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白水,曾经有过辉煌的史前文明。字祖仓颉,酒圣杜康,雷公造碗,蔡伦造纸,无不给这片神奇的土地留下醉人的传说和令人向往的故事。漫步在这片黄土地上,处处无不彰显着一种浓纯的古代文明,无不让人感到一种历史传承的伟大力量……
白水,一方充满着人文色彩和和谐理念的土地,给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的基因,将山、水、人通过文化进行勾连,浑然融合在了一起,让文化的“软实力”擎托起经济发展的脊梁,在黄土大原上书写了辉煌和风流;
回首往昔,这里曾经有过穷山恶水,有过不毛之地。但秉承着隐忍和不屈不饶的精神的30万群众,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勤劳的双手和艰辛努力,栽培出了世界一流的苹果,让白水的名号走遍了大江南北,走向了世界。
这就是白水,黄土大原上一座曾有辉煌也有辛酸的贫困小县。我们知道,历史不会重复,历史总是要给后人留下一种梦想和期冀。当时光流进二十一世纪,人们惊奇的发现,白水的决策者在顺应时代的潮流中,大刀阔斧,勇往直前,带领30万白水人民在时代的浪潮中追求超越自我,实现理性升华。终于在古老的黄土塬上践行了那句“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但走多了就成路”的哲人锦言。如今的白水正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自我完善中,开拓、创新;成就着路就在自己脚下的历史和未来传承责任……
一、由“经济文化”向“文化经济”的转型,彰显领导层的务实和睿智
用文化资源整合经济资源,凸显软实力,发展县域经济,这是白水决策者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的神来之笔。也决定了白水走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构筑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另一种辉煌。
曾经,白水凭借着历史的传承,发展了白酒,菜刀、豆腐、眼镜等传统产业。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和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形成,使得白水传统产业的发展缺失了深入的挖掘和市场开拓,因而在有意无意中缺失了专注和坚守。没有了目标,丢弃了宝贵的人文资源。白水那些令世人神往的黄土文化,竟然悄悄的淡出了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筋络和骨骼。虽然靠着“渭北黑腰带”这种近乎于破坏的消耗资源型经济,支撑一时的发展,但终因产业的单一无变化,使得白水的经济陷入了低迷。
面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白水人渴望突破。面对几千年留下的人文自豪,白水人期冀爆发……
公元2005年的春天,史优胜来到了白水担任县委书记。上任伊始,面对曾经有过波澜壮阔的白水历史和现实,怎么也无法理顺存在于自己心中的困惑和悖论。他不明白,有着悠久历史的白水,有着憨厚勤劳的白水人民,白水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在黄土大原上绽放迷人的光彩。
优胜书记明白,面对白水的山山水水,要想理顺自己的心绪,就只有去感悟,去体会,去升华自己为民的那颗心灵。他在连续月余的调研中,体会到了波光微澜的林皋湖水的灵性;感受到了方山林场辽阔的原始森林的静谧和清新;特别是喜欢中国文化的他,伫足仓颉庙宇,被那厚重的文化氛围和带给人们智慧和精神的人文力量深深震撼了。还有品质一流,驰名中外的白水苹果;还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发展资源;还有……
面对如此高深莫测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胜书记再也无法平静了下来……
是的,仓颉造字是享誉华夏的文化遗产,经过岁月的沧桑变化,留下来的庙宇总能给人太多的思考,几千年的仓颉文化几乎没有给家乡人带来什么经济实惠,还有那历史悠久的杜康酒文化也没有完全的彰显和弥漫出来,还有着38年历史的国营方山林场,以其21万亩的宽阔胸怀,给荒山沟壑披上了一层充满无限活力的生命绿。远眺,烟林幽门,铺天盖地。这些不正是白水地域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吗?
