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谐”成为最为热门的字眼之一,诸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等等。2007年12月26日,应该是永远都值得纪念的日子,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标志着山东省强行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的开始。应试教育以其教育目标的短视性、教育过程的表面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严重违背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不仅危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危及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和谐”。
学校教育中,学与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按照常理,实现教育和谐的途径也只能从这五个方面去思考;而事实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第一,彻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是构建教育和谐的根本保证。
“唯考定论”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特有产物,学生的成绩成为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也成为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考试的功能被扭曲,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以为教学服务,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为了考试。师生成了分数的奴隶,学校成了考试的战场。前几年,在学生中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教师的法宝”——师生矛盾初见端倪。当前,在教师中也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分分,教师的命根;考考,学生的苦恼”——领导与教师的矛盾、师生矛盾白热化。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在客观分析学生情况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查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和所用时间两个基本因素,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的学校,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在制度上规定了对教师的评价限制,使师生关系的和谐成为可能,使教育和谐成为可能。
第二,彻底改革专断僵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是构建教育和谐的重要条件。
在一个缺少“法治”、盛行“人治”、没有民主气息的学校,很难有“和谐”可言。如果学校领导对教师独断专行、缺乏民主,该校的教师也会以同样的手段转嫁给学生,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手段处理一些问题。一连串的类似“蝴蝶效应”就产生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异常敏感。蝇营狗苟的教师会整天揣摩领导的心思;正直厚道的教师在一次次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要么抑郁长叹,要么随波逐流。
学校聚居着的一群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是国家的财富,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更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作为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美称的教师,理应活得至少有尊严。只有使教师拥有职业的自豪感,才会潜心教书育人,才能有良好的心态。落后僵化的学校管理严重阻碍了教师的进步,彻底改变领导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工作姿态,应该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领导参与教学,改变领导对学校的绝对管理权,使美丽的学校充满民主气息。可以说,作为学校领导应该“走在前面,举着旗子”,做好教育工作者的设计者,充分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师生个体差异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师成长和学生的进步搭建良好的平台。
第三、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构建教育和谐的重要途径。
早在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0多年过去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盛行于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尤其是要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关爱学生,以家长的身份呵护学生,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去引导学生。
在学校中,师生关系制约着教育的质量。教师要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刺激,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唯一存在,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也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有劲头,日子有奔头,前途有盼头。
第四,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构建教育和谐的有效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要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如果让学生一直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就会严重戕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学生心理的扭曲,甚至会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命运。
目前,一些学校都强行要求班主任做学生的“保姆”,学生吃饭老师看着,学生学习老师盯着,学生睡觉老师查着,课外活动时间也强行让学生在教室学习,甚至只给学生10分钟的吃饭时间,自习检查学生的抬头率,班空检查学生的离座率;再看有些学校的教室文化,“不进步无颜还乡,不努力愧对爹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掉骨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将沙子挤出油,把落实摔出血”、“失败没爹没娘,成功祖宗有光”,这些所谓的“班级文化”具有极大的反动性,严重背离教育目的,是应试教育的怪胎,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导致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这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好在山东省教育厅及时出台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从节假日双休日、课程、课时、评价考试、招生制度等五个方面规范办学行为,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构建和谐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证,被喻为“教育的春天到来了”。“教育和谐”,包括国家制度与学校制度的和谐,学校制度与班级制度的和谐,也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和谐,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和谐,还包括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以及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但是,归根到底是“人”的和谐。
-全文完-
▷ 进入网络逍遥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