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份收获都是饱含着辛勤的汗水。也将节约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受华夏儿女的信奉,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我们公司有百十号人,公司包吃住,伙食还不赖,菜能吃好,饭管吃饱。每天下班,大家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饭堂,然后是抢着打饭打菜,有的人怕不够吃,经常是打满满地一碗,还要用饭勺使劲的压紧。能吃完也就无可厚非了,可问题是他们根本就只能吃一半甚至少半,剩下的哗啦哗啦地倒进潲水桶,造成严重地浪费。每天听着饭堂里后面来的同事总叫没饭,看着养猪人大桶小桶地拉着剩饭去喂猪,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我也好言曾劝过好多工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食量,吃多少打多少,避免浪费,给后面的工友留一点,不要前面吃不了,后面吃不饱。他们的回答让我像吞只死苍蝇般难受,“这饭又不是自己家的,管它那么多,后面来吃不饱是饭堂做得太少,你管得太宽了吧?是不是要请你当打饭监督员?每天放个台称在这里,根据个人的重量来称打多少饭呀”?
什么人啊!连基本的节约都不懂,还能谈什么美德?虽然不是我们自己家的,但起码我们这样是不尊重农民的劳动和汗水,老板是可以花钱去多买,但谁知道种粮食的粮农有多辛苦?烈日下、风雨里、起早贪黑,可以说每一粒米都是他们用辛勤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年轻人没有种过田是不知道种田的辛苦的,他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千金,哪能体会父母的辛苦?
一个英雄可能会为三斗米折腰,我们整天无端地浪费,无用说得那么伟大对不起国家什么的,往小了说是你的人品有问题,没教养。我们要知道,我们一人一天浪费半碗,一个月是多少?一年是多少?恐怕还要计算半天,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我们这些无端地浪费如果捐给汶川灾区,要知道他们最缺的就是粮食,可以够他们很多人吃好一段日子。 不尊重别人的劳动,就是看低自己,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自知之明,从现在开始,手下留情,按需所取,不要再浪费啊,好好悟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吧!
-全文完-
▷ 进入诗情划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