面对白水几千年的历史和前任留下的产业,优胜书记和他的决策群体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开始了重新审视白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
白水的决策者在对白水整个经济结构和资源现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触摸到了这样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白水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三个历程,一个是传统产业的平稳发展时期,在这一个时期,以杜康酒、天然水晶眼镜、菜刀、陶瓷等诸多的名牌撑起了白水经济发展一片蓝天,但是白水在自己的地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但随着整个经济要素的不断流动和发展,与外界的开放和交流成为了一种必然和趋势,于是白水决策者开始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于是把突破口选在了传统苹果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振兴上,走上了一条经济文化的发展道路,用苹果品牌把白水推向了世界,用苹果经济弘扬了黄土文化的深奥。
而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大自然赋予的壮美山水,启迪了他的心智,一份冲动让他的心绪无法宁静,一种思想开始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一种构想开始开启这他的行动。
“回望白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白水就是一个用文化武装起来的山区小县,这是黄土塬上固有的一种存在。经济只有和文化融合起来,才能走得更远。”我们在和县长叶珺进行深入的交流后,发现一个崭新的经济发展思想从她的脑海中破壳而出。
“依托资源禀赋,挖掘地域内涵,用文化经济的思想发展经济。通过软实力的崛起,打造县域经济新航母。”优胜书记在全县干部会议上这样说。
于是,白水县委县政府在整个县域社会和经济构建中,以旅游业发展为新抓手,用工业化的理念开始构筑以大农业发展为主旨的社会经济格局。
优胜书记用和谐和人文的理念考虑问题,追求一种人文和经济的平衡发展。他把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和故乡的经济发展切合的是那么的天衣无缝,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文化的巨大魅力。
首先是弘扬仓颉文化。他已经领略到了仓颉文化和故乡经济发展的某种辨证关系。他用一种大仓颉文化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于是,他开始了挖掘仓颉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仓颉庙宇的旁边已经修建起了仓颉文化碑林院,将一千五百年前的庙宇历史在这里精美展现。现在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顶礼膜拜。更重要的是给白水人民带来了一种难得的精神力量。
新发展起来的新庄林场,是陕西省目前最大的手植林场,和黄帝陵、仓颉庙同处于在桥山山脉,具有不可替代的黄土地域文化优势,是大自然和人文理念的一种完美结合。他把着美轮美奂的自然资源还给了民众,全力发展旅游业,让人们在这里找到了思想回归和精神的依托。
林皋水库本来是滋养和灌溉一方农田的水库,正是看到了水在黄土大原上的作用,在做出作为旅游进行开发的决定后,史优胜专门把“库”改为了“湖”。一字之差,给人了好多浪漫和遐想。
酒的历史几乎跟中华的文明史一样悠远长久,酒里沉淀的不仅仅是粮食,而且还积淀着几千年的传统,,杜康酒历史悠久,千古盛名,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以“慨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诗句大加赞扬,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传奇故事更使杜康酒声名远播。
如何重振和挖掘这一失传千年的历史名酒。在杜康当年造酒的遗志上,白水建立了一个现代化酒厂——陕西杜康酒厂。而今经过发展和壮大,汲取甘美的泉水,采用纯粮食酿造,口味绵长爽口,已经销售达全国26个省市,远销美国,俄罗斯,日班,新加坡等国家,把中国的文化也带到了世界。
白水也是远近闻名的豆腐之乡,在优胜书记看来,白水的豆腐和安徽淮南的豆腐在品质上没有多少差异,而安徽淮南豆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淮南有个淮南王,淮南王被后人和豆腐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他在引领全县发展豆制品产业的过程中,全力寻找历史和文化的嫁接点,使白水豆腐在走进各个城市餐桌,香溢万家的同时,能感受到一方文化的美妙。
“对一个地域传统的文化进行凝聚和散发,进而传承和发扬,这是史书记来白水不起的壮举。”这是白水许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二,在实现循环经济的大框架下,用工业化的理念全面提升农业,让经济走在腾飞的道路上。
白水县用工业化的理念,在努力构建生态农业,在实现循环经济的大框架下,发展以苹果为主导的农业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再次腾飞。
