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君王、臣民,均可以修养道德。君不挥霍,臣不贪婪,民不反生盗贼之心,不啻天下太平,举国皆可借以修养道德。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饥[1],以其上食税之多[2],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3],是以难治[4]。民之轻死[5],以其上求生之厚[6],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7],是贤于贵生[8]。
【简注】
[1]饥:饥饿。
[2]上:这里指统治者。以:由于。食税:吞吃赋税。
[3]有为:政令繁苛,强作妄为。
[4]难治:难治理、难统治。
[5]轻死:把死看得很轻。
[6]厚:指奉养奢厚。
[7]唯:只有。无以生为:不把生活上的奉养弄得过分奢厚。
[8]贤于:胜于。贵生:厚养生命。
【引发】
——不事奢华:必不因贪求而失德
奢华的生活只是尘世的享受,它所涉及的美服、佳肴、珍奇及声色犬马等等,都不是更高时空的客观存在。从更高时空看来,它们都是垃圾、泥泞或糟粕,如果带到天界去一天,整个天界都会被污染。
同时,人被物欲围裹与束缚,人就等于失去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我只受诚善、柔忍的天性支配,而不受外物与后天观念的支配。人把自我丢失,也就是把灵魂、德份与主体意识丢失。这时他已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低灵附体及精神毒素的展现。
老子说,人民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吞食赋税太多,所以造成饥荒。人民难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烦扰,所以不好治理。人民轻死,是由于统治者过于追求私欲的满足,所以民不畏死。与其厚养生命,不如清心寡欲。
统治者追求奢华的生活,不过是为了满足私欲。既然要大肆耗费,势必要大肆掠夺。掠夺以残暴的武力为后盾,以频繁的政令为手段。掠夺而致人民饥荒或不惧死亡,势必天下大乱。天下何以大乱?统治者无道,所以追求外物;统治者无德,所得只能靠掠取。
无论君王、臣民,均可以修养道德。君不挥霍,臣不贪婪,民不反生盗贼之心,不啻天下太平,举国皆可借以修养道德。奢则耗费根基,掠则大失德份;主动干扰他人,亦即主动犯下罪错;主动怡养生命,亦即主动享受安逸。安逸虽为众生所乐见,却非重善积德的途径。
【反思】
——大肆挥霍,以为富贵可以长保
今日官僚,一边拼命榨取民脂民膏,一边拼命挥霍。他们以为,既然特权在手,就该占有与享受;既是劳心者,就该将劳力者反复剥削;既然体尝过享乐的刺激,就该不断追求并强化。今日富豪,喜欢在挥霍方面攀比,往往一掷万金。他们以为,既然是自己的钱,自己就可以随意支配;只有保足面子,才算是保住尊严;只有处处显得阔绰,才能赚取或骗取更多收益。
此外,知识者挥霍他们可怜不过的学识与观点,劳作者挥霍他们衰竭之至的体力,女人挥霍她们的肉体与青春,男人挥霍他们的心力与精血,家庭挥霍他们的祖德,国家挥霍他们的税收。他们的目的都很简易:尽可能无中生有,尽可能充分运用每一份资源,尽可能满足生存的需求与发展的需要。他们大都相信,一旦得到富贵,富贵多能长保,这便一劳永逸;一旦放弃挥霍,即似没有了存活的价值与光环,即似丢失了奋发有为的动力与追求。
挥霍财物、权力、智商与情商,已是当代的主旋律。人们之所以挥霍,一则因为他们的私欲太盛,一则因为它们的来路不明。人们常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为资源既然占有,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千金散失,还能从相应的途径找回。他们当然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是因生生世世积累的德份;他们之所以张狂,是因“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富贵不可以长保?即因挥霍之中害人、损德、无道,所以他的福分必被剥夺,他的噩梦必定降临。即使还想拼死卫护或挽救,除开再将卿卿性命葬送,不会有任何良好的效果。
-全文完-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