画意,城虽小,却精致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随处可见。
走进每家园林,都是做得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相互对比映衬。透过不同的窗棂望过去,小小的几平方米的空间,竟然是竹石倚墙,芭蕉映窗,老树枯藤抱怪石,满眼的诗情画意。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站在一幅精致而充满灵气的国画里,惊叹园中的一草一石,都透着能工巧匠的巧妙设计和智慧的灵气。
那一条条小路是一步三折,曲曲折折,而回廊是连着回廊,小径连着小径,池上的小桥也是弯弯又曲曲。这一切造型产生了空间距离,既是很近的亭、阁,让我觉得“马不停蹄”走过了许多回廊、曲径,也让我产生了错觉的遥远感、空间感,这就是园艺师的巧妙构思所在,让人们在玲珑的石山、石桥、石路上悠然品味她那丰富的内涵。。
我震撼于江南人的聪明伶俐和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这是江南所独有的。一抹白墙,几丛青竹,疏影婆娑,流水无声,假山蒙雾,落雨芭蕉,残荷摇曳,书画匾额,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受到了一丝又一丝潜移默化的吸引,一种古朴清幽的变化之美悄悄袭上了心头。
几天来出入了不少古迹和园林。不免惊讶,那些景观和园林大多都是深藏在小巷之中,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掩映在高墙之内,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和文化意蕴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和渗透,无声的园林便给这个城市充满了情趣。
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与那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便组成了“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也许就是人们喜爱苏州园林的重要原因吧,徜徉其中,既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又能品出历史与文化的深远意境。
夜很深了,我心里还在想着乾隆帝所题的“真趣”二字,还在回味着导游所说的每个景点故事……,品味着“远香堂”、“留听阁”、“荷风四面亭”、“见山楼”的寓意,眼看着淼淼流水,想象着满池莲香,从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跳跃到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越发不忍离去。
走过了南浔,走过了虎丘,走过了寒山寺,仿佛看到了两个孩子敲着钟,背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又乐而忘返了……
说不尽的美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或见曲径通幽,或见峰回路转,“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导游的介绍声声,让我留情在姑苏城中。
留不下,也留不了,我知道自己只是过客,赏了风光就得离去,走出这深深庭院,走出这古老园林,走出这南浔旧事,留下的是点点心情,丝丝痕迹……
-全文完-
▷ 进入桀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