“公元前雅典人通过种植橄榄而开辟了人类文明的道路,同雅典人一样,白水人也依靠苹果将自己汇入到中国20世纪后期的现代化建设大潮中。英国的圈地运动,让农民走出土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得社会步入了工业文明,而今作为开启文明的先祖——仓颉的后裔们,反向道而行之,将工业文明的启蒙伸向农村,发展苹果这一传统产业,实现经济的全面提速”。和一位白水的朋友交流时,他一语道破了白水果业发展给整个白水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裙带效应。
是的,循着这个思路。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到了一个传统农业小县决策者在发展果业上的魄力以及实现决策艰难而勇敢的蝉变之路。
“苹果在白水的发展已经跨越了20多年的历程,从起初的依靠传统的粗放管理的大面积种植,发展到逐步注重果品质量提升的品质追求,再到现在以实现附加值为追求的产业化发展。审视苹果发展所经历的绿色、无公害、有机三个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思想。”谈到白水支柱产业的发展,县长叶珺很动情,也很坚定。
白水苹果产业通过强有力的科技注入,通过龙头企业的消化和带动,通过畜牧业发展对品质的提升,建成生产、储备、销售、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打开多个层面的销售渠道,与国际市场直接进行对接。果业局局长郭清洲给我们谈了发展整个果业的思路。
——引进西农科技大学的技术力量,建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实施校县联合,开展科技示范和科技研究,抓一批省级乃至与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常年有3到5名教授进行技术指导,每人培养10名技术人员,达到省级专家水平。10个省级专家水平的科技人员再培养100个高级技术职称的苹果管理人才。100名高级技术职称的管理人才再培养1000名能够独立作物独立传授技术的农村果品经营管理能手,以此扩大技术覆盖的范围。
在收水乡有机苹果试验示范基地,我们见到了正在田间指导作物的西农大袁景军教授,他说,任何涉农产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在追求着一种天然的原生态的境界,发展有机苹果,已经是绿色、无公害苹果的进一步提升,要求在没有空气,水质以及环境的污染下进行,并且进行生物防治,对空气,土壤都要严格的要求,这其实也是在探索果业发展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和和谐相处。
由于提高了品质,白水的苹果在超市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昌盛公司包装的礼品苹果在上海的超市里一个卖到了15元钱,一箱苹果卖到了130元钱。北井头乡下徐村有一户村民7亩果树卖了8万元钱。
“有机苹果的身价更高,苹果论个买,一个卖到了15元钱,一个果子订过去卖的20近果子的价值,做精品、做附加值,这已经是白水发展苹果的根本理念。”该乡唐才村果农刘三兴奋的对我们说,我们理解,他不光说出了收获经济,更传递给我们收获的理念的喜悦。
——按照立体、生态、高效、循环的路子,在全县选定了8个具有一定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的行政村,全面实施果品、畜牧、沼气、水窖、草场一体化工程,为果业发展提供肥源保障,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有机果业要提升,发展畜牧业是关键。要解决果园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和肥料,必须拥有有机肥。通过发展养殖业,大量的养殖猪和羊,为果园提供有机肥源,彻底告别农药化肥的使用,真正形成草--畜--沼--果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
县上号召14个乡镇每一个乡镇抓一个养殖示范村示范带动,全县14个乡镇共建14个示范村,14个示范村建起50个专业村,50个专业村带动群众发展散养户,实现年生产达到35万头的要求。
我们在收水乡看到,86亩青草在清风的吹拂下,打着滚的绿浪,万余头牛群和羊群徜徉其中,吃着丰盛的午餐,悠闲的眺望着来人,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大自然画卷。这样的情景,使白水无处不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
正是有了养殖业带动的畜牧业发展,苹果产业在环保,有机的发展道路上实现了品质的不断跃升。
——用产业园区聚集和提升产业,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园区产业是县域经济聚集和发展的载体。白水的苹果产业真正要参与全国乃至与国际的产业链循环,必须以苹果产业园区为平台,拉长拉粗产业的发展链条,实现能量的层层释放和效益的层层叠加。这一发展规律早已在县长叶珺的思想深处定型。
于是,经过科学论证,聚全县之力发展产业园区经济,苹果科技产业园区正式在杜康镇成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涉农科技产业园,同时叶珺县长又多方努力和争取,07年将该园区列为13115科技扶持重点园区,在科技产业带动上争取了更多的主动,首笔扶持款已经到位。
“总的目标是围绕果业建农业,建成县域经济龙头企业聚集区,全省苹果产业示范区,西北最大的仓储及包装物集散地,全国标准规范化和深加工重点科技产业园,亚洲最大的苹果物流中心”展望产业园区的美好前景,该县招商局局长曹同贵如是说。
