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
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荒芜与丰硕,庸常与不凡,人生的不同状态,似乎也在转身之间定格。
包括案前这本打印成册等待付梓的论文集子。
关于顾广林老师,我在《精诚协作背后的文化思考》(原载《泰州晚报2007年1月29日)一文中,以差不多整版的篇幅记述过他高超娴熟的教学艺术以及高尚可亲的人格魅力,这篇文章可算我对顾老师的一次深情解读。他让我感动并且掂出了“一转身”的分量。时隔一年,同样在三尺讲台上丈量生命的我,在接过顾广林老师这本集子的时候,更如同接住了一串沉甸甸的岁月。众所周知,教师提笔,远不像餐厅里觥筹交错,ktv包房里纵情高歌那般轻松,惟有耐得住寂寞、清贫,才能成文成书。历经磨难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著书就是做人,展示的是一种执著,一种真诚。收入这本集子的三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展示了作者从1999年至今整整十年的教育灵感和教学智慧,可谓十年磨一剑。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内容涉及到中考研究、理论探讨、解题技巧以及教材解读。每一篇论文都源于鲜活的教学实践,每一行文字都是教学探索的足迹。翻阅这些文章,眼前便浮现出作者执著追求的眼神,托腮凝思的情状。在这个诗意与庄重凋零、浮躁与尴尬共舞的年代,作者纯正追求的身影及其所蕴涵的“主一无适”的敬业、乐业精神,无疑是万家灯火中最美的意象。
转身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反思,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一次转身,百次转身,渐渐地,顾广林老师在海陵区数学教育界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他多次应邀开设交流课、示范课,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师专等高校作过有关数学教学的讲座。凡听过他的课的人,无不为其深厚的数学底蕴、巧妙的变式设计、出神入化的点拨而折服。虽然我不喜欢数学,但有时我也忍不住抽空凝听顾老师的课堂。的确,45分钟的时空里,悬念迭起,让你不得不被他信手拈来的变化开创的思维空间紧紧地吸引,而推出结论的过程又总是出乎意料,委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常常是一个普通的图形,一个固有的知识点,经他增减辅补,令人惊叹的思维空间豁然出现,学生常常能够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体验。简洁生动的讲解和玄机暗藏的引导演绎生活之美、数学之美------原来数学课也能上出这番滋味!善于设置课堂悬念,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美,是顾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的“变式教学”风格。
转身不是伤感的嗟叹与悔悟,转身不是宿命的安慰和等待。转身是罗丹的《思想者》,转身是螺旋式的上升。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回眸顾老师的论文与实践,我们不难看出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本质区别。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工作实践,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匠”是简单的重复,而“家”是有思想的人。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由“匠”至“家”的跨越。
一转身,顾老师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我经常看到顾老师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样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是校园里最美的表情之一。年年岁岁,不经意间,竟有了数十篇之多。这本集子是无数次转身的默然凝聚,是智慧与热情的光辉结晶,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化合,是量变到质变的权威诠释。尽管我于数学及数学教育仅仅略知一二,尽管我不敢对顾老师的集子内容以及学术水准妄加评论,但是同在教行,我们自然有了学科教育之外的诸多共鸣。每每议及,常常感慨万端。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这早已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所要思考的问题。做教师应该做到什么境界,顾广林老师给我们做出了答案或者提示。近年来,顾老师先后参与了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及特级教师等职称荣誉的申报评审角逐,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顾老师的目标,已经近在眼前。
顾广林老师无疑就是我们的方向。
一切似乎只在转身之间。一转身太短,短得我们不屑于在乎一颗米粒般大小的时光;一转身太长,长得我们总是麻木了渐渐变形的身体和慵懒的头脑。
一转身,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似乎彼此彼此;一转身,你隐约是你,我依然是我,却已泾渭分明。一转身,生命的高度拉开了差距。
我不是教育名家,亦非政界名流,况且,我的业余爱好在于文学创作,而广林兄的本职工作却是数学教育,因此我无论如何也是没有资格为他的论文集子作序的。承蒙广林兄看得起我,而我自知名微言轻,笔头笨拙,且写点关乎教师关乎人生的文字,是自励,也望励人。但愿不会让广林兄失望。
是为序。
2008年4月10日于海陵
-全文完-
▷ 进入尔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