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0试用版
东汉二百载兴衰,最终惨谈的像是有丝分裂后的植物细胞,支离破碎地伏泣于曹家金碧辉煌下。随之而去的,是那腐朽了百年的官员世袭制度,以及一个个落寞在山野洲边的狷介狂才。
曹操不知是不是出席了保持先进性的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认真听取了各位发言人的真知灼见,一回国就哭着闹着要教改。而且还不是“减负”、“加正”似的隔靴搔痒,他要大改。新课标基本精神全在于“唯才是举”这四个大字上。各部门闻风而动,纷纷自我开考。先是组织一系列座谈会,集中一切精力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接着调动一切内存出国考察,顺便也体恤一下民生疾苦,钻进五星级青楼楚馆感受学生们上学难的问题;最后再着手于各大网站搜索有关课改的论文以资发表,评上个光荣的职称。
可惜真正实行起来,“唯才是举”伟大方针就好象空气中的亚硫酸盐,极易被氧化。因此“才”字有了靠山,免了考,成了“财”。察举,征辟,孝廉,到头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当然革命有理,失败没罪,谁也犯不着忏悔。好在当年魏国gdp同比增长了几十个百分点,与“唯才是举”相关的各大行业纷纷超额赢利,星工厂等一系列新兴企业还跻身世界500强之列,不能不算是曹操老人家的又一项政绩。
1.2绿色版
干什么都不如干教育。教育真的是一块沃土,只要有这个领域的自主开发权,就不愁青史上无名了。隋文帝之所以叫“文”,和他废了九品中正制有关。他的人才战略明明白白,每洲每年推荐“文章华美”者三人。
通缉令一下,全球华人开始公开“选美”。美称“超级学生”。考试项目像是《幽梦影》里的官绅挑小妾。只苦于“扬州瘦马”不好当,评委们要求太苛刻,总希望选几个男不男女不女人不人妖不妖的上报,像是希望宦官专政。又因为这些太监型人才多在山东土族出土,当时又盛行跨省赶考,朝野上下一片山东父老的乡音,严重打击了文帝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发出来的音都像是山东的土特产。
没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况且文帝智商不差,并不解铃,而是又系上一环,使之成了死结。
2.0升级版
明清的皇帝都恨隋文帝,教育这快肥肉被他占尽了春色,设了进士科后,想再来一次选美都难。科举已成定局,潮流不可违逆。但小处文章还是可以做的。
文件一下放,立刻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作文大赛,什么“全球华人美文大赛”、“全球华人日文大赛”、“全球华人韩文大赛”、“全球华人中文大赛”……不胜枚举。参赛选手都会经过严格的搜身,以确定没带《新华字典》之类的夹带或小抄。文章界定的更严,必须要分破题、承题、点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层次,而且题目用字也不能即兴,必须出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当代经典,中心思想也必须马列主义一点。
老师们出国旅游、担任选美评委的时代一去不返,纷纷重归尘封已久的校、序、庠,继续毁人不倦大业。
3.0贺岁版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浮云霎那间被点染成了凄冷的寒菊,掠过新的沃土,然后重新绽放。
1977年某月,中华民族到了最幸福的时刻————几亿同胞共同见证了这一次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考试。高考卷土重来了。
全世界沸腾了。各大主流媒体纷纷以头版头条刊出了这一伟大的壮举。各校学生也激动不已,一个个把考试当成了网络游戏,当成了谈恋爱,一有机会就强烈要求考试。哪一门若只是评个态度分计个甲乙丙,那绝对会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他们对考试的痴迷程度,正如一个学生所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服用了一个疗程‘应试教育’,哇噻!腰不酸了,背不痛了,腿也不抽筋了!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用它!”
在公民的强烈要求下,考试茁壮成长,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皓首穷经老死牗下的十万进士。
补丁
考试就好比手yin,次数多了总是不好。如今过多的考试又催生出一种在未成年人中十分流行的学问————作弊学。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考老师有漏了洞的报纸,考生就有开了缝的课桌;监考老师有监视器,考生就有反光镜;监考老师有信号干扰设备,考生就有反干扰设备。总之考生就好比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在沙漠里迷了路,既希望得到救助,又害怕让人发现,作弊学没法不应运而生。当然,思想觉悟高的一小撮考生不屑于这门学问,但难免会感染上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非典型考试综合征,失眠、体毛脱落、身体发福、心悸、牙根暴露,活像是三氧化砷中毒一般,痛苦完他的前半生。而沙漠仍然是看不到尽头的梦魇,迷茫着每一位过客的步履匆匆……
王昱淇
2006年11月1日于西安
-全文完-
▷ 进入孤云退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