别看这占地6公里的小小园区,目前已经发挥出了强大的聚集功能:亚洲最大的苹果贸易和包装物流中心陕西昌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此落户;亚洲最大的浓缩果汁加工企业白水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在这里投产;全国500家最大饮料酿造生产企业陕西白水杜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选址。……象这样的涉果、涉农企业达到了12家。成为渭北苹果重要的仓储和加工基地。
用安德利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集约化经营之路,节省农业的投资成本,降低农民的生产投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在更高层次上建立新型的生态模式。为下一步果业生产提升效益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管安德利公司白水分厂的李经理告诉我们,浓缩苹果汁产品出口国际市场,销售前景很好,他们把厂子建在白水的园区,除了原料的便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园区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让企业有了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果汁生产线全面运营加工能力为45万吨,目前周边只能满足7吨的加工需求,而且价位比果农进市场零卖每斤多盈利3角钱。
正是有了这些龙头企业的消化和吸收,助推了白水果业的快速发展,也助推了白水果业产量的不断提升。从统计的数字上看,去年总产量达到了53万吨,出口量突破了4万吨,产值达6亿元,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丰收喜悦也因此而挂在了白水人民的脸上。
采访至此,我们深深的感慨,古代的白水人以创造和进取为内涵,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的白水人以坚强的信念再创白水精神。40万亩红潮绿浪,镌刻着28万白水人的奋斗史,白水人选择苹果这一林业果木相兼的高效产业,让白水苹果成为亿万人民的口福,那种执著、认真和热情,近乎科学家在实验室的实验,又如同被细心呵护着幼小的婴儿,他们依靠科技的力量向传统果业旧格局挑战,把文化作为营销的推动力,10年间把这方伴随着他们贫瘠了千年的山区小县推上了中国苹果之乡的显赫位置,实践了苹果文化对带动裙带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种植苹果不仅是白水人的目的,靠苹果发财也不是白水人的最终归宿,史前仓颉、杜康终结了人类的原始文明,而现今白水人名用苹果产业的发展,托起了黄土地域的现代文明。白水苹果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苹果的种植使得往昔的黄土地变成如今的绿毯,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荣誉,更是生命的生生不息。28万白水人用勤劳的双手,变荒沟残原为绿色屏障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和绽放。苹果文化,白水苹果文化的营造,正是白水人民对人类社会的绿色祝福。”白水县委的一名领导用这一席话给我们总结了苹果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灿烂和辉煌。
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建设设施农业,一村一品有序展开。全县确定了20个示范村和48个推进村,形成了雷村乡王河村为代表的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北头乡李家卓村为代表的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基地;北井头乡尧头村为代表的豆制品加工专业村;富卓、史馆为代表的生就旅游开发村“农家乐”旅游基地,年旅游收入达到了2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00元;
通过实施精品工程,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一种产品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育就一个企业,一个企业代表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700元。
白水县雷村乡王河村贝蕾王西红柿实施农业,记者在这里看到,这里白色的地膜覆盖个田野,村支部书记史建华告诉我们,该村的蔬菜大棚已经达到了350个,占地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户均1棚。带动白水的7个乡镇,目前全县的大棚蔬菜发展到了3600个。
2004年成立了“白水县贝蕾王日光温室蔬菜协会”成为白水第一家基地+协会+农户型的蔬菜生产基地协会。协会设有技术服务部,农资配发部,番茄销售部和网络信息部,造就了一批技术过硬,服务意识强的理事队伍。今天贝蕾王蔬菜协会已经拥有会员1160名,辐射白水半数乡镇和周边各县,成为白水县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其实不只是以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的发展,白水决策层对整个县域经济的构建中,无处不彰显着和谐和人文的色彩和情节。
就拿煤炭产业的发展来说,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的调整,史优胜刚到白水,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种凭借着挖掘煤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已经到了非常的时期了。”优胜书记用经济的不和谐来阐释眼前发生的一切,或许这就是一种原始的人文主义色彩。
于是,在优胜书记的强力推动下,全县开始向非法小煤窑亮出了杀手锏,开展了大规模的关停整顿,对资源型经济进行强制转化,引导全县的思想走出了唯独资致富的发展误区。小煤窑已经由200个减少到了35个。
在发展建材和石灰石产业上,严把门槛,年产60万吨以上的石灰石项目,县上才予以考虑,年产200万吨的水泥项目已经纳入了渭南的项目建设规划。在白水,上一个大项目不只是要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同时,要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之后,才决定是否实施。
“在项目的引进上,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绝不能饥不择食,而是要选商引资,杜绝污染,保护住这一方碧水蓝天”县长叶珺语气坚定的告诉我们。
是的,白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环保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上,不知是对工业发展的审慎态度和高门槛选择。更体现在40万亩果树和36万亩森林不只简单的还原黄土地悠久的历史,苹果林和山地森林如同两个肺叶不断吐出纯净的空气,使得这方水土更美,为关中腹地构筑了一条坚固的绿色屏障·。
三,在和谐理念中凸现一种赏识和运用人才的方略和智慧
在县委书记史优胜看来,选拔人才的准确性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而人才只有放在综合评价体系中进行考量和评判,才能得到比较公允的结论,才能体现民意,才能找到适合发挥的最佳平台。
于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纵横交织、综合比较、立体评价、力求准确的要求进行。用近来后干的推荐情况、职位定向推荐情况、近年来受表彰的情况、年终考核测评情况、近年来单位的推荐情况等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衡量,确定选拔人选。
始终唱响“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主旋律,让有为的干部有位。
把经济发展指标,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信访稳定等多项指标纳入考核范畴,把和谐理念,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体现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中去。采用现场验绩、综合考核,社会评绩等方法核定工作绩效,将综合工作、单项工作、群众满意度综合分析形成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白水县委组织部长贾建武告诉我们,县上运用这种考核结果,先后将6名乡镇党委副书记、3名部门副职提拔到乡镇长岗位。将四名工作实绩排末尾的乡镇干部调整到事业单位任职和降职使用。
在白水县还有一个叫得响的事情就是,在选拔干部中,把民意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县委书记史优胜的“四个听取民意的步骤”已经成为任用干部的一个经典个例。
在每一次变动干部中,他都要深入14个乡镇,先后两次与181名乡镇领导干部逐一谈话,了解各人的思想动态;然后同单位正职谈,客观掌握干部情况;再就是还要同包联乡镇县级领导谈,综合分析干部能力;最后就是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谈,全面评价干部素质。经过这四个程序的听取意见后,他才慎重的作出决策。
同时,择优汰劣的动态用人机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打破身份界限,为乡镇公开招聘14名苹果服务站站长,其中有2为农民身份。同时,积极探索干部能下的渠道,让公论程度低者下,诫勉不改者下,让违规违纪者下,让实绩落后者下,让身体不适者下,先后免职正科级干部一名,辞退法院干部2名,降职使用干部6名,使平庸干部有了压力感,不称职干部有了危机感。
实践证明,这样的用人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大批愿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带来了各项事业的突飞猛进和跨越式发展。
新上任的交通局长,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克难攻坚,凭着一股干劲和韧劲,近两年先后争取建设资金达3亿元,通车公路里程达到了946公里,以渭清公路为主线的三横三纵县域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已实现三级公路通乡镇目标,四级公路通村庄达到了90%。为了苹果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白水道路建设的最佳阶段。
财政局长调整后,经过努力,各盘活了经济一盘棋,05年争取财政转移支付8000万元,06年争取了1,7个亿,07年争取了2个亿,这些资金在整个县域经济里进行循环和发展,对撬动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局局长调整后,争取3年园区发展资金1500万。
……不一而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干事谋事氛围,让白水经济在各路精英的领跑下,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除了用人科学外,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谐队伍,和谐班子建设不断加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单位多年来未使用正职,长期由副职主持工作,个别干部未安置等问题,导致了干部内心的失衡,严重影响了整个班子的和谐。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他们按照化解矛盾,提供平台,创造环境的思路,促进了单位内部的和谐,促进了干部内心和谐。
首先是化解矛盾,对各单位近10年来选用干部情况进行了摸底,对全县干部思想状况逐一调查的基础上,先后在15个10年未使用干部的“小职能”单位提拔干部17名,解决了全县领导干部提出的积累了多年的90个问题。平衡了领导干部的心态,调动了积极性。
其次是提供平台。最大限度的尊重个人意愿和发挥个人特长,对年轻干部着眼培训,对年龄较大任职时间较长的着眼使用,对退居二线的干部着眼照顾,让退下来的干部心情舒畅。
再次就是创造环境,班子配备中,做到专业、经验、年龄搭配合理,实现性格、性别、学历互补,构建和谐的用人机制,营造班子运作与干部成长的和谐氛围。
“以上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勇于吃苦,敢于面对困难的干部队伍,大家把面对困难和解决棘手问题和作为了主动的承担。”该县政法委副书记段?给记者发出了由衷之言。
不只是在干部方面下的功夫,史优胜在日常和干部的交流方式中,也体现了一种平等的人文思想,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定一些目标和任务时,对一切数字,书记和县长要亲自面对面和每一个部门的领导进行座谈讨论。这样做,使得下级了解上级,上级对下级切实负起责任来。
在处理信访问题时,更能体现一种强烈的平民色彩。县委书记史忧胜说,民情只可疏不可堵,让群众把内心的想法和委屈倾诉出来,发泄出来,只要我们有真诚的态度去面对群众,即使真的一时间解决不了,群众也会心里理解。
基于这样的民本情怀,07年他开始在全县实施县级领导公开接待日制度,规定每周一县上领导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乡镇部门每周三在本单位接待,专门成立了十一个专题小组,解决突出问题,处理群体性事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同时,在史优胜的亲自安排,重新对接待信访的办公场所进行粉刷,门窗及办公桌进行了更换,设置了醒目的标语牌,制作了接待流程图,安装了传真,电话,为上访群众畅通了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全市信访工作07年获得全省维护稳定工作的先进县,被渭南市表彰为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
白水县信访局局长罗凯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史书记刚到白水,就处理了一起上访长达八年的案子。城中村在分门面房时候,因为间数有限,只有一部分群众分到了住房,村上计划等有了收益后盖起另外的门面,再进行分配,于是另外没有房子的群众就开始集体上访,利益双方的对持情绪非常的激烈,史优胜从其他地方筹集到90万元,把所需的门面房盖了起来了,给上访的群众进行了分配,这些人自动息讼。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他把双方群众放在同一个利益层面上进行调和。而不是把双方的群众对立起来,在对立中寻求统一。我感觉到这不只是一种工作技巧问题,更反映了他为民的一种理念。”罗凯政谈出了他对书记处理此事的印象。
四,敬畏民意,让人文的色彩和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让民意现行,时刻体现大多数群众利益诉求,是白水县委县政府永远坚守的执政理念和一以贯之的行动。
为此所有的工作都放在了民意这杆称上,决定它的态度和作法。我们将采访中听到故事说给大家。
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扩大城区道路建设时,县城环城东路部分住户受到雨天影响,出行困难,县长叶珺立即着手解决此问题,投资500万元实施了东区排洪工程建设,把500元钱埋在了地下,先后改造背街小巷道路10余条,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纵目乡东颇村一百户共500人,祖辈几代人了被大沟割断了去县城的道路,县长叶君2006年下乡时,听到了老百姓的呼声,返回的路上,她就从财政拨出专项资金100万元,紧锣密鼓的组织施工,用了半年时间,大坝建成。大坝建成剪彩的哪一天,整个山城沸腾了,人们欢呼着,奔走相告,80岁的老人专门买了一桶绿茶,寄给了他们的好县长。
在白水采访,我们听到了该县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韩晓刚讲述一个关于cdd项目的事情,让记者更多了聆听的兴趣。
这是一个外资项目,05年争取到,06年开始全面实施。白水是全国四个试点县之一,主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内容。
该项目在管理中,完全体现了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样的思路。首先项目的选择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确定出当前急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然后对项目开始摆布实施,这个过程也要村民的全程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建设,尤其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也有社区村民自己负责。工程整个完工后,也由村民自己进行管理,群众自己定框架约束自己。
“这样做让村民在干中学,提高他们的能力建设。让群众有了过程管理的意识,公开透明的项目运作,让群众少了猜忌和担忧,还群众一个明白,提高了群总对项目的拥有感,更加的珍惜项目成果。”书记史优胜给记者谈及了这样实施的意义。
不只是这些真实而感人的事情,县委县政府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深化农村保障体系建设,时刻体现了民本的思想。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年保障低保护5932人,发放保障金548万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报销“直通车”制度,参合率达到了90%,累计补偿资金达到了240万元,完成了六个卫生院建设,提高全县农村卫生医疗水平;
——全县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投资210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综合发展的能力。
——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679万元,解决了8500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得一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成了21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让群众有了休闲活动的场所。
——加强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放心农资工程,确保农村食品和农资安全。
——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全县4万余名学生免杂费1637万元,课本费400万元,补助生活费313万元,开展县乡教师交流任教和农村教师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加强乡村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完成了3个乡级文化站和村级文化站建设,17个村的体育健身场地和18个村的社会公共事业设施建设,在繁荣农村文化上下功夫。
——每年拿出一个亿投入苹果产业发展,进行技术引进和支持,让百姓受益。
——围绕提高农民素质这一目的,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西农苹果试验站的技术力量,加强对农民进行苹果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全力培养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和能工巧匠,真正达到了提升农民素质的目的。
——在全县开展了学法律法规,争做守法公民;学道德纲要,争做文明村民;学科学技术,增做致富带头人的“三学三争”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崇尚科学新风尚。
——积极实施扶贫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实现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打造一个优势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劳务输出达到5万人次,总收入达到9000余万元。
是的,史优胜,白水一方经济发展的掌舵者,他把一种仁爱和亲和的思维盛装在了心里,用古朴深厚的地域文化把政治与经济勾连在一起,为白水这个黄土塬腹地的山区小县创造出了更多美丽和谐的美景来。
用一种大人文的理念营造一种大和谐的氛围;用一种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一种现代精神的升华;用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完善一种人性的光辉;用一种开明的引导,展现人的自由意志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在走访期间感受到白水的决策者所追求的目标。
如今在白水,政风清明,干部更懂得心怀百姓,躬身为民的身体力行……
在经济上,用独特地域文化擎托起经济发展的脊梁,让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让古洛河在白水大地透射出更多迷人的魅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了一种观念的养成,在创新和进取中不断历练者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同时,学会了用一种平和的心境对人处事,遇事推己及人,更多了相互理解和包容,找到了实现自我和成就别人的结合点……
-全文